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加爵事件已经一锤定音,但是在人们心中,仍然笼罩着种种困惑和疑虑,挥之不去,令人窒息。归结起来,还是那个最关键的问题:马加爵究竟为什么会杀人?  相似文献   

2.
2004年2月15号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惨案”震惊了全国,尤其是高校。马加爵是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广西籍学生,他于2004年2月13-15日先后用钝器残忍地将同宿舍的4名同学陆续杀害,令人们感觉不可思议。也引起人们深思: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到底抓的怎样,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马加爵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校园凶杀案已经尘埃落定。但这个案件的发生无疑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留下无尽的思考。文章试图通过对马加爵事件的心理分析,找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建设上的一些缺陷,并提出改进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参考性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再谈马加爵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当一个人真正想要杀死另一个人的时候,自己的生死是他要面临的最重要的抉择。杀人必先杀己,杀己后也就无所谓杀人。  相似文献   

5.
马加爵向朝夕相处的4位同学举起了手中冷冰冰的铁锤,锤碎了4位同龄大学生鲜活的生命,锤出了人们心中对于道德的呼唤。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马加爵事件也引起了我很多思考,在这里,我想就教师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各位专家与同行。  相似文献   

6.
马加爵不像是一个凶残暴戾的混世魔王。从他落网后的交代和与他相熟的人的介绍来看,他是一个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普通农民的儿子,因为长期郁积的孤僻阴暗的情绪得不到舒缓,终因生活琐事而导致了恶性爆发。我们无法洞察他犯罪的真正动机是什么,但从零零星星的报道中看到了一点:经济的贫困导致他心理的贫困和人格的扭曲,并最终走上了犯罪。一、贫困生的心理特征自卑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从农村来的贫困生连在校的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无论是穿着打扮、生活用品还是学习用具,都不如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他们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低…  相似文献   

7.
马加爵事件发生以来,在广东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反响,一些专家、学者们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马加爵毕竟是一个个体,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事件来否定我们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否定当今大学生这个群体,媒体也没必要过分渲染,但这一事件的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些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马加爵因和同学搓麻将发生纠纷,嫉妒在心报复杀人,犯下国法难容的滔天罪行。嫉妒心理较为普遍,尤其是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具体表现在:妒才:妒忌他人的知识、才华、学习成绩胜过自己;妒德:妒忌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热心助人、品德高尚的人;妒能:妒忌工作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人;妒名;妒忌在评模选优、学科竞赛中获得名次的人;妒貌:妒忌容颜、身材超过自己的人。嫉妒是一种不良心理的反映,往往因别人胜过自己而怀恨在心,使自己处于焦虑、烦燥、失衡的不健康心态之中。存有嫉妒心理的人,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摆正自己奋斗的航向,不能正确估计…  相似文献   

9.
马加爵给其家庭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葬送了他自己如花似锦的美好前程,并为此还付出了生命代价。由此看来,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要思考的问题了,整个社会甚至每个家庭都应认认真真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终于告破了.这个案子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在大学校园竟会发生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确实让人震惊.是什么原因使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成为一个屠夫式的恶魔?现在各大报刊,网站不约而同的以为,这是马加爵心理的问题.诚然,这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确实是很不正常.可是作为他的同学们难道一点责任也没有吗?此案对我的启迪则是:培养大学生学会关心与尊重的良好品行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运用布鲁贝克的“个人自治”观剖析马加爵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其犯罪的本质原因在于他个人丧失自治,没有定好自己的位、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管好自己的人。个人加强自治是防范“马加爵案件”的根本手段。全人教育是“个人自治”的前提,大学的道德引导作用是“个人自治”的保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个人自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再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本文在该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反思。反思之一:应及早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反思之二:应及时帮助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解决切实存在的心理问题。本文还提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规教学、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情绪疏导等方法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心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加爵的杀人动机之一,是想融入同学中却时常遭到嘲笑,使他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是个小丑。看了报道,身为教师的我,心里沉甸甸的。学生存在心理危机有许多原因,但人际困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尽菲薄之力。一、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念生活中,我们会与许多人交往,但各自的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千差万别,这些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带来碰撞摩擦和情感损伤。这时候,我们是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小“恶”,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大“善”,还是相反呢?在人际交往中,动辄反目成仇的人是…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它生存于人的善念,毁于恶念。人,应当具有宽容之心。  相似文献   

15.
马加爵儿时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他的爸爸马建夫对儿子的希望是“升官加爵”。作为寒家子弟的马加爵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2l世纪,这个理想是合理的,更是崇高的。当不具备更多的社会资源时,通过智慧来达到理想,相对于需要“第一桶金”的经商和变幻莫测的仕途来说  相似文献   

16.
“马加爵谋杀案”终以马加爵落网并被判处死刑而告终。但事情并未结束,它留给我们颇多值得思考之处:为什么一个“从小品学兼优”的可造之才会沦落为杀人犯?它究竟给我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相似文献   

17.
反思马加爵     
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学生马加爵逐夜锤杀自己的四名同学,然后亡命天涯直至被决处死刑。血腥尚未散尽,5月16日上午8时许,江西医学院大四学生薛荣华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中午时分在一个公共电话亭投案自首,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每每听闻这样的悲剧性事件,我们会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和肇事者感到无尽的痛心和惋惜。两起  相似文献   

18.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7):4-4
即将押赴刑场的马加爵,近日独家接受了<中国青年报>的采访.尽管马加爵罪不可赦,死有余辜,但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他说出的一些话,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索.其中,他对自己的总结和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些行为的评价,对许多人尤其是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更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彬  齐彦 《青年教师》2004,(8):28-29
涉嫌杀害4名同学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马加爵被绳之以法后,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对此,师生都很关注,作为心理老师的我也想了很多。“马加爵事件”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有震惊、惋惜、痛心,更应当有反思和引起教育的关注。马加爵的犯罪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主要是心理问题、人格问  相似文献   

20.
教育界对“马加爵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两个根本弊端,即未从人与人的互动对其进行考察,也缺乏从根源上对“马加爵事件”进行解析。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深入探讨“马加爵事件”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