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堂很有创意的文言文教学课.上世纪60年代我刚踏上讲台,也尝试过让学生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觉得很好玩,结果文化大革命惹来了一身大字报,说我把学生引入死胡同.其实容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熟练、更扎实地掌握已经学过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相似文献   

2.
期末将到,如何搞好期未复对,迎接期考.这是初二同学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因式分解》一章的复习谈几点意见,供参考.一、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分解因式是对多项式而言的.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这就是说,因式分解的结果一定是积的形式,即几个整式的积,且其中每一个整式都不能再分解因式.如果结果不是积的形式.那么就不是因式分解;如果结果虽是积的形式,但其中某个整式还可以分解因式,那么这个结桌也不是因式分解的结果.因式分解的结果一定要分解到每…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目的:在熟悉公式的前提下,着重从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符号对照公式,分清应用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类型,灵活地应用公式,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复习课上我们常尽可能多的讲练题目,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完全听懂了,但课下再做类似的题目却仍然有学生不会.复习课上讲练了这么多题目,效率何在?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函数的值域又是一个难点,在高二会考复习函数这一章节时,笔者就一直在想,如何授课,才能使效率最高呢?新的课改理论倡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教师的“开放式”教学意识,在这两种理论下,这节复习课,笔者决定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确定单元复习课的复习重点教完“时光老人的礼物”“幸福是什么”“一幅僮锦”后,我检查了教学效果,发现儿童学习中存在几个主要问题:1. 一般儿童读“时光老人的礼物”,只图读得快,读得熟,忽视读的表情性;2. 不少儿童还没有从作品的语言来领会形象,从形象来领会作品的基本思想;3. “一幅僮锦”一课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儿童对课文的主要情节还掌握得不牢固。  相似文献   

6.
上学期,我有机会听了淮阳市实验小学汪孟春老师的一堂算术复习课,印象比较深刻,虽然已隔了许多时候,总想把这堂课的过程及自已的感想谈一谈。那次复习的内客主要是分数的意义、分数的种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上课以后,汪老师先用小黑板挂出了三个题目:①什么叫约数和倍数?②求16、20、2、5、7;4、12、15、3、30的最小公倍数。③写出18的约数和100以内25的倍数。等同学们稍加考虑以后,汪老师叫了四个同学分别在黑板上演算第②题的三个题目和第③题;一面指名学生回答第①题。师:什么叫约数和倍数?请举例说明。生:甲数除以乙数,甲数就是乙数的倍数,乙数就全甲数的约数。如6÷3,6就是3的倍数,3就是6的约数。  相似文献   

7.
这里记的是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一年级一班许桂芳老师上的一堂识字复习课。这堂复习课,主要是认读和书写下面的字词:钢铁(用处大)、(铁)桥、(钢)轨、(钢)管、(火)车、(汽车)、轮船、(起)重机、锤(子)、镐、锄。其中未加括号的十二个字词是上一堂课通过看图识字新授的,是这堂课的主要复习对象。有括号的是儿童已经掌握了的熟字。这些字词,上课前,老师把它们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上了。刚走进教室,一看这么些内容,我有点耽心:课堂教学是否会太松?可是,从教师开始复习的第一分钟起,我的注意力就被许老师的教学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和一般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综合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具体安排:一、引言提出课题——因式分解复习课(板书);阐述教学任务及其意义(略)。二、引例例1 试指出下列各式是不是因式分解,各错误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听了纪莉老师的“压强”复习课。纪老师在这节复习课上精心准备的四个实验非常有趣有效。  相似文献   

10.
如何改变复习课的模式,提高复习的效率.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也一直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着各种尝试。上学期复习阶段我便开展了一次不一样的复习课教学活动。我任教的是二年级语文,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复习的重难点肯定是字词的掌握,于是我便从这里下手,将这节课命名为“生字表里的奥秘”,整节课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打比方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而是为了加固原来的结构,并且添建一层新的楼房。这话很精辟地告诉我们,复习应是对知识的提高和升华。要上好复习课,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要把复习课当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我们听了一位老师的一堂物理复习课,内容是复习欧姆定律,颇受启发。一上课,这位老师就提出三道题目,让学生思考。然后,师生共同来解其中第一道题:220V100W、110V100W 的灯泡,哪个电阻大?这位老师启发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已知和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系统梳理和重复巩固过程,又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为了充分发挥复习课的“知新”功能,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笔者以为研究性复习课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上学期,鞍山道小学阮端伦老师上了一节小学算术复习实验课。这节课是将相似、易混,有联系和互逆的三类应用题安排在一起进行复习的。课上,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进行解题、编题练习,使他们初步懂得了解这三类应用题的规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现根据听课记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已知数列{an}满足a1=a,an=ban-1 c(b≠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这是教材中的一个习题,全国各地高考题中的一些数列题都与此相关.笔者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及高考命题走向出发,对该类习题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求比较数和求标准数的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为使学生提高辨别、解题能力,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一题多问,复习“求比较数”问题的解法先出示复习例题的条件: “机床厂第一季度生产机床150台,第一  相似文献   

17.
我校附小李文英教师的一堂求平均数应用题复习课,设计新颖,效果良好,获得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现将其简要评介如下。基本训练教师出示两个题目:①小朋友收集废纸,小华收集了17公斤,小明收集了12.3公斤,小勇收集了22.6公斤。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公斤?②求3791、3793与3795三个数的平均数。学生列式解答后,教师启发他们用“移多补少”的办法,再解出了第②题。小结时,教师指出: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一般解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但在特殊情况下,采用“移多补少”的办法更为简便。〔评:这两个题目的练习,突出了求平均数的基本思路——移多补少,也突出了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为下面的复习作好了孕伏。〕  相似文献   

18.
从课本例题出发,通过增设条件或改变部分条件创设新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再发现、再创造。  相似文献   

19.
江汉忠 《数学教学》2005,(9):14-15,38
本文以一个圆锥曲线问题为例,重点谈谈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如何做到以静制动、举一反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尊重学生的想法,善待学生的思维,正确把握教学契机,并作出积极的反应,是形成高效课堂,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