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成文华  黄莲图 《广西教育》2014,(14):118-120
以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古代诗歌"部分为蓝本,从并称作家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三方面展开对比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的改版是语文教学领域的一缕春风 ,它是鲜艳的奇葩 ,给了我们很多新鲜的感受。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作家作品的介绍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 ,我把它放到了主打地位 ,让它从后台堂而皇之地走到了前台。真正体现了叶圣陶先生课本无非是例子的说法 ,课文是给学生的学习以示范、引路 ,课文是“一桶水” ,而作家作品是“江河湖海” ,课文是风筝的线头 ,而作家作品正是缤纷的风筝。在作家作品的介绍中 ,着重体现作家美好的人格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做人与做文的道理。介绍作家作品时 ,我经常变换形式 ,以故事的形式、以话剧的形式 ,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互文阅读是比较阅读方法的一种。在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教师可关联同一作家相同题材的作品、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作品或原著内容等,让学生进行对比性、关联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罗昱晨 《小读者》2010,(3):31-31
每一位小作家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辛勤培育。本期开始.我们将选登部分附有指导老师精彩点评的小作家作品。希望指导老师在推荐学生作品的时候,加上自己的点评,以期老师、学生与本刊之间更好地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5.
●考点说明:   本考点考查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的识记和理解。重要作家、作品指在文坛上广有影响的、有名气的作家和作品。对古代作家,要了解他们生活的时代和他们的作品及其风格。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不只限于四分法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大类,还要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近体诗中律诗和绝句等有所了解;对现代作家应知道他们的主要经历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对外国作家,要知道他们的国别、代表作品及其作品的体裁。   除了抓住课本中出现的作家、作品以外,还要注意课本里没有的古今中外有影响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归类…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见,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直面作家、作品,用自己的眼睛阅读作品,解读作家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抚摩作品,生成自己的人生感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文本的深刻内涵,让学生深入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语文滋养每一个生命,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以节选的文章为中心,向整篇著扩展;以某一篇课文为中心,向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某篇作品为中心,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以某一作品为中心,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扩展;以某作家作品为中心,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文字或评述性文字扩展;以某篇作品的引文为中心,向引文的出处扩展。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语文课上的作家作品介绍流于程序化,形式单一,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名师教学实录中探索作家作品介绍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得出结论:对于作家作品的介绍应根据文本内容和学情有所侧重,形式多种多样,从而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  相似文献   

10.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我认为重要的一点,要对这个作家总的创作倾向作出评介,以冀学生通过对该作家的一部或几部作品的学习,由点到面,连类而及,大略了解他全部或大部分作品主题的基本内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有关课文内容阐幽表微,也有利于学生课外扩大视野,自学该作家的其它作品.下面,试就教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谈谈这方面的粗浅体会.评介一个作家的创作倾向,必须清楚说明他所处的时代,契诃夫生活与创作的年代,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到1905年第一次革命前的过渡时期.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和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不但使农民更加贫困,农村日趋破产,也使工  相似文献   

11.
比较阅读法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运用比较阅读法能有效提高阅读迁移能力。比较阅读,可以进行同一主题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同一种语文要素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一单元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五篇小说,出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家之手;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也各不相同;有些作家与作品的思想与今天中学生的思想实际距离较大。因此,教学本单元,应使学生了解作家和作品背景,从而正确认识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容;还应结合知识短文  相似文献   

13.
曾民卫 《广东教育》2007,(12):76-77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阅读课教学,都是只注重对作家和作品的分析,普遍忽略读者(学生)的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甚至是被迫的阅读对象.教学方法一般是由教师单方面阐释作家创作背景、分析作品意思、提炼主题思想并单方面向学生灌输,学生、教师均被作品(教参)牵着鼻子走.阅读课要改革、创新,就必须让老师、学生摆脱教参,化被动为主动,而引入接受理论指导阅读教学,就是强调学生的作用,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行之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陆建平 《考试周刊》2014,(33):44-44
<正>语文教师的作文评语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评论家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更具价值。作家的作品一般具有较为稳定成熟的风格,评论家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其意义主要在于揭示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学生的作文是一种写作训练,旨在通过一次次练习,达到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其文章自然有一些或许多不足。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其价值就在于给学生作文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写,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的作文评语十分重要。但是,实际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编写者、语文教材阐释者(教学参考的编撰者)以及广大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反对盲目崇信权威、名家名作的定势心理,张扬学生个性化的思辩力,传授辩证全面看待问题的方法的良好动机下,在解剖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时,总是在最后的总结中加上作品或作家“由于历史或阶级的局限,作品(或作家)的思想存在着(某某)不足和缺陷,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一作品(或作家),要批判地吸收作品(或作家)表达的思想”这一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楚辞演绎为例,阐述了一种古代文学教学实践中接受度高、效果较好、可操作性强的综合教学法,即作家作品演绎法.该方法建立在角色扮演法和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可以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古典作家作品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所提供的场景,既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是作家虚构、想象的产物。作为课堂教学语文课,老师可以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便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但如果要一一对应地对作品中的每一个情节进行“演示”,忽视作品的虚构和作家的想象,乃至作品中有意形成的“空白”,千方百计地找到其“破绽”,则完全背离了语文教学乃至文学欣赏的初衷。  相似文献   

18.
作家的作品被选入教材作为课文,就有了被众多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可能。在强调个性化阅读的时代,教师和学生都有权对课文进行多元化的理解。不过,我们是否也可以听听作家的意见,听听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写作思路等方面的介绍?我们认为,这对教师的备课,以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们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的王林博士来主持这个栏目,通过他与文学界特别是儿童文学界的广泛联系,请一些作家走上前台,和老师们“面对面”。老师们通过这个栏目,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还可以借助“作家介绍”,让学生拓展阅读该作家的相关作品。我们希望,这个栏目是教材作者、编者和教者的“合唱”,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添一种别致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蔡天星 《师道》2005,(6):33-34
现实中的教师好比是一位崇尚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家,他呕心沥血的“作品”就是精心设置的课堂教学,而“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学生。现实主义作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从作家的情感好恶出发,按照作家的意志而不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现实中的社会发展趋势来安排作品人物的命运,这种作品充斥着作低劣的议论和抒情。  相似文献   

20.
百花园     
“名片”——学生的好帮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文学常识,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把一些作者的姓名、朝代(国籍)、作品张冠李戴,有时还会把“诗人”当成“作家”,把当代的作家当成现代的作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为“作家们”制作“名片”,把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主要作家及作品制作成“名片”,分类保存,每到复习时就让学生取出来查阅,十分方便,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下面的“名片”展示给大家,希望它也能成为你教学中的好帮手。正面背面现代作家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