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和诗     
我在春天走着,小风把我的诗情撩拨(liáo bō)。许多鲜嫩(nèn)鲜嫩的构(gòu) 思,信手丢进网袋(wǎng dài)提着。直到拐弯(guǎi wān)处,方才发觉(jué), 那些鲜嫩鲜嫩的构思,已经漏 (lòu)掉许多。  相似文献   

2.
和诗一束     
夏历辛已二月十九日为余 85岁诞辰 ,儿媳熊元英主办小宴为余祝寿 ,席间诸友赋诗酬唱 ,乐何如之 ,感而敬和数首 ,以志不忘。  相似文献   

3.
4.
<正>“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杨仲弘),“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赵汸)所谓诗的眼睛,就是一诗或一句中最精辟最关键的一个字(有的并不局限于一个字)。这个字运用得如何,关系到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的好坏。所以古人说:“眼乃神光所聚”,“诗眼贵亮”。 “诗眼”也就是“句眼”。眼有传神的作用。据说,从前顾恺之画人物很有名气,他之所以十分注意描画人物的眼睛,是因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诗眼如同人的  相似文献   

5.
和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有现象。清代学者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把和诗从音韵形式上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和诗不用原韵,但诗意上有较强关联。如杜甫《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已收谪博云间戍,欲夺彭婆雪外城。”与严武《军城早秋》:“昨夜秋风人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相比,原诗韵脚“关”、“山”、“还”属“删”韵部,而和诗韵脚“旌”、“营”、“城”、属“清”韵脚。而在诗意上,严、杜二涛首两句都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还山谷以诗人的本来面目,否定通行的认为山谷是政治家的说法;认为诗人无意参预党争,也并不否定王安石及其新法。诗人思想上规摹古人,以修心养性为本而韬光隐晦。其诗歌理论及创作也以规摹古人、修心养性为本,主张卓然独立的个性,将革新精神引入诗歌理论及创作,反对形式主义,认为诗生于情,要有为而作,并将感情升华进化到思想修养的较高层次。作者反对以“形式主义来评价黄氏的诗论及诗作,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文章论述了黄氏论诗和作诗讲究立意、无意为诗而意已至讲求佳句;无一字无来处、讲求句法、字法、奇胎换骨、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以物为人,讲究“打诨”等诸多方面,认为黄氏的理论和创作充满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决非形式主义。文章分三大部分论述黄庭坚的思想和文学思想,及黄氏论诗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齐己的诗癖和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盛唐僧诗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影响不大。到了中唐、晚唐,僧诗创作渐趋活跃,出现了一些有名的诗僧,呈现出繁荣景象。其中以负盛名的皎然、贯休和齐己为最著。历代评论家大多以为皎然诗清而弱,贯休诗豪而粗,而齐己诗风独遒。齐己因为“篇什多而益善”(明胡震亨语),特别是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民长期处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在僧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齐己所处的时代及其诗、诗集 齐己出生于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卒于后晋天福  相似文献   

8.
苏辙作为宋代著名学者,一生不废吟咏,留下了大量的赠和诗。赠和诗作为儒家礼仪文化和人伦精神在诗歌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源远流长。苏辙赠和的对象多样,尤其与兄长苏轼唱和最多,内容丰富,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诗歌由一个个汉字组成,且不探究它们之间更复杂、更深层的关系,单是从最表象、最直接的方式去看,就会得到有趣的感悟。文章旨在从汉字的起源、字象、构字方式以及粗浅的语言学知识等方面钩陈汉字和诗歌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有位著名诗人来到福建武夷山游览,被美丽的风景所陶醉,他随感而发:“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桂林人听后,很不服气。一天,几位年轻的桂林人悄悄来到武夷山,想看个究竟。他们没有请向导,从北山上,又从北山下,个个爬得浑身是汗,没有看到真正的风景。其中一位年轻人写了一首打油诗:“诗人瞎吹牛,骗我武夷游,爬得浑身汗,叫我怎么游?”  相似文献   

