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时期受战争影响,苏北地区大片荒芜,教育事业无法开展,苏南地区在孙吴政权的管辖下教育活动自有特色:孙权重视子弟教育,鼓励将领学习文化;孙休注重学校建设,鼓励官吏子弟入学;吴郡地区以大族家庭教育为主的私家教育相当活跃,为东吴以及后来的西晋政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官办学校,自汉武帝创设大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制。由于官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和选拔官吏,因此历朝对入学学生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很长时间,中央官学没有收费的规定。 两汉时期,德行是入学最主要的标准,此外文学修养和某些专长也是重要的因素。王莽篡汉后,为笼络知识分子,置博士弟子逾万人,又筑舍万区以处学子。东汉顺帝时,于洛阳扩建大学,太学生人数增至三万。当时,入学要由地方长官或朝廷公卿推荐,不收任何学费。 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立了以权贵子弟为招生对象的“国子学”。虽然免费,但因皇亲贵族不入学也能凭…  相似文献   

3.
美国和我国实施招生制度的起始在欧美的传统社会,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是少数上层社会家庭子弟所享有的特权,因此,自中世纪大学兴起以来的很长时期里,大学的"入学条件基本上是以阶级、身份和是否付得起学费为标准",少数贵族子弟只要通过  相似文献   

4.
刘洋 《中国高校科技》2019,(10):106-106
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作为当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维持地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杨倩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迁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以及城乡的不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考察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现实状况。从地区、阶层、城乡二元结构等多个角度出发,揭示了民族教育入学机会竞争的变化,为当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迁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是历史的概念,与教育的产生不同,它不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需要具有高度智能的人时高等教育才产生。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产生于以青铜器和铁器等手工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时代,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相适应,不仅具有阶级性,等级性还非常突出,是为培养统治阶级子弟和官吏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衡量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重要指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都经历了从精英阶段到大众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逐步扩大,高等教育起点公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教育公平问题。以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历史变迁为个案展开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以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德国职业学院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职业学院是在第三级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迅速扩张以及社会对不同素质人才需求的背景下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被认为是企业与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合作的一个创举。职业学院规定有较高的入学资格和较严格的入学考试,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在技术经济领域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和教育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型、应用型职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8.
温州市鹿城区民工子弟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鹿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我区,为解决好外来民工子弟的就学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区通过设立公办、民办、国有民办和在公办学校随班就读等多种方式,积极创办民工子弟学校,满足了民工子弟入学和接受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元代地方官学生员来源多途,既有官吏子弟,也有儒户及平民子弟,还有少数民族子弟。小学生员以学习《小学书》和《四书》为主,大学生员主要学习《五经》和诗赋,课试采用“积分法”。官学生员享有食宿和免役优待。其出路主要是出任学官和入吏。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性别与公平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丽群 《江苏高教》2000,(1):67-70,78
一、高等教育性别与公平问题的现状 高等教育性别与公平问题的实质主要是废除由于性别的差异而产生的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限制,实行智力面前男女平等,它可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等三方面。时至当代,高等教育已有了很大发展,局部地区性别与公平问题中的起点公平呈缓冲的趋势,但从总体来看,当代高等教育还存在着性别不公平,教育内部普遍存在的隔离状况。 1.性别与高等教育起点公平 性别与高等教育起点公平即不论性别应获得公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这是高等教育性别与公平的最基本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教育男女毛…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依然存在,但并不突出;从城乡、学校类型、学科门类等角度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则十分显著。而从目前来看,发展经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鼓励女性自立自强等是缩小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从质的发展和量的发展来看,都达到了历史最佳时期。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产生、增长、成熟和规范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1年,民办教育开始发展,以非学历教育的再度萌生为主要表现。第二个阶段,1992年到1996年,民办学历教育开始出现,民办的高等非学历教育,包括自学助考以及学历文凭考试都在迅速地增长。第三个阶段,从1997年到2003年,民办教育进入了相对规范的发展时期,民办高等教育开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一个格局,也就是少数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学校和大量的高等教育的文凭试点学校…  相似文献   

13.
本市工人约有四十万人,工人子弟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但估计也不在少数。虽然解放后,政府一方面号召学校,向工农子弟开门,一方面协助公私营企业,机关团体及职工子弟小学,尽量吸收工人子弟入学,现在入学的工人子弟共计已有五○○九三人。(现在全市共有职工子弟小学三十七校,其中解放后新开办的有九校),却仍有一部分工人子弟没有可能走进学校大门。目前总的问题是:我们要求每一个工人子弟都能有求学的机会,然而一般市立小学现在已经挤得不能再挤,实无法再招收工人子弟入学,政府今年教育经费没有增加,又不能再犬量增班增校;而一部分工厂也因有些困难目前不能开办子弟小学,另一方面则有一些私立小学空了一部分教室没有学生,经费很困难。因此,动员工厂与学校合作,既解决了职工子弟入学问题,也解决私校经费问题,使私校获得了巩固和发展,对双方说起来都是有利的。现在,「捷成」、「东方」和「今是」等三个学校与工厂合作的经验,正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发展的方向,也正是一部分私校可以走和应当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德国双元制大学是在第三级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迅速扩张以及社会时不同素质人才需求的背景下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被认为是企业与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合作的一个创举。双元制大学规定有较高的入学资格和较严的入学考试,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在技术、经济领域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和教育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型、应用型职业高级人才。本文以曼海姆双元制大学为例主要介绍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双元制模式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成就--历史与国际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进行了历史与国际比较研究。从历史比较来看,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历经了一条数量上从无到有、层次上由低走高、科类分布上从狭窄到广泛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在入学机会和层次分布上,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科类分布上则较为均衡。但受女性身心特点、就业和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女子实际接受高等教育的科类分布仍呈现出较明显的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经验看我国解决农民工子弟就学问题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逐渐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走向城镇,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快速而又规模宏大的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已经遇到了四大教育难题。第一是农民工子弟不能享受城市子弟同等教育问题;第二是今天的农村基础教育未能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明天的城市居民和劳动力;第三是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为了获得第一份工作而进行的教育培训问题;第四就是目前在城镇已经有一亿人之多的有了工作的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很快就会产生第五个难题,那些在城市里但却是在与城市主流社会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环境中长大的农民工子弟的教育程度与他们城市同龄人的巨大差异所产生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7.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他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教育时间最长,所办学校规模最大,招收学生人数最多,成就最为卓著,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被尊为"至圣先师"。其教育理念和实践,今天看来仍然很有参考价值。因材施教.学乐结合大洋网版主钟葵:在春秋以前。入学读书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打破常规。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孔门弟子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来自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实质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三个方面: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方面的机会均等(即学业成功机会均等)。所谓入学机会均等是指每一位公民都均等地享有接受符合其能力发展要求的教育的机会;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指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均等地享有接受其所选择的教育的机会;教育结果机会均等是指每位接受完教育的毕业生都应该受到社会平等的对待,得到其应享有的社会待遇。其中,入学机会均等侧重指教育机会均等的量的方面,即社会所能够提供的接受教…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仍然是一种比较稀缺的资源。与此同时,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且高等教育制度还比较落后。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列举了比较突出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表现,并认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根源是学生背景的不同,要使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最大化均等就要建立和完善尽可能公平的社会制度。另外,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还有教育制度方面的原因,本文重点在教育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流动、培养合格公民、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在多民族国家里,保障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是一项基本公共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我国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从政策主体的价值诉求来看,主要是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这一补偿性公平的民族教育政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之后,由于教育发展与社会转型,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一价值导向应该向多样性倡导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