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计划》是转轨的扳道工程。《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考查、实施要求的具体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小学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依据,是督导、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它为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扳顺了道,我们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在岔道口转好轨。实行课程专任,调度教育转轨。四年来,各地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由于没有彻底取消小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活动课程设计──兼及数学选修课程的思考江西教育社凌美忠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已将活动课正式纳入课程内容,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国家安排)设置为学科类和活动类两部分,...  相似文献   

3.
活动课程简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活动课程简论华中师大杨金玉国家教委1992年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首次将“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反映了我国课程理论的新发展。但是由于《课程计划》没有界定活动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正式将“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从而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分科课程的局面,形成了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新的教学体系,无疑,这有利于新时期合格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课程计划》对活动课程没有界定,加之教育史上实用主义学派的活动课的影响,致使人们对活动课程认识模糊,各地在实施活动课程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因此,有必要对活动课程作一些理论探讨,借以指导活动课程的实施,从而提高《课程计划》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虽历经几次改革,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后来为了贯彻国务院每周44小时工作制的决定。《课程计划》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与以前的《课程计划》相比,这次的《课程计划》有了重大的改进,如规定了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课程门类过多,课时量过大 根据新《课程计划》的规定,小学要开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等九…  相似文献   

6.
论活动课程规范化陈旭远1993年秋季开始试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学科课程为主的单一的课程模式,构建了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将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加强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意见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主任胡殿全多年来,作为活动课前身的课外活动在全省各地广泛开展,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以下简称《课程计划》),把活动作为课程同学...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中小学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 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对课程作了重大调整:变单一的学科课程为“学科+活动”的新型课程,并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潜江,作为新的课程计划的实验点,几年来,尤其是执行新的课程计划一年来,在开设活动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一、设置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1992年8月6日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首次将“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一并纳入课程体系。1996年1月1日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下发了《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验区试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组织了试验。设置活动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目前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续和补充;二是认为学科课程是为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而设置,活动课程是为了培养特长而增设。不少学校执行起来,形成了如下情况:一是课程表上安排有活动课程,实际上变为学科课程的延…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当前尤其要重视学科课程中的相对薄弱的学科和活动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得不到落实就谈不上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更谈不上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襄阳县和随州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抓住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狠抓活动课的落实,积极开展活动课的研究,实实在在地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启迪思路,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抓好活动动课程在我省各类学校工作中的真正落实,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它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第一次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板块,并将其列为必修课。从2000年9月起,山西省作为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执行了这一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开始实施。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已于1993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计划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设置课程.第一次明确了活动课的地位——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并作为一门课程来安排.根据新《课程计划》对科技文体活动类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开展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由学生自愿参加,使学生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我校制定了活动课的原则、特点和管理方法,并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教育》2000,(12):31-3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对于活动类课程,我们选择了索伦中心校作为数学活动课试点校。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天津河东区互助道小学我校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大家认识到,新《课程计划》从我国实际出发,打破单一学科课程模式,把活动课程作为正课列入课表,突出强调了活动课程的地位,并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意义,完善...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一种新的课程类型——活动课程首次被列入课程计划,并明确规定“本课程计划设置晨会(夕会)、班网队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等。”这一重要举措对于我国改革传统课程体系、推动课程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设置和开展活动课程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高洪源从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几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将活动课程正式列入课程计划以来,全国各地设置和开展活动课的情况很不一样,在理论工作者中也存在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17.
试论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天津市八十七中学张玉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以改革课程为核心的阶段。特别是《课程计划》中明确提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的思想,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8.
关于活动课程性质和定位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开设活动课程的时代意义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一种新的课程类型——活动课程首次被列入课程计划,这一重要举措对于我国改革传统课程体系、推动课程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它将原来那些属于课外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以下简称《新课程计划》),对于高中课程做了较大的改革,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构成,学科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其中,信息技术课首次作为正式的学科课程被列入了课程计划中,并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处于同等地位,同样采用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关注、  相似文献   

20.
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把“活动”纳入课程体系,改变了以往单一学科化的课程设置,使学校课程体系更趋合理,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落实。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计划》,发挥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必须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处理好活动课与学科课两类课程的关系。 关于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中,主要有了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并重说。这种观点认为,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无主次、轻重之分,在当前课程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充分肯定活动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二是主次说。这种观点认为,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