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德哲学的普遍意义就在于,他交给每个人一件锋利无比的思想武器,让他们学会开展“纯粹理性”的批判,就是对任何哪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都采取批判的眼光,不盲从,而是要问一个“为什么”,问一个“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是报刊的重要职能。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县,在其发展进程中,不可能尽善尽美,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错误。为了从失误、错误中吸取教训,使以后的事情办得好些,离不开舆论的监督。至于那些素质低劣,主观上就想办错事干坏事的人,更需要通过舆论监督,用以警示世人,以达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推进社会进步的目的。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的作用,历代领导人对上一可办好报刊都曾作过一系列精辟论述,寄予殷切期望,原因就在这里。衡量某个报刊的质量,主要标志是看其…  相似文献   

3.
政经资讯     
话语“改革是让人‘换饭碗’,而不是让人‘丢饭碗’,改革是人才流动,而不是人才流失。”——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罗保铭“我们常讲‘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不能只当作口号喊。”——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若不解决房地产市场中的官商勾结,所有的宏观调控都收效甚微。”——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认为养猪就是没有文化的人做的事情等等,都是传统的、陈腐的观念。”——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呼吁媒体引导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大家都一块毕业的,在学校你还不如我呢,怎么你就上去了我没上去,这不就心理不平衡了吗?心理一…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4,(2):38-38
这一“墨菲定律”被广泛引用在与航天机械相关的领域。该定律的具体内容为:只要有出错的可能,就必定会出错(If anything can go wrong,it will)。多年过去了,这一“定律”逐渐进入习语范畴、其内涵被赋予无穷的创意,出现了众多的变体、如“如果一个事情有多种出错的可能、那么最后发生的肯定是其中后果最严重的一种”;“如果一件事情无论如何都不会出错,那么它必定会出错”;“如果听之任之,事情总是从糟糕变成更糟糕”;“如果所有的事情看上去都进展顺利的话,那么你一定漏掉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张超 《全国新书目》2010,(13):22-24
墨菲定律的得名和美国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有关,墨菲上尉有一个同事,这个同事的运气非常的糟糕,墨菲上尉就开了这样的一个玩笑,那就是:“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这个倒霉的同事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被很多人传开了,因为大家都认可这样的一个规律,那就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稿件中,时常看到听到这样字句:表扬张三做好事就写:“说起张三.全村人都伸大姆指”;介绍李四常照料五保老人,就写老人“见人就说”,“逢人便夸”;……试想,即使张三做的事情很突出,群众很赞成,也不可能“全村人都伸大姆指”夸他;李四照料老人,再勤快,五保老人也不会“见人就说”、“连人便夸”.这些词句大绝对、太夸张了. 新闻本身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使用夸张之言,似乎更生动了,其实只会引起读  相似文献   

7.
王尤 《新闻界》2003,(5):63-63
鄙人爱看、爱藏报刊。每年都自费订阅十几种报刊,并已收藏了二三百种、近万份。可惜,近年来,除自选订阅的报刊有些看头、藏头外,凡是上面压着订的、熟人处不过情面勉强订的,其内容都非常让人失望。特别是有些子报子刊,新闻不像新闻,广告不像广告,报刊不像报刊。你即使耐下性子用心寻找往往也难看到几篇像样的东西。所以,我现在有的报刊拿到手,顶多稍翻一下,就丢进了垃圾堆。社会上一些不好的事情,人们还可以通过报刊评评说说,而这类报刊,自己护短,它压根儿不会让你“发言”;别的报刊,看在同行面上,一般也不会帮你“多嘴”。故而这类“垃圾报…  相似文献   

8.
谢顾问谢顾问:在基层搞报道,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本来身边有不少素材可以写成新闻稿件,可由于在这个环境久了,对什么事情都不觉得“新奇”了,从而使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了。为什么会“身在宝山不识宝”?86604部队林杰林杰同志:在初学新闻的同志中,这种“身在宝山不识宝”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有其客观原因,也有其主观原因。其客观原因是:一个人在一个单位久了,开始的新鲜容易丧失,代之而起的则是政治嗅觉的迟钝。正如一位通讯员所说:“当眼里看到的耳里听到的东西都似曾相识时,就对什么事情也感到‘无所谓’了,即使…  相似文献   

