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走在历史的回廊里,看那斑驳的光影中浮现的一个个清艳绝伦的笑。年华似水,匆匆一瞥,那些笑容之后的轻歌曼舞已散去不见,只留下刹那的芳华,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思……千古红颜,西陵风凉"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悠悠走来,漫天歌声都被苏小小的琴弦轻挑细抹,黯然生香,饮一口,便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  相似文献   

2.
古有"红颜知己",今有"蓝颜知己",将"蓝颜"和"红颜"作为男、女两性的的代名词符合中华文化长久以来的委婉、含蓄的心理认知观。"红颜"古已有之,"蓝颜"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作为"红颜"一词对应的新兴词,二者同代指人,分别寓指男、女性。类推机制是新词产生的重要规律,由"红颜"至"蓝颜",而在众多颜色词选"蓝"作为"红"的对立面,组成"蓝颜"一词,是值得深究的,本篇论文则主要从语义认知、心理因素方面探讨"蓝颜"作为"红颜"对立词出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王梓杰 《学语文》2012,(6):58-58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相似文献   

4.
“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汉朝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被网友换了一个字,来形容南航和它的空姐们。  相似文献   

5.
论褒姒     
古语有"红颜祸水",尤其先秦时期,三代各有美女灭之的故事流传,比如妹喜、妲己、褒姒、西施等等。事实上,女子真能误国?在唐代,罗隐曾这样作诗写道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可以说古人在很早的时候便已经有少部分人开始意识到这种责任的"嫁祸"心理的存在。褒姒的"烽火戏诸侯"更是传唱至今,本文就褒姒展开讨论"红颜祸水"一词产生的社会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男权社会里,语言的主动权掌握在男性手里.以男性审美取向、意识形态为主流的历史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都表现了男性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需要,男权文化也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伴随着男性对女性既依赖,又压抑;既期待,又恐惧的矛盾心理,"红颜祸水"便成为祸难来临时中国男人掩饰自身过失、为自己开脱罪责的口头禅."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成为最有名的"红颜祸水"论的历史佐证.周王朝的灭亡有很多综合的因素,但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烽火戏诸侯,二是废除申后和太子,与褒姒的一笑一颦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本为月下独饮闷酒的冷清寂寞事,"诗仙"李白以丰富的想象力,化物为人,化静为动,把月与影拟人,成为三个兴趣相同的朋友欢聚,真可谓一幅千古奇趣图.  相似文献   

8.
葬英雄     
饮一杯酒,纵然无味,却是为谁,拔剑乌江亭边。"一世英明我不要,换红颜一笑,今生梦断……"第一幕出鞘剑,杀气荡,长剑弄影。远处忽传琴声悠扬:"贪一世英名哦  相似文献   

9.
长沙晚报近期的一篇文章<当掉电脑为博"红颜一笑">一文见报后引起热烈反响,一些大学生打来电话向记者报料:他们同学中有许多人为超前消费想尽办法,如今已经欠下一身债,成了校园里的"负翁".  相似文献   

10.
刘重杨 《文教资料》2012,(13):21-22
"千古何须妒红颜,自古红颜多薄命",这句话是嘉莉妹妹和卡罗.肯尼考特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在最后这两个女人,一个事业上功成名就,成为知名演员;一个家庭美满幸福,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然而就其二者的本质而言,这样成功的背后,隐藏的只不过是空虚生活里的些许润滑剂,抑或卑微的屈尊求爱。从女性主义视角加以分析和阐释,二者虽为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中的人物,但嘉莉妹妹和卡罗.肯尼考特身上却有很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葬花词》结尾部分: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相似文献   

12.
你且笑了     
袁岳 《留学生》2014,(17):1-1
正经常出门,经常遇到各种朋友,经常碰到他们说,"还记得我不?"我经常笑着说,"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他们经常会宽容地说,"好吧,你见的人多,就原谅你了。"其实,我们周围的人,需要我们对他们笑着说话,同事需要笑的鼓励,家人需要笑的温暖,朋友需要笑的宽慰。我们收起笑容,就等于收起了善意、关怀、开放与鼓励,我们展开笑容,就等  相似文献   