11.
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并不总是统一得很好的.有时,好的内容和不好的形式相结合,从而害了好的内容;有时不好的内容却和好的形式相结合,从而又害了好的形式.这两种情况都不是罕见的.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中就出现过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即不好内容害了好的形式.在一般的文学史著作中,对南北朝诗.尤为齐梁以后的诗歌,评价是不高的.因为那个时代的作品中有许多是“奉和”、“应诏”诗,这是陪伴帝王和为吹捧帝王而作的;有许多是宫庭琐事诗,这是写平庸的宫庭生活和妇人的,往往轻靡浮艳;有许多是咏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上课,与学生们讲到元好问的一首诗《岐阳三首(其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边塞之外草木不生,绵延的战火遮蔽了西北的土地。戍边将士期盼来自中原的问候,却只能听到大河东流呜咽的涛声。野地的藤蔓缠绕战死者的白骨,血色残阳照耀着寂寞的空城。真想问问苍茫的天宇,为什么要让人间充满兵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清初的抗清志士中,不少人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诗人。他们在当时影响很大,作品也流传甚广。但由于清廷统治者的禁毁,后来就很少有人提到,甚至湮灭无闻。钱澄之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文化学术界的表率。他主持北京大学及中央研究院,创导学术自由,兼收并蓄,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丰富了中国文化科学宝库,这方面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他的人品也为文化学术界人士所称道。1934年春,他和诗规劝周作人的故事曾传为文坛佳话。当年,周作人写了一首茶字韵的自寿诗,内容为:昔日出家今在家,脱去道袍换袈裟。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这首诗显得消沉、颓唐,蔡元培见后即和其韵写了三首诗给周作人,其中《新年,用知堂老人自寿韵…  相似文献   

15.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风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诗风迥然不同。戴氏诗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沉哀,中期为寂寞,晚期为昂扬。其诗论和新月派代表性诗人闻一多的诗之“三美论”相反,主要宣扬诗的纯粹性,拒绝音乐、绘画入诗。  相似文献   

16.
1.1.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古代格律诗和诗歌格律形成的时期,当时一大批诗人热衷于探索和倡导诗律,利用字声平仄的交互应用而构成了一种自别于古风的新的诗体,即永明体,或称齐梁体.这种诗体若从声律结构上细加分析,则可归纳为三类:即粘式结构、对式结构和粘对混合式结构.其中的粘式即是后来所说的近体诗的声律结构,古人是将它包括在齐梁体中的,例如日僧弘法大师在《文镜秘府论·天卷》中曾撰有“齐梁调诗”一节,所举诗例就包括了粘对合  相似文献   

17.
但丁的《神曲》、《论俗语》、《飨宴》、《致斯加拉亲王书》等作,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和诗学思想。但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世纪神学和亚里斯多德哲学,也间接吸收了一些从君士坦丁堡传来的阿拉伯哲学家的思想。但丁的美学思想充分显示出从中世纪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特点,他在强调上帝是一切美的本源、艺术的象征性的同时,也提倡“艺术取法自然”,并应表现个人主观感受与激情。但丁对学语言特性及审美性的认识、关于诗的定义和基本体裁分类等诗学见解,也是卓有识见的。  相似文献   

18.
杨倩 《初中生必读》2023,(10):34-37
<正>蜀江畔,一位青云当衣、白霓作裳的男子,仰首饮尽碗底的最后一口浊酒,提着龙泉宝剑登上船,从此开启云游四方的生活……一、走近李白李白的祖籍是个谜,最靠谱的说法是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四川江油)青莲乡,因此李白号“青莲居士”。  相似文献   

19.
清代云南女诗人李含章的诗歌,前已作了粗略选注介绍。本文拟就李含章诗论的美学思想、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及其诗歌创作成就,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首先,我们看看她的诗歌理论。她的较系统的诗论,集中表现在《论诗》这首五古中: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思维经历了动作思维——法术思维——语言思维三个阶段,艺术和诗是在思维的演变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