9.
美国费城《广告学报》编辑弗烈德·富勒·须德,有一次被邀请在一个大学毕业班讲演。他忽然提问:“有多少人锯过木头?请举手。”大多数学生都曾锯过木头。接着他又问:“有多少人曾锯过木屑?”这时全场愕然,没有一个举手。须德先生所讲的锯木屑,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不多,可是用全新的视角对那些已被人熟知的事情再思索,就可能得到全新的发现,推出全新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平台     
平台,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它可能是一个职务和职位,也可能是一项具体的工作和任务.你只有占据和拥有了一定的平台,你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一个人做事情需要有平台,但有了平台,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好,做成功,也有的把事情做坏了,做砸了,最后不但没能让自己赢得骄傲和荣光,反而让自己灰溜溜的,从此抬不起头来,严重的甚至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了进去.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04,(7):44-44
为什么有些人害羞,有些人不害羞?其中一个解释是天性。研究证据表明,火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Kagan,1994)。从一生下来,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关于天性的问题,有一个更为复杂的解释。在儿童期,一些人被嘲讽,并且由于一时失误,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另外一些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这些家庭认为“被爱戴”是在竞争中由于外表美丽或  相似文献   

12.
柳传志认为自己是一个“守正出奇”的人.即“基本上是按照规律做事,出牌都有规则,到一定程度就会冒一次险,集中做一次出奇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越过,性质就会起变化。一张报纸天天同读者见面,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有助于激励读者向上,明确前进方向;反之,就可能引起“刮风”,造成“起哄”,贻害党的事业。报上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之手,掌握好“度”,是编辑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4.
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越过,性质就会起变化。一张报纸天天同读者见面,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有助于激励读者向上,明确前进方向;反之,就可能引起“刮风”,造成“起哄”,贻害党的事业。报上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之手,掌握好“度”,是编辑的重要职  相似文献   

15.
习惯是一种很强的力量,因为有了它,很多事情在习惯之外,就不容易做好,譬如建立“学习型报社”,就属于此类很多报社的领导都知道建立“学习型报社”,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但是“知道重要却做不好”成了实际工作中的一根“软肋”。有的单位有时候也临时组织一下开会式的学习,只是走个形式而已。编辑记者是报社中最需要学习的人员,但有些人却常年不参加报社的会议,更不用说集体学习了。一方面是领导知道重要,但却不做或  相似文献   

16.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9,(2):280-280
教育部部长周济3月15日在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提出,要对学术不端行为“下猛药”,要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高校课程。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相似文献   

17.
“云计算”是什么 对行业之外的人来说,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云计算”这回事儿,就像互联网还在研究人员之间做实验阶段时,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会有一个互联网这样的东西,在短短的几年里会这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要给巴勒斯坦“换班子”、“搞掉”阿拉法特,这事儿霸道得都没边儿了。作为回应,阿拉法特没有发表“严正声明”表示“强烈抗议”,而是平平常常地给布什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得太妙了!妙就妙在,布什对巴勒斯坦的指责,阿拉法特统统不否认,一点儿也不“护短”,但又统统拿来美国比,从“选总统”,到“公司腐败”,  相似文献   

19.
如何对待处女作,这是每一个编辑都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说来,这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一是最难决断,二是最好应付,三是最易失误。所谓最难决断,就是编辑同这些作者大都是初次相交,知之不多、不深,需要认真审读才可以决定取舍。所谓最好应付,就是这些人大都是初次练笔,对自己的科研和写作能力尚缺乏清醒的估量,本身就有一种试一试的侥幸心理,如果轻易退稿,作者一般不会有什么意见。所谓最易失误,往往是由最好应付所引起的。这里所说的“失误”,即是埋没了“千里马”,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店乡降下一个一吨重的特大冰雹。从地方到中央的一些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遗憾的是这又是一次失实报道。《人民日报》7月23日报道了这条消息,7月24日就刊登了否定消息,说:“内蒙古千公斤冰雹至今查无目睹者,气象专家认为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冰雹。”7月25日《羊城晚报》刊出一幅漫画,指出此事“是一个叫做鲍永胜的人杜撰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这个地区,究竟是杜撰生造,还是事出有因?很有必要弄个明白。冰雹是个易溶体,调查应从哪里入手呢?《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