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菁 《四川教育》2009,(4):37-37
【案例】“9加几”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交流图中的情景,根据图中提出的问题(盒子里剩9盒饮料,盒子外剩4盒饮料,一共剩多少盒饮料),  相似文献   

2.
一、第一次尝试教学1.实录:(1)出示例1蘑菇图,要求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学生看图说图意:一共有14只蘑菇,地上有9只,篮子里有5只。(2)根据教师提问列式师:一共有14只蘑菇,已经采了5只,求地上有几只?你能列式吗?生:14-5=9师:如果要你求已经采了几只呢?生:14-9=5(3)脱离图示,引导推算师:刚才我们从图中知道得数,如果没有图,我们应怎样想呢?先小组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老师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方法颇具特色。他首先向学生出示如下图形: 他首先向学生出示如下图形:①②并说明这些图形和(数学)第四册(五年制)第116页一118页的图一样,让学生数一数它们的边数,问:"他们各是几边形?"学生很快答出是四边形。接着,他让学生在课本中度量这些四边形相对的边长,问:"哪些四边形的相对边  相似文献   

4.
基本训练抓三点:听算抓10以内的加法;视算抓整十数与几相加;口答抓两位数的组成与分解.新知讲授抓四步:第一步,抓动手操作.教师先出示(黑板左边)2l朵花,后出示(右边)6朵花.边出示边问:"左边有几朵花?右边有几朵花?把左边的21朵花和右边的6朵花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算?"怎么算21+6呢?"学生拿出小棒,同座边摆边议:先把1根和6根合在一起得7根,再把20根(2捆——每捆10根)和7根合在一起得27根.第二步,抓图示过程.教师先移动出示在黑板上的花,边指算式边讲:把  相似文献   

5.
<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一次,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教学的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创设情境时,他出示主题图(课件):暑假,几个小朋友准备去幸福超市附近的河里游泳的图。教师问: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有用的数学,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是我们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一、强化数学知识技能意识在《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学中,有一位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一幅精彩画面:"爸爸、妈妈和我在溪水边嬉戏"。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7.
教三角形概念时,一教师引入新课,请学生列举自己所看到的三角形后,手持三角形教具,问:“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学生答有三条边三个角。教师随即板书: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为了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概念,教师还出示下列图形让他们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数应用题以后,一教师安排了一段对照线段图思考、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练习。开始,教师出示一道题目(如下): 下面三图各有几条线段?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每图线段的条数,并答出来.接着,又出示一道应用题:"客车和货车分别从  相似文献   

9.
从学生角度研读教材,即教师把自己"矮化"成学生,思维"弱化"成学生,带着"?"来研读,边读边问,边算边想,边操作边想。它遵循教育心理学理论,成为教师践行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思想的一把"钥匙",促使教师对知识理解、学生把握更深刻。它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脱节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目标1.知道音符3、5、i、在五线谱上的位置。2.巩固对五线谱的认识。3.初步培养幼儿对音高的感知。二、准备1.五线谱图PPT,地谱2.小动物头饰三、过程1.看一看:教师出示五线谱PPT:"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五线谱)看看在这个五线谱上都有什么呀?"幼儿表现:幼儿说:"有长长的线。"教师:"有几条线呀?来我们数一数。"教师带领幼儿从下往上边数边说:第一线、第二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指导观察,让学生会看1.看课题,定目标。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看,然后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此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趁势归纳出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教一年级"减法"开头课时,将课本中反映求剩余数量关系的"主题图"放大,挂在黑板上,对照这幅图进行启发谈话:"小朋友,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这幅图里画了那些东西?这幅图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一个学生说:"这幅图里面画的是飞机,停了两架,飞走一架."教师感到这样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又让另一个学生回答,结果答话意思雷同.再换一个学生回等,答语仍无新意.这时,教师十分着急,只得反复要求学生一看再看,但学生依然看不出新花样.出于无奈,教师只好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时,一位教师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从信封中取出一根红色的小棒,将它剪两次剪成三段,使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动手操作)师:哪位同学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实物投影出示图1)  相似文献   

14.
这道题是要求根据图意,把图下的几个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是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有条理地说话。一、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出示图画(或开书看图)时,教师要“逗起”学生看图的兴趣:这幅画里面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要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就要仔细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先看看:近处有什么?远处有什么?谁先看出来  相似文献   

15.
赵桂芳 《考试周刊》2014,(42):81-82
<正>讲和练是组织数学教学程序中的两个重要因素,讲就是教师的讲解,练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和调节。怎样才能正确地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呢?我认为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讲练有度。一、以讲为引,开拓思路教学程序中要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得好就能发挥其引发之功能。在数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出示情景图:每盒蜡笔12支,13盒蜡笔共有几支?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方法算出答案?"这像撒网捕鱼。因为这里是引的作用,实质上不是要答案,而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有的学生说  相似文献   

16.
归纳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儿童通过数学教学必须学会的学习方法。怎样教儿童学会归纳呢?一般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具体。即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获取有关的感性认识。例如教学“9加几”的计算方法,先借助摆小球计算“9加几”,10个格子的金中有9个小球,盒外有2个小球,在学生明确盒内及盒外小球的个数后引出问题:一共有几个小球?即怎样计算9加儿呢?启发学生思考:小球怎样摆放别人就能很快地看出小球是多少个呢?学生答出:拿金外中的1个放到盒内,一看就知道是11个。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边操作…  相似文献   

17.
正1995年秋季,因为担任总辅导员工作,学校让我转岗教思想品德。一开始,我有些不情愿,舍不得放弃教了多年的语文,但最终还是服从学校的安排,当了一名思想品德教师。犹记得当年在三年级的一节思想品德课上,我问学生:"我们学习的这门功课叫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思想品德。"我紧接着问:"为什么要上思想品德课呢?"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你看我、我看你,再看看我,仿佛在说:"这  相似文献   

18.
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借助直观,启动思维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加强直观,为学生提高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我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第一步用实物演示,在讲台上放一个有10格的纸盒,盒内放9个小球,盒外放2个小球。教师提问:盒内盒外一共有多少个小球?边问边做手势,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学生列出算式9+2后,再问:盒外的球拿多少个  相似文献   

19.
请看下面几个真实的镜头: 某教师十分敬业,每天全校第一个到校的教师便是他,他的一名学生(小学三年级)不解地问:"×老师,我发现你每天来得最早,你是不是想当官?"该教师刚回答"我不想当官……"学生马上打断他的话:"现在当官不看表现,只看人缘和钱!"教师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20.
<平均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时,一位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含义后,出示了这样一幅"分糖图". 师:根据你的理解,图中哪些分法属于"平均分"?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