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维  汪忠 《生物学教学》2006,31(12):33-36
本文结合渗透作用演示实验,从创设问题情境,体验探究过程、理解设计原则、解决实际问题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用具体的探究性问题从多个侧面评价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果表明,根据教学目的对演示实验加以合理的改进.并结合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军 《学语文》2008,(4):50-50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积累,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之间思维不断碰撞,从而使作品价值得到广泛深入的开掘,学生从中获得发现的惊喜、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学生正从繁、难、多、旧的课程重负中解脱出来,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得到空前的发展,然而面对新的标准、新的情景和新的要求,初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尚处萌芽状态,为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结构,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探究素材,依据分层递进的原则,将探究能力的培养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不是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告知学生,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5.
袁艳华 《中学生物学》2009,25(12):41-4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的提出既是学习的起点,又是学习的动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精心设计、优化问题,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探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且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物理习题变式探究教学就是借鉴科学发明的思想方法和物理问题的编拟方法,对物理习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生活中找到与氯气相关的真实情境切入课题走近氯气,走进化学。从氯气溶于水得到新制氯水,过渡到对氯水成分的探究,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初步结论,增强了学生学科观念,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课的最后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化学走进生活,体现出了化学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干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课标》中对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的基本要求是:(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2)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内容。(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去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而“问题情景”的创设是该环节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初中《科学》课程中的探究,是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认识和解决自然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与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