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我们会对他人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些“效应”在作怪。积极地了解一些交往心理学知识,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个体对他人的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多种,是个体根据有限的资料所产生的是否喜欢他人的感觉和对其人格的认知。有些因素可以帮助个体在短暂的时间内准确的对他人形成印象,但有些因素会给个体对他人的印象造成认知的障碍。认清印象形成的各种因素,可以消除和减少个体对他人的认知误差。  相似文献   

3.
书信往来一直是我们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见字如晤"形象地形容了书信带给双方的感觉。随着现代交流方式、手段的不断增多,书信虽然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据了解,在中学生群体中,利用书信形式交笔友的还不少。他们身边并不是缺少朋友,只是觉得交笔友别有一番情趣——在这个世界里,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同情他人和被他人同情……让两颗心共享快乐、分担痛苦。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见字如晤"的感觉真的能将两个陌生的灵魂变得心照不宣吗?书信往来真的可以弥补生活中的种种缺撼吗?就此问题,本刊近日对1000名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负性效应     
《新作文》2012,(Z2):64
负性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我们在认识他人的时候,对正负信息形成的印象总是不均等,例如一个人在等红灯的时候,突然随地吐了一口痰。那么,你会对他留下什么印象呢?相信大多数人对他吐痰印象很深,而不记得他遵守了交通规则。人们常常总是把别人偶尔的"坏"记得牢牢的,却把他一以贯之的"好"抛之脑后。当别人一贯"好"的时候,你觉得那不过是理所应当的事:"我对他也不差啊!"在别人偶尔出现"坏"的时候,你却不平了:"他怎么能这样对  相似文献   

5.
<正>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简单来说就是"先入为主"。一般来说,最初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就不那么容易了,即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时候我们会自然地服从于最初印象。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最初印象常常会决定教师的教育方式。蒋老师与朱槿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正  相似文献   

6.
李新防 《教书育人》2002,(14):28-29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因素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晕轮效应”尤显如此。一、何谓“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人最初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评价他人或赋予他人特性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偏差。如我们在观察了解某个人形成第一印象时,好的印象一般会促使正面评价被知觉者的未知品质。不好的印象一般会促使否定的评价占上风。也就是说,对于被知觉者的某种品质…  相似文献   

7.
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印象整饰练国铮一、印象整饰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必然会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并在此印象的基础上,决定自已将同对方保持怎样的交往关系;同时、自己也必定给他人留下一定的印象,这印象也影响到对方将对自己采取的交往态度与交往关系。因此,人们在交往...  相似文献   

8.
程丽 《教育文汇》2011,(1):32-32
当一个人在接受了他人的某个要求后,如果他人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形成认识上的统一,或者便于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往往会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层递效应”,也称为“进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有力手段。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小气"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一方面,分享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  相似文献   

10.
《出国与就业》2008,(2):14-15
"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把关怀和帮助他人的琴,这个琴弦是需要撩拨的。我们时不时地参与帮助他人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自己,时不时撩拨琴弦,会使自身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王力民  相似文献   

11.
<正>一、提问式反馈提问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思维桥梁与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同时,提问也是教师捕捉反馈信息的有利时机,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时,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体验来理解"什么是面积",而教师要了解学生体验得如何、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提问的方法来反馈比较有效。教师  相似文献   

12.
高敏 《家长》2008,(Z1):71-71
"我能"、"我可以",这是一种勇敢;而大胆地承认"我的确不会",这也是一种勇敢。勇敢地承认"我的确不会",及时地向他人寻求帮助,这会让我们更好地反省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会让自己变得坦然和释然,也会为自己创造一个贴近他人心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正懂得关爱的孩子将更富有同理心,更懂得尊重他人,这将使他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孩子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关爱。让孩子了解身边关爱自己的人,并学会关爱他人,将对他的自信、自尊等人格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用一些小策略培养孩子的关爱。发现爱:数数他身边的"关爱圈"在孩子的身边有许多关心和爱护他的人,你可以鼓励孩子回忆关心和帮助过他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餐厅用餐会选择靠窗、靠墙的位置?在一个开放的环形广场,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坐在环形周边而不是中间?人多嘈杂的派对,为什么人们也会首先选择靠边位置坐下或站立?这是因为人的安全心理需要,要求自己要与他人保持距离,在心理学上称为"边界效应"。"边界效应"从何而来?那就要向我们的祖先寻找答案。远古人以狩猎为生,是天生的"猎手",也是其他"猎人"的"猎物"。为了在狩猎的同时不被其他"猎人"发现,狩猎者绝对不可以暴露在一个空旷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小组合作学习与互动有助于学生们智力的充分发挥,对于学生们发展良好的个性也是有很大的帮助,从中会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和合作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互动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学会如何去表达,学会与他人交流,进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概念是认识的起点,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如果没有概念,这个世界将会陷入极度的混乱,交流会变得非常困难,概念会帮助我们很好地认识世界、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一直以来,概念教学都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以数学教学中的"方程"概念为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  相似文献   

17.
提供帮助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帮助他人的意愿和行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我们可以教孩子学习更多帮助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了解向他人提供帮助的时机和注意要点,帮助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登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个效应是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我国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青少年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众多教师潜心钻研理论,认真实践探索,积累了卓有成效的英语教育与教学研究成果。他们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本刊《特设专栏》围绕"中学英语教育与教学"这一主题特别组稿7篇,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正>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特别在交友、推销、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交往,在这里首应效应也是大有可为的.一、上好新学期"见面课",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头做起人们在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相接触时留下的印象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