13.
黛玉与宝钗     
“风笑笑,竹潇潇,窗外红颜回眸笑。花翘翘,鸟焦焦,梦里佳人含泪翘”,这是林黛玉命运的写照。诗句里呈现出的凄美让人动情,悲凉让人惋惜,追求让人震撼。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的"非典"夺走了丈夫郑锦荣,沈梅如今和女儿相依为命,努力生活。10年之后回望,"非典"是什么。小雨说,是一种"恐怖"的病,带走了父亲。"但至少还可以医治,因为母亲活了下来。"对于那些被这场疫病肢解的家庭,"非典"已与命运紧紧纠缠在一起。曾经的美好,大多只能在睡梦中被唤醒。小雨又看到了爸爸和妈妈。这次是在公园的滑梯旁,妈妈一头披肩卷发、举起相机,爸爸蹲下、张开温暖的双臂喊,"别怕,下来吧"。小雨冲着父母甜甜地笑,倾着身体,盼能尽快落  相似文献   

15.
谈笑     
<正>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笑脸相迎""满面春风""满脸堆下笑来",证明笑和脸的关系。"启颜""霁颜""笑逐颜开",文气了些,说的却是同样的关系。"笑面虎""笑在脸上,苦在心头",情况不同了,"反映内心"云云,要重新研究了,可是"面部表情"依然有效。脸,是笼统而言,笑,又与它的某些"局部"关系特别密切。  相似文献   

16.
<正>壹君宇总能看穿慕容央的小把戏。雪下得很大,纷纷洒洒。未央宫里,慕容央抱着手炉,在玉案上排放下十一杯泛酸的桂花酒,她歪着脑袋瞧着他笑,"宇哥哥,你一杯,我一杯,咱们看看,谁先喝到这里面唯一一杯甜的,喝到的人,就算赢。"君宇知道,糖粉藏在她的指甲里,哪一杯是甜的,自然是由她说了算。所以他总是输,他输了就憨憨地笑,她也拍着手笑,"宇哥哥好笨啊!"君宇便陪着她笑,笑着笑着眼圈就红了。她嘟着嘴,兀自说着:"阿央最聪明了,阿央要宇哥哥输,宇哥哥就输。"他抚着她的头,她就像一个小孩子那样,抬头望他。  相似文献   

17.
古典哨子     
“那些东西很遥远,褪去虚火,明净亮丽,那些东西很古旧,洗去彩妆,素面朝天千百年,淘汰了多少东西才留下它们。”现在,这些东西被我们班的那位特立独行的哨子发现了……红楼梦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唉,怎么又打开哨子的文本了?你没  相似文献   

18.
选择破碎美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英雄暮年——忍前回首,官场失意——独品清花,红颜逝去——对镜哀思,偶然的梦中让我们发现杳无声息的,破碎的事物就这样重重叠叠地浓缩于生命的影像中,丰富而富有美感。  相似文献   

19.
吴藻在清代女性词坛上独具风貌,其词传达了千古同感的生命体验,如时光易逝,红颜易老、孤独,漂泊无着之感、怀才不遇、不能如意选择社会角色等人类普遍境遇。她的词作给当时人和后来词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和品鉴的空间。本文拟从"千古同感的生命体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饱满的动情力"三方面对吴藻词备受好评的原因略作探悉。  相似文献   

20.
08年春晚,"苏格兰情调"式的小沈阳的高调亮相,宣布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当下语境中的初步成型。当小沈阳的"阴柔之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笑文化"也终于呈现出了以赵本山为代表的"黑土地文化"、郭德纲领衔的"德云社"和周立波独挑大梁的"海派清口"这样一种三足鼎立之势。在当下商品经济的语境下,"笑文化"在其单纯的外表下必然孕育着对历史的无知和健忘、知识获取的无能和思辨能力的退化。在其所标榜的"快乐的承诺"背后隐藏着的是力量强大的商业推手,它们共同将"笑文化"包装成一件时髦的商品,并在与语言的不断调情中更新换代,通过不断的否定当下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虽然他们声称"笑文化"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观众可以从中获得单纯的快乐,然而问题是,我们不可能指望大众在欣赏小沈阳表演的同时可以思考一下——哪怕是认识到——当今社会的"都市阉寺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