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苗、汉的关于牛郎织女的不同传说神话比较研究,来看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女性地位的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从此,女性的社会地位日趋下降。小时候,我就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人们都说男孩比女孩好?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女孩不如男孩有力气,不如男孩有本领。  相似文献   

3.
父系氏族制度是存在于原始社会后期的一种社会制度,在这一制度之下,子女的血统关系据生父确定,男子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就是由父系血缘纽带连接的社会集团,它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变而来,向阶级社会过渡而去。古代明起源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要真正弄清中国古代明的起源问题,就必须对中国父系氏族社会作深  相似文献   

4.
大约在距今五千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从此,女性的社会地位日趋下降。小时候,我就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人们都说男孩比女孩好?”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女孩不如男孩有力气,不如男孩有本领。可我要大声质问:谁说女子不如男?  相似文献   

5.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文解字》收女部字计238个,从这些女部字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是氏族的核心,享有崇高的地位;二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妇女地位一落千丈,惟母亲受到尊重;三是姣好的女子只是男子的玩物或繁衍后代的工具,在欣赏、艳羡之余,又把脏水泼到女子身上。  相似文献   

6.
中原地区在前仰韶文化时期,由于原始农业经济的出现以及迅猛发展,引起了氏族社会内部私有财产的产生、贫富分化以及等级差别的萌芽,发生了聚落大小的差异与聚落布局的变化,出现了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这些考古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孕育着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但由于尚未发现父系氏族社会标志性考古遗迹一一父亲与子女的合葬基,前仰韶文化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7.
关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成因的辨析仓林忠现在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群之所以首先过渡到母系氏族社会而不是父系氏族社会,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和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如历史学者孙秉莹、赵连泰、冯兴盛认为:“在血缘家族内...  相似文献   

8.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后,大约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就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但是至今在甘孜州彝族社会中还残留着一些母系文化的痕迹,主要表现在亲戚关系、婚姻制度、丧葬习俗、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女性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二元因子之一.中国历史上的女性传播曾几经沉浮.母系氏族社会是女性传播的黄金时代.自父系氏族社会起,女性传播逐渐被父权控制,在封建礼教的奴化和摧残下,慢慢暗哑了自己的声音.但是女性传播反抗的潜流却一直奔腾不息,成为后世妇女解放运动不可或缺的先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原始人群时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的初期阶段,体质形态还残留着一些猿类的特征,这一时期延续最长,大约经历了二百万年左右。母系氏族社会是原始社会的繁荣昌盛时期,所谓原始共产主义制度,主要是指这个时期而言,大约经历了数万年之久。父系氏族社会则是原始社会的后期阶段,它是私有制、阶级产生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大约经历了一千余年。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考古资  相似文献   

11.
<正> 恩格斯指出:原始社会母系过渡为父系,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激进的革命之一.这一转变在神话中有着多方面的反映。本文仅对在母系制向父系制过菠时,男性为了贬低母系祖先的地位,提高父系的地位,他们一方面借助以“产翁”为内容的神话作为确定亲权的舆论工具,另一方面则借变更事物的名称来改变事物的影响的方法,将女性神直接易位于男性神,让男性神取女性神的地位而代之,并进而创造神奇的父系神,  相似文献   

12.
李都荣 《文教资料》2009,(17):37-39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符号.还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崇拜女性,赞美生育,以母系定血统.重母轻父。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拥有崇高的地位.受到人们的崇拜.这是由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在早期的文字中,也保存了女性成为“女神”的影子,本文对若干甲骨文进行分析.并从其形体结构透视出女性的“女神”时代。  相似文献   

13.
在民主改革以前,云南省宁蒗县宜底主要的家庭形式是父系大家庭,但与母系大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处在一个从母系大家庭向父系大家庭过渡的漫长时期。体现在民主改革前后宜底的婚姻家庭形态,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各种原因,形成具有浓厚母系文化的父系大家庭。在父系大家庭的背后反映出男性与女性权利地位的冲突中,男性的权利地位的不断巩固,女性为曾经拥有的地位在最终的抵抗,形成宜底父系大家庭和谐而又充满矛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人的妇女观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等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得以反现。古希腊文学中女性形象由“女神”至“女人”再到”女奴”这一衍变历程,勾画出了其妇女现倒金字塔式的嬗变轨迹:最上面一层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尚武精神、女性生殖崇拜和女性美崇拜;中间一层乃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美崇拜与贞操现;最底层则为奴隶社会阶段的贞操观。  相似文献   

15.
禹与涂山女的传说,是我国历史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前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真实写照.禹与涂山女的婚配,并非只是男女间的个体结合,他们代表了两个互为婚姻的氏族共同体,这也是中原地区的华夏文化与南方各部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初期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本文的研究基于红山文化时期经济形态、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等...  相似文献   

17.
在春秋时期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背景下,《老子》对女性的母性品质和女性阴柔的性格特质尤为推崇,其实质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功利性和积极性,这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崇拜传统、老子哲学思想与女性品质的相合,以及老子生活的时代和地理环境等相关。  相似文献   

18.
自人类社会走出母系氏族社会以来,历经几千年的男权社会,女性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文化熏陶下的社会地位———躲在男性身影的背后,依靠自然赋予女性的繁殖的能力,一代一代地延续着人类的生命个体,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完善着  相似文献   

19.
《文山学院学报》2014,(2):10-15
随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和社会日益进步,广南壮族先民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但由于妇女作为劳动支柱及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重要地位没有减弱,从而导致"歌圩"、入赘婚姻、"哭嫁"及"不落夫家"等各种维护母权制习俗的长期存在,并使尊母心理形成定势;其崇拜的地母女神也在不断丰富的稻作文化中具象为教人耕田种地的"乘象仙女",进而逐步形成了独具边疆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20.
从湖南省老司城村土家族的婚姻制度、婚恋观念、婚姻习俗等的当代变迁中可以透视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的回归.从史前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到清朝改土归流,再到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步入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经历了一个由较高到低谷,再到较高的"回归"过程.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大幅度提升,形成与男性基本平等的社会地位.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家庭地位的"回归"是回归平等的两性关系,是回归城市化,回归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