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人格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人格是对农耕文明时代依附型人格和工业文明时代物化的单向度人格进行反思,符合生态文明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人格,生态人格的塑造需要世人必须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感激之心、忏悔之心、敬畏之心、谦卑之心和珍爱之心。  相似文献   

2.
文明演进背景下的人格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人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不断深化,积淀了原始文明的"族群人格"、农业文明的"依附型人格"和工业文明的"单向度人格"等三种不同的人格模式。进入生态文明时期以来,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已经进入协调互动的新时代。文明的转型,对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生态人格的转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4.
在全球生态危机危及人类生存的情况下,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养成成为最为迫切的教育内容。而儒家的生态伦理里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和践仁知天的思想是培育大学生生态人格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必要加大和增强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让大学生逐渐养成生态人格而服务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5.
善洲林场红色旅游区系列规划的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持续推动了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其效益受到高度关注。基于实地调研材料数据和规划文本,分析公众视野下的善洲林场已经产生的效益,预测分析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近期与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6.
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杨善洲带领下的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和林场管理权交给国家后的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在于增强生态文明观念、普及生态科普知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国策、开展党性教育和群众路线实践教育,这种重视并建设生态环境、造福于民的实干兴邦精神完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岳伟 《教育研究》2013,(12):10-17
无论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生活方式的变革,或是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都离不开教育的参与和贡献。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体现为:提高认识,增进人们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复杂性的理解;促进观念转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增强创新驱动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培育生态人格,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公正,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良性的竞争机制;营造文化氛围,提升人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实现自身的生态化、与其他手段间的协同配合、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借鉴国外生态文明教育经验等是走好生态文明建设教育之路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旨在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它可以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并与之共同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和文明体系。生态道德既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 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以带动和加快全体公民思想观念的生态化转化,促进生态文明道德的培育和形 成,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现代化伟大目标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道家老子的《道德经》短短几千字,内涵甚为丰富,其中他的上善人格的优秀品质正是当代人所缺失的。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困境,笔者认为老子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云南省去年提出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抓好"森林云南"建设,给人民创造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此,通过思考生态文明与林业发展的关系,扣紧杨善洲和大亮山林场的具体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切实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状态、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其中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应当深刻反思以往实践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于是生态文明呼之欲出。为实现生态文明.我国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文明中的教育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是生态明建设的原动力,具备生态明中生产力的特性与功能,通过论述人类明进程中教育的导向功能,生态明中教育和平力的内涵与意义及其动态关系,旨在加强教育生产力,推进生态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类已经进入新世纪新千年之"为伦理思考所支配"生态文明时代。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理当回应时代文明发展趋势把生态文明纳入价值视野,以谋求一种与传统政治要素结构相容的新的政治观,即生态政治。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与政治关系的论述揭示出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解决有赖于社会制度的变革。这种变革在当今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政治过程的生态化,包括以各国政府决策的生态化和国际环境正义新秩序的确立为内容的双重构建,以实现遵循"环境正义"的"理治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出现价值观片面与扭曲的现象,缺乏高尚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这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蓝图的实现极为不利。而作为审美教育发展的当代形态的生态美育在高校的实施,能让大学生树立起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将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贯彻到多重关系之中,树立起生态整生观念,形成多重价值整生的价值观,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异化,把生态中和的理想贯彻到生命的全程全域,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生态人格是一种新型的道德人格,生态人格教育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是我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其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学生博大的生态整体胸怀、强烈的生态道德关怀和诗意的生态审美情怀;其根本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时代“诗意的栖居者”。  相似文献   

16.
人格的涵义,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中国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总体性”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具有世界观意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追求。因此,这一“总体化”进程有助于我们深入反思生态中心论、生态社会主义,以及由人性危机所导致的生态危机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生态文明的构建,要求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选择合理可行的构建途径: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借鉴吸收国外生态文明构建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我们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