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皓 《青年记者》2017,(10):38-39
从2013年第一次跑全国两会到今年全国两会,我的名称渐渐从“本报记者”变成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过去我手里拿着相机、录音笔、笔记本,现在还多了直播机、三脚架、麦克风等新设备.称呼上和物理上的变化背后,是中国青年报全媒体融合传播的“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梁锋 《新闻前哨》2022,(14):4-6
本文对媒体传播新闻“报刊的有机运动”的特点及融媒时代全媒体传播新内涵进行了论述,并以《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报道为例对融媒时代全媒体传播进行新解读,以及如何坚持“报刊的有机运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全媒体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升级进步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体育报道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时期。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各类网站等信息传播互动工具,面向广大受众群体传播的体育赛事报道以及相关体育人物和各种体育活动新闻,满足了全媒体时代人们对体育新闻的多样化需求。本文通过详细分析2022北京冬奥会体育赛事报道的全媒体视角传播,来为我国体育赛事报道提供更多的全媒体宣传尝试建议。  相似文献   

4.
叶军民 《东南传播》2022,(11):38-40
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在“万物皆可为媒”的当下社会环境里,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逐渐走向主流,表达直观、讯息精简、分享内容广泛,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台传播本质上是一种运用媒介传播讯息,以此凝聚两岸民众的交流活动,如何运用好当前的各个媒体平台,以短视频报道的形式将大陆与台湾两岸人民的生活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通过采用短视频的传播方式,以“两岸婚姻家庭”主题活动为例,对当前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机理与现实境遇进行深入分析,理清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机理,力求从传播渠道、受众及内容范畴三个层面探索对台传播策略的创新,提升对台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5.
友言在先     
孙大东 《兰台世界》2019,(11):10-10
全媒体时代,档案用户的需求不断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2012年,毛天宇、常杰在《档案管理》杂志上发表了《全媒体时代档案宣传的新思路——以BTV“档案”栏目为例》一文,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专门探讨档案全媒体应用和传播的文章。此后,相关研究逐渐丰富,研究深度及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从档案全媒体的具体应用到全媒体在档案、图书情报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策略,从全媒体背景下电子档案管理和档案管理平台建设到信息传播中的档案受众,从全媒体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到全媒体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全媒体为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未来,如何满足用户的多元性、个性化需求将成为档案全媒体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宣琦 《军事记者》2011,(8):34-35
网络视频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成为新闻领域全媒体传播的新军,在大型采访宣传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解放军报》和国防部网、中国军网“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足迹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主动应对全媒体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7.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7,29(6):520-523
从内容生产、重构“传—受”关系、拓展多媒体传播渠道3个维度分析学术期刊跨平台传播问题.提出:1)改变学术期刊生存逻辑——将学术内容采集“点”延成“链”,信息加工由单元化变为多元化;2)重新定位学术期刊的“传—受”关系,利用互动平台让学术期刊回到学术共同体的中心,并把“小众”学术推向“大众”视野;3)根据不同媒介平台功能,拓展学术期刊传播渠道等实现学术期刊跨平台传播的路径,以使学术期刊获得立体化展示科研信息的传播效应,并在全媒体领域形成一个多层次学术信息传播圈.  相似文献   

