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篇》自成书至宋代重修,一直在被增补删订,各时代具体修订情况如何,至今仍不明朗。后晋释可洪所著大型佛经音义书《可洪音义》中称引了很多《玉篇》的内容,将它与现存《玉篇》各种版本进行比勘,可以确知其差异,对于研究《玉篇》的传承流布史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释可洪所引《玉篇》的某些字形、注音或释义,传世其它字韵书中均未收录,在语言文字学研究方面也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丽藏本《慧苑音义》作为《慧苑音义》的重要写本,是书征引《玉篇》凡106例,或用于释形,或用于释义,与宋本《玉篇》、《原本玉篇残卷》相较,三书有异同,比勘相异之处可以看到三书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3.
乔辉 《兰台世界》2015,(6):45-46
文章就《中华大藏经》之高丽藏本唐(释)慧苑所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中所征引《玉篇》的部分例证,来校勘今传世本《玉篇》宋本,以为宋本在用字、用词、说解等方面与《玉篇》苑本有相异之处,有待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4.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卷首的《序言》可反映作者的编纂目的.文章从《玉篇》首创“编者按语”、创立“异部同文”的互见法、开创中国辞书设立附录的先河等几个方面的贡献,来论述其编辑思想及留给后世工具书的编纂经验.  相似文献   

6.
苏芃 《图书馆杂志》2006,25(12):74-77
《原本玉篇残卷》保留了大量的古籍书证引文,本文以其中征引《左氏传》为例,尝试探讨这些书证引文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胡玉缙先生遗书,辑录未收题跋九篇。又《上海图书馆藏善本题跋真迹》收录胡玉缙先生题跋两篇,其中《靖康稗史》跋一篇巳收入王欣夫先生编刊《许庼学林》,在此仅收录未刊《何子清先生遗文》跋一篇。此外,《许庼学林》书前附《吴县胡先生传》,文字有删裁,本文据欣夫先生原稿加以补全,附刊于此。  相似文献   

8.
以古代著名文字学辞书《玉篇》为例,剖析其成书经过,列举其版本源流,从中探索日本所藏汉籍珍本所发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已发现的殷商甲骨文约有4,600字,东汉《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南朝《玉篇》收字16,917个,到唐宋时增加到22,726个。宋代《类篇》收字53,l65个,《集韵》收字53,525个。清代《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收字44,904个。当代《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中华字海》收字86,000多个。但现代常用的汉字并不多,几部有  相似文献   

10.
由于汉字使用历史悠久,积累起来的字很多……那么汉字到底有多少呢?从古今一些字书中,可以看出一个大概: 《说文解字》收9353字《字林》收12824字《玉篇》(今本)收22700余字  相似文献   

11.
《老实人杨德玉》(见《解放军报》4月11日一版头条)这篇通讯写的是,有着23年军旅生涯的专业军士杨德玉,为服从部队建设的需要,4次错过提干机会,又放弃了一些单位看中他一手好技术让他转业的机会,扎根连队搞技术革新。他改建和研制了45种机修工具,共320多台件,有8项20多  相似文献   

12.
清代毕沅的《释名疏证》第四卷《释采帛第十四》:"绢,短也。其丝(纟臣)厚而疏也。"《疏证》:"今本(纟臣)皆作(纟臣),讹。段云:‘(纟臣),古坚字,当从纟,臣声。’《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纟臣)卒,今《春秋》作郑伯坚,(纟臣)亦(纟臣)之讹。《玉篇》音古千、古两二切。《初学记》一音古费切,费乃贤之讹也。" 按,《疏证》所谓段云"(纟臣),古坚字"实误,与《说文》紧字下段注不符。"(纟臣)"即紧字,"(纟臣)"是紧的别体,"(纟臣)"并非古坚字。今按《说文》卧部紧字下段注为:"紧急双声,此字别作(纟臣)。《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矩卒。古千、古两二切。考《左》作坚,《公》作臤,《谷》作贤,则别本作(纟臣),切古千必矣。臣声与臤声一也,而顾书讹作(纟巨)。《释名》云:‘绢,(纟巨)也。其丝(纟巨)厚而疏也。’  相似文献   

13.
刘莹 《新闻窗》2012,(1):15-16
总编室钟玉萍老师打来电话。说我采写并于8月22日一版头条见报的通讯《充满希望的田野——来自威宁自治县迤那镇的百姓奋进曲》获中宣部9月19日《新闻阅评》表扬,《新闻阅评》称这篇报道是眼下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一篇好稿。集团编委会要求我在10月17日的业务会上作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的字书源远流长。举其要者不外三种类型,有讲文字形体的字典,如秦代的《三苍》、汉代的《说文解字》、南朝·梁的《玉篇》、宋代的《类篇》、清代的《康熙字典》,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华字典》。有讲音韵的韵书,如隋代的《切韵》、宋代的《广韵》、《集韵》、元代的《中原音韵》、清代的《音韵阐微》等等。至于讲训诂的词典,从《尔雅》起,代有专书,如旧题汉·孔鲋的《小尔雅》、三国·魏·张揖的《广雅》、宋代的《埤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有不少研治《说文》的著作,笔者以〈唐写本玉篇残卷校说文记〉为评述中心,略论其文内容、价值与缺失,期有助于吾人今日之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大理州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郭锋同志的著作《情洒声屏》 ,作为《中国地方中青年学者丛书》中的一卷 ,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郭锋同志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市 ,从小扎根于银苍玉洱的沃土上 ,勤奋探索声屏新闻之学问 ,刻苦学习、勤于笔耕 ,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30多年来 ,先后发表新闻、文学、论文、摄影和电视专题片作品5000多件 ,其中一些在省、全国获奖。《情洒声屏》一书 ,是从作者发表的大量作品中选择成集的。内容包括 :“声屏创优篇”、“视听评论篇”、“名士采风篇”、“边陲风情篇”、“艺苑放…  相似文献   

17.
“瑴”与“(■)”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瑴”音jue,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穀、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曰:“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音ku,意为未烧的砖,即砖坯。《玉篇.土部》云:“(?),墼土也。”宋李诫《营造法式.总释下,塼》云:…  相似文献   

18.
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作品流传至今,其古文辞载集仅存者一百四十二篇,诗三百九十八首。笔者辑佚古文五篇(见拙著《侯方域集校笺》上中州古籍出版社92年版),其他皆已散佚。一、侯方域诗古文辞的散佚。侯方域虽然三十七岁抑郁而死,但古文远不止《壮悔堂文集》中所收。其《与任王谷论文书》云: 仆十五岁时学为文,金沙蒋黄门呜玉方为孝康,有盛名,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通过《新修玉篇》发现一部金代早期重要韵书《广集韵》,它以《广韵》为底本以《集韵》为补充,内容与今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多有雷同。深入考察之后,我们发现它其实是荆璞《五音集韵》的底本。对《广集韵》的辑佚研究将可解决与《五音集韵》及金代韵书史相关的诸多问题。这一发现引起了学界注意,鲁国尧、宁忌浮、李子君诸位先生亦询问此书情况。鉴于此,笔者不揣寡谬,对《广集韵》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作了进一步考述。  相似文献   

20.
经《新闻战线》编辑部申报,人民日报社好新闻评委会批准,《新闻战线》刊发的13篇论文获2003年人民日报社好新闻奖。具体篇目如下:等级题目作者编辑一等奖在创新中做大做强徐熙玉万仕同报纸核心竞争力在办好报纸本身孙德宏冷梅二等奖说说社会新闻刘祖禹冷梅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