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必读》2014,(2):128-129
正不只是我们,家里的每个人,包括我们的父母,内心其实都有个受伤的小孩。当我们不能照顾好自己的那个受伤的小孩时,就很难有足够的安全感表达友善。当我们能充满友善地去拥抱父母内心的受伤的小孩时,就会有心量与自己的父母和解,真正接纳他们,也接纳自己。  相似文献   

2.
芳草地     
《感悟人生》梦想日本有一个童话故事。有两个小孩到海边去玩,玩累了,两人就躺在沙滩上睡着了。其中一个小孩做了个梦,梦见对面岛上住了个大富翁,在富翁的花园里有一整片的茶花,在一株白茶花的根下,埋着一坛黄金。这个小孩就把梦告诉另一个小孩,说完后,不禁叹息着:真可惜,这只是个梦!”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08,(2):28-37
大人有个大人世界,小孩有个小孩世界。小孩用乐观的眼光看待所有大人,大人用悲观的眼光看待所有孩子。小孩看大人的世界是用"心"去看,大人看小孩的世界只用"眼睛"。小孩喜欢神话、童话、鬼话、笑话,更喜欢不听话。大人用尽方法想把小孩拉到他们的世界,小孩却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小孩想哭就哭,该笑就笑,要叫就叫,这是他们和大人最不相同之处。大人每天多认识一些别人,小孩每天多认识一些自己。——朱德庸  相似文献   

4.
<正>一、设计思想每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完成别人交付的任务,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自我实现的过程。二、教材分析《丹柯》是选自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小说,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在文本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感悟主题,理解主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正> 巧克力!什么是巧克力?我读小学的时候,记不清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语文书上,有一篇从苏联小说中节选出来的文章,大意我到今天还记得很牢: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群德国兵进了苏联某村庄,大人们都扛枪打游击去了,村里只有几个小孩。德国兵想打听游击队的下落,小孩不说,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读小说,兴趣一般只在故事情节。对他们而言,一篇好小说的标准,就是故事情节是否惊险离奇,引人入胜。至于为什么故事会如此精彩,是极少有人去细细追究的。碰到小说中的诗词,景物描写之类,大多是跳过去不看,甚至有连细节描写都不耐烦看的。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很难将小说中的精华吸收转化为对自我思想、感情、语言表述、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营养的。其实,故事情节只是小说中最粗浅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周日童趣     
也许是随着时代变化,我们落伍了,现在的小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实在是“成熟”了很多。 星期天,巧得很,叔叔和舅舅都把他们的小孩放在我家过周末。妈妈上街买菜去了,家里只有我和两个小鬼。 “哥,我要听CD!”没等我坐稳,叔叔家的小孩“小闹”开话了。  相似文献   

8.
有几个小孩都很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叫他们要保持光亮,结果一天两天过去了,智者都没来,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上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小孩,虽然智者没来,他也每天都擦拭,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少原来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前几日从北京回家的时候,我顺便坐高铁去了一趟上海。我并没有特地计划要去,只是邻居家的小孩忽然快递了一张音乐会的门票给我,说希望我去听一下。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古代小说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小说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的现代小说和本单元的三篇古代小说之后,这篇自读课文的学习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次综合运用和检验,对于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小说鉴赏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抱抱机器人     
胸口和背后写着"免费拥抱"的抱抱机器人忽然就出现在大街上。人们笑嘻嘻地围着抱抱机器人看,但是谁也不肯上前去和他们拥抱。终于有个好奇的小孩子走上前,要和机器人拥抱。小孩很矮,机器人要低下身子才抱得到他。抱住以后站直,小孩就被举得很高。  相似文献   

12.
这篇小说没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情节,内容不过是要去服役的大学毕业生和祖父的一段对话。但是,就是这场孙子和祖父的对话,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孙子的提问咄咄逼人,一直想把祖父逼入墙角。但是祖父的回答轻松睿智,总能巧妙地把步步紧逼的孙子引入开阔地。这场对话仿佛是一次人生智慧的较量,读起来让我们不忍释卷。这篇小说吸引我们的力量在哪里? 还是在情节。如果说这篇小说没有情节,也是不确切的。仔细品味,你会发现,这篇小说有一明一暗两个情节。浮在明  相似文献   

13.
北大学生:侠之大者,要有为国为民的侠风义骨。请问在当今社会,侠义还有什么发展的空间?如果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呢?金庸:今天上午我去医院探望了季羡林先生,他对我说,提到“侠”,中国人和外国人有不同的理解。在德国,如果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与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打架,即便是七八岁的小孩打不过在那里哭,路过的老太太也不会管。两个小孩打了两个小时了,老太太顶多是一盆水泼过去,喊上一句:别打了,吵死了!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观念就是不同,这种情形,中国人是—定要去干预的,认为不公道。但外国人却认为,强的就是会去打人,弱的人就是要挨打。武侠精神,在中国,还有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这些亚洲国家,人们非常接受,认为很有道理,但是西方人就不大接受,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侠者就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149篇课文里,小说有16篇。这16篇小说分四个单元编在三、四、五册课本里。鲁迅的小说《药》编在第三册第五单元。鉴于学生一般都爱读小说,我教这篇小说时,重在指导学生学习赏析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方法,意在通过这篇小说的赏析,让学生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赏析课内外的其他小说,尤其是课本中的另外15篇小说。 在这个思想指导之下,我教鲁迅小说《药》的时候,首先给学生作这样的讲述: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作家创作小说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创作意图,传达出生活的本质,也就是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而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又主要是通过情节的设置、环境的描写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读小说,最终是要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要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重在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要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又必须弄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如果说情节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那么环境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或冲突的活动舞台。在鲁迅的小说《药》中,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或冲突的活动舞台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讲述至此,我就由这个设问引导学生去阅读课  相似文献   

15.
《教育评论》1991年第1期载文(周桂钿)谈中年人怎样进行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颇有现实意义的看法。一、教育子女在生活享受方面应向低标准看齐。生活享受起点要低,但不是要三岁小孩去啃树根、吃野菜,只是不要给子女搞特殊化,并使他们经常感到适当的不满足。尤其应鼓励子女利用假期到老家、山村、乡镇去旅游、访问、调  相似文献   

16.
正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内容简洁,短小精悍,小说的结尾含蕴深刻,震撼人心,令人回味无穷。对于这篇小说主题的解读,大部分教师选择了文题中的"窗"和文末的"墙"的意象来把握。但实际上,文中还有一些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角度,可以引发我们对这篇小说的主题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一、小说中的环境色彩《窗》这篇小说有两个人物,他们没有名字,我们根  相似文献   

17.
女中1000天     
萨特说:“人的存在,具有问题的形式。”一篇3000字的练笔,改写成一篇近10000字的小说,只是在更详尽、更形象地叙述。每一位当事人都可以是小说的作者,只是别人把事情录在记忆中,上海中学的徐雅男同学把事情记在纸上。其实,这篇小说只是事由的一端,或只是一种可能,或只是一种想象的真实,但却被写成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结构是中国水墨画的散点透视,但却写得耐读而有韵味。其实小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米兰·昆德拉