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赚钱     
星期五的郊游虽已过去多天,但同学们花钱时的那种“毫不吝惜”,大手大脚的情景依然在我眼前浮现:尽管郊游前再三叮嘱只能带10元钱,可当天孩子兜里的钱大多是大于10元的.而回来时兜里的钱已是少得可怜了。问起用途不是捞鱼花光了,就是烧烤时用完了。粗略统计了一下,我班57人这一天用去的零用钱就达800余元。数目之大,着实让人惊讶,看来培养一下学生正确的“金钱意识”已迫在眉睫了?于是,布置一个作业,利用双休日想办法去赚一元钱,在母亲节时用这钱去买一支花送给母亲。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如我在讲“货币”这一内容时,引用了一位作家的话:“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小人心,但买不到君子之态。”用这段话引导学生认识金钱不是万能的,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仅把挣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对于人来讲,正义感、爱国心、报国志更重要。既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境界,又能使学生在积极地思考过程中,拨开思想迷雾,激起他们对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听了《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执教老师问:“同学们认识钱吗?钱的单位有哪些?”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当然,多数学生回答的是“元、角、分”,但有的学生却说还有“毛”,话音刚落,同学们哈哈大笑,连多数听课的老师,也以为可笑。授课老师立即纠正:“毛”就是“角”,不能说“毛”,只能说“角”。课后,听课老师一片哗然。“角”能不能说成“毛”?老师们竟然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时我联想到:1995年我带领学生参加了一次数学竞赛,考试内容是看电视答题,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的,全国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其中有…  相似文献   

4.
张港 《现代语文》2001,(5):35-36
《我的叔叔于勒》中,几次提到了准确的钱数。先是讲“我”家里拮据时,说“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在写到“我”去向叔叔于勒付牡蛎钱时,母亲“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牡蛎钱应该是2法郎50生丁,“我”给于勒的是10个铜子的小费。  相似文献   

5.
1.实例导入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例人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碳酸钙”一节时,这样导人新课:“咱们同学人人都看到过鸡蛋,也吃过鸡蛋,请问,你是否知道鸡蛋壳里含有什么成分?”进而很自然转入教材,使学生情感亲切,课堂气氛活跃,“碳酸钙”会迅速而牢固地进入学生的脑海。2.演示导入根据教材内容,增加适当的演示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分子”一节时,可按这样导人: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知道氨水的气味?”回答是“知道”。然后将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满水,另一个倒入少量浓氨水放…  相似文献   

6.
真心换诚心     
近一段时期,班上出现了个别学生向学生借钱,却借而不还的现象。闻听此事,我马上展开了调查。调查后得知:这些借钱的学生一般是在买早点时临时找学生借的。借款不多,一般为5角、1元或2元。后来不知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大都忘记还钱了。而那些被借的学生碍于情面,也没有及时讨要。作为班主任的我,有义务替“债权人”向“债务人”讨回欠款。于是在对那些“债务人”进行批评教育之后,我便责令他们马上还钱。事情虽然解决了,但我总感觉只是治标尚未治本。这个本怎么治呢?冥思苦想之后,一个新的设想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队报新看台     
卖票后的感受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用卖票得来的钱,为西部小伙伴捐款。有的好心人会捐十元二十元,可有些人连几毛钱也不肯捐给那些孩子们,还说:“捐了钱有什么好处吗?”还有一些人讲:“我自己还用钱呢,凭什么给他们捐呢?”在此我要对这样的人说:“如果你们是他们,会不会希望有钱上  相似文献   

8.
办图书角     
开学后,四个同学花120元为班级购买图书,办起了图书角。班主任肖老师问他们各花了多少钱,第一个同学说:“我花的钱是其他三人花钱总数的一半。”第二个同学说:“我花的钱是其他三人花钱总数的1/3。”第三个同学说:“我花的钱是其他三人花钱总数的1/4。”第四个同学说:“我用去的钱数已经记不清了,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  相似文献   

9.
BBS     
2004年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加上2003年尚未就业的18万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2005年全国约有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所以这样的标题在新闻媒体上屡见不鲜。你有何想法?“大学生找工作面临困境学生自降月薪到400元”一楼我要工作这不是危言耸听!在一场招聘会上,招聘人员问一个毕业生的待遇要求,“800元以上”,那个学生脱口而出,显然是事前已经考虑好了的。当时,旁边的几个学生却向招聘人员表示“500元我都愿意做”、“我只要400元”。当时我感觉自己的血液往头上涌,我挤到最前面时,看到…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记得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讲过他“最想说的”也是“最根本的、最关紧要”的一个话题就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我想,钱老师的话深刻地揭示出当前语文教学之所以走不出困境的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目中无人”。语文课成了一门“摧残人、束缚人、折磨人”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要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现代语文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教师节快到了,学生不断地送来贺卡。带日历的、带香水味的、带音乐的……这么多精美的贺卡,真让我感动。回到办公室,同事也收到不少贺卡。大家正相互欣赏着,突然,有位老师说:“这么好的贺卡得花多少钱呢?”多少钱?我一愣,对呀,如果按每人5元计算(一般一个学生会给好几个老师送),我班50人,就是250元,全校1000  相似文献   

