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2011,(5):4-4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不少家长经常拿自己的经验教育孩子。对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59.4%的人认为家长过多灌输经验和好恶,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20.1%的人对此持相反态度;  相似文献   

2.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和好恶灌输给孩子,不希望孩子走弯路、摔跟头。有人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教育必不可少;也有人说,这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写下这个题目,我也觉得特别沉重。一 直认为教育的根本原则是爱,是尊重,是宽 容,是平等。可是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 看到了许许多多包括我在内的"教育统治 者",他们不仅仅要统治孩子的思想、行为、 感情,甚至要把自己的观念和好恶都要灌输 到孩子的灵魂和血液里。  相似文献   

4.
在家庭教育中这种现象很常见:以父母的好恶来决定孩子的好恶,以为父母喜欢的孩子也喜欢,以为父母不感兴趣的孩子也不必感兴趣,总爱把父母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而且很多父母认为自己这样做,客观上是为了孩子好。  相似文献   

5.
《青年教师》2005,(12):52-52
很多家长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只是直接灌输自己的以往经验,代替孩子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孩子,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家长对于子女都有一种绝对控制的要求,也可以说是意志强加型。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好恶而论定事物的好坏,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孩子的未来,并要求绝对服从。孩子在家长的眼睛里,差不多如同私有物品,而不是灵性的人。  相似文献   

7.
不喜欢老师!     
正当孩子说出"我不想上幼儿园了!我不喜欢某某老师!"时,除了抓狂和想到转园这个词,您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吗?孩子对于一个人的好恶,通常是很情绪化的,很容易随境转移的。只要家长引导得当,或者老师做出一定的调整,孩子重新喜欢上老师,不是没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每个家庭中,家长的“社会行为”是孩子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将直接引导和影响着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目前小学生中由于少数家长的不良“社会行为”长期潜移默化的误导,有的孩子心头已经形成挥之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美国孩子则不同。一般来说,中国孩子考试胜过美国孩子,但轮到动手或研究时往往就不如美国人了。美国的孩子看上去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  相似文献   

10.
灌输作为教育方式,特别适合少年儿童教育。教育过程中的灌输是一种知识、经验、观念、规范与方法的赋予,而道德教育方法的灌输本身就是澄清、规整,就是晓之以理。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反映。灌输教育作用于人的意识,只有通过不断、长期的刺激(如灌输)才能使人产生意识(如意识到),对少年儿童尤其如此。但是,生硬、死板的灌输会引起他们的心理反感,从而拒绝接受。因此,用故事来灌输培养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师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幼儿的性格、脾气、长相、体质、智力和品德行为不可能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乐意被人喜爱,尤其希望老师喜欢自己。幼儿教师应当热爱每个孩子,关心、教育和帮助每个孩子成长。有的幼儿教师却并不是这样。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定亲疏,对长相漂亮、穿着打扮时新、能说会道的孩子特別喜欢,  相似文献   

13.
蒋红梅 《班主任》2000,(3):14-15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按照接班人的要求去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赵德 《山东教育》2003,(13):1-1
写下这个题目,我也觉得特别沉重。一直认为教育的最根本原则是爱,是尊重,是宽容,是平等,可是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包括我在内的“教育统治者”,他们不仅仅要统治孩子的思想、行为、情感,甚至要把自己的观念和好恶都灌输到孩子的灵魂和血液里。不感兴趣的东西硬着头皮学,不愿听的课硬着头皮听,不愿说的话必须说,不做“出格”的事,不准说“出格”的话,不准有“出格”的想法,不准给班级“抹黑”……教条式的条文、机械化的管理、急功近利的办学指导思想,都把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埋进了教育的怪圈之中,而且不知觉醒,沦为了鲁迅笔下…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大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为人处世之道灌输给孩子,很多世俗化的东西让孩子失去天真和童趣,使他们很小就变得越来越自我,越来越成人化。我一直很欣赏丰子恺,他的育儿理念不是灌输而是发掘。他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  相似文献   

16.
天使安迪     
给爸爸妈妈的话在一些父母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他们向孩子灌输社会上的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和“人善被人欺”的思想让父母们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而专家却表示:没有善良心的孩子更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因此,作为父母,绝不能放弃对孩子  相似文献   

17.
当孩子对老师不满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孩子对老师产生不满情绪是很正常的,一方面因为老师管理几十名学生,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孩子还小,常常以自己的好恶去考虑问题,难免出现偏颇。因此,当孩子对老师产生不满时,家长要有一个正确态度,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8.
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我们现行的教育方式却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因而孩子的兴趣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被磨灭了,特别是在7~15岁这个阶段更是如此。人一生中这一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自我意识的成长,它将影响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曹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幼儿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撤播到孩子心中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小组互助式学习是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似是无心却有意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职责是授予合作技能,让孩子学会合作;互助探索合作方式,让孩子体验合作;创设合作情境,让孩子享受合作互助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