8.
刘大颖 《新闻通讯》2011,(11):22-23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造就了信息开放的新局面,在全时空、立体化传播的趋势下.“全媒体”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初步兴起。宽泛地讲,全媒体运作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整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将资源集中处理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笔者连续五年参与组织策划两岸媒体"清新福建行"采访活动的经验,从两岸媒体联合采访的传播机制、传播手段、议程设置、选题策划、传播效果等维度,论述对台广播媒体如何依托同乡之情、同业之谊,联合台湾媒体同行,搭建"聚合传播"与全媒体传播平台,拓展对台传播路径,增强对台传播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张大伟 《青年记者》2010,(16):101-102
近些年来,“全媒体”逐渐成为国内各类期刊、杂志、广播、电视中频频出现的一个关键词,诸如“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等。而在新闻传播实践领域,全媒体实验是从报业(传媒)集团开始的。然而,“全媒体”到底是什么?学界至今还没有形成共识,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不过,学者们对“全媒体”的关注和探讨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姚忠呈 《新闻窗》2013,(5):68-69
“全媒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定义:就传播载体而言,可以概括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等;就传播内容而言,涵盖了视、听、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就传播渠道来说,包括了纸质、频率、网络等。在全媒体时代下,受众已经不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参与者。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2010:一种渐趋常态化的媒介运营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媒体:一个在争议中前行的概念 "全媒体"的概念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都存在着争议,但就我国新闻传播学者对全媒体概念的研究现状而言,具体分为两类:一个从"营运的理念上"来说,彭兰教授认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她强调,从总体上看,全媒体不再是单落点、单形态、单平台的,而是在多平台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彼得·F·德鲁克曾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必须了解组织,就如他们的先辈必须学习耕作一样”。什么是组织呢?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第三版导言中将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传播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西蒙的定义特别强调了“信息传播”对于组织的意义,从而揭开了组织传播研究的核心内涵。在美国,组织传播几乎涵盖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方方面面。它所探讨的课题包括组织的结构和概念、人际关系,交流、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媒体时代融合传播的一次成功探索,《我家住在解放路》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独特视角、新颖表达,联合多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为受众呈现了一个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产品集群。节目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具体体现,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细传播,是提升“四力”的一次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15.
姚毅 《新闻爱好者》2023,(5):101-103
随着全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全媒体用户数量的增加,全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多元文化的角逐场,把全媒体作为主要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全媒体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全媒体的新技术、新表达、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全媒体平台的传播主体差异化,内容生产碎片化,以及舆论生态复杂化等特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我们需要通过打造专业多能团队、创新传播内容、依托智能媒体技术、重视受众信息反馈等策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6.
李艳英 《新闻界》2006,(2):35-36
传播领域对“整合传播”的流行定义是:整合传播只是协调许多的传播活动以便为品牌或组织赢得“一种形象,一个声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出现,单一媒介平台无法具备足够的传播力和掌控全部消费者注意力的能力,于是,"全媒体传播"的概念与探索应运而生。从全媒体的传播渠道来看,运用全媒体整合传播手段,可以协同不同的传播平台,对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的受众全覆盖,最大限度到达目标受众。以富阳日报为例,它是一张覆盖63万人口的区域报纸,去年以来报社通过及时组建全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全媒体大餐"。  相似文献   

18.
以“四全”为主导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传播更加智能化,影响了社会各层面的发展和深层变革,亦对中国武术格斗赛事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与新挑战。在全媒体语境下,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坚持党领导下的新闻观和宣传观,借助传统媒体传播,主导武术格斗文化话语权;运用新媒体传播,打造优质传播内容;多方并举优势互补,编织全媒体宣传网;传播主体、平台、客体三方合力,扩大传播影响力等才能全面促进中国武术格斗赛事国际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卢迪  陈宇楠  邱子欣 《传媒》2023,(7):46-49
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也是未来媒体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全媒体时代,利用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拓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和任务。5G消息是5G时代出现的具有技术“原生”属性的一种新媒体业务,其具有典型的全媒体传播特征和基于手机短信“入口”的传播优势。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阶段,传统媒体应重视5G带来的新媒体平台和移动传播新入口,尽早融入5G终端原生业务,积极探索5G创新应用,建立5G时代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颠覆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如何创新政务报道形式,将“硬内容”与“软传播”结合,契合融媒体时代受众阅读方式,从“一专”向“多能”转型发展,成为党报文字记者实现业务突破的必经之路。2021年四季度,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策划推出大型系列访谈报道《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简称“纵横谈”)。系列访谈期间,湖北日报记者创新音视频、图文等多媒体表达方式,根据报纸、新媒体平台的不同特点制作编排,取得突破性宣传效果。本文结合笔者此次参与武汉市区委书记访谈的经验,就文字记者如何在全媒体访谈报道中探索转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