12.
陆杰 《教师》2010,(29):98-98
一、将生活元素融人信息技术课堂 1.收集运用生活素材。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课程内容的体验,善于收集和运用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素材,采撷其中熟悉的事例,挖掘它们的内涵,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体会和感悟学习的生动有趣与多姿多彩。比如:在教网页制作时,笔者设计了“我的家乡——海门”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从教育界到整个社会,为教育经费的匮乏和中小学教师收入的低下而大声疾呼,这当然是个大好事。钱的问题一时成为中小学管理者们最热门的话题,但也听得有入讲:“我如果有一个××万利润的工厂,我就能管好学校”;有人讲:“我只要每月给老师××元,准能调动起积极性来”;又有人讲:“我只要有钱解决了住房,我校教师队伍就稳定了”等  相似文献   

14.
王银芝 《山东教育》2002,(16):11-11
美国银行信用卡持有者协会总干事格里·德特韦勒说:“1993年美国有将近100万人提出个人破产申请。如果不给孩子讲解钱和信贷问题,他们进入社会后可能会麻烦百出。”针对现代中国孩子理财能力差的状况,我在教学中利用数学活动课,让小学生编好六道应用题,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用“我有5元钱”编一道应用题在一年级小学生认识了元、角、分之后,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到商店、市场参观,指导学生观察人们怎样购物:他们怎样选择商品,怎样付钱,售货员怎样找零钱等等。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钱可以买到商品,…  相似文献   

15.
宽容的力量     
李明 《中国德育》2007,2(2):76-76
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该我上第一堂课。我脚还没跨出办公室的门,迎面冲过来一个人,差点撞到我身上。我定睛一看,是我班上的一名学生,还没等我问话,他已大声喊起来:“李老师,王钰(化名)哭了,因为她的一元钱没了。”丢一元钱,在成人的眼里不足为道,可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却非同小可。在学生眼里可能没有一千元的概念,却知道一元钱实实在在的用处。我赶忙应了一声:“是吗?老师这就去。”我边往班级赶,边思索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施教者的教育观念影响实效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一、“毛主席不摸钱”的反响和《泰坦尼克号》的效应举个例子在对中学生进行“金钱与人生价值”的思想教育时,有两位教师分别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事例,其效果大相径庭。一位教师在讲这内容时,把调子定得很高,拿学生的话来说就是很“革命化”,极力回避像“为金钱出卖感情”、“一切向钱看”等社会现象,而用“毛泽东主席不摸钱”来说明毛主席人格崇高,视金钱如粪土,“…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乐趣     
读写天2004.1小的时侯就羡慕老师威风潇洒。但没想到当自己站到讲台前,面对着一双双充满渴求与纯真的眼睛时,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压力和责任感。但是教师的快乐和成就感是任何职业所体会不到的。下面敬请大家一起分享———也许学生初学写作都习惯写好人好事,于是老是有人写捡到钱。我班有一学生居然写在公园捡到一亿元,都是10万元一张的。其真实度虽然为零,却让人忍俊不禁。有一天,我在班里表扬了一位学生,说他这个“青翠欲滴”用得好。下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几乎每个人都用了“青翠欲滴”:“我家的阳台上,有盆青翠欲滴的花。”“藤蔓上结着青翠…  相似文献   

18.
姚青 《湖南教育》2002,(10):27-27
运用浅显易懂事例。一般来说,政治课讲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显然难以消化;而运用事例,学生便容易接受。如我在讲怎样面对社会复杂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时,我举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从孟子的成长中消化了外部环境影响能促使内因变化的观点,懂得要学会利用积极因素,自觉抵制消极的不良影响。采用直观形象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用影视显现、实物演示、播放录音故事片等直观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形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直观感觉,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  相似文献   

19.
加强直观引入概念小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教师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如我讲“分数”概念时,利用园形、长方形、正方形、线段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开始,首先通过事例说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计算,仅仅用整数和小数,还不能满足需要,必须把一个整体(即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来表示,这样引入分数。然后老师取出厚纸做的园片等分成  相似文献   

20.
邯郸市丛台区提出,“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教育”。该区1990年教育经费为222万元,今年已达480万元,他们要求每年都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全区办学条件已达标,从不拖欠教师工资,还增加了民办教师工资,提高了一般教师待遇,过去的“三苦”(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辅)变为“三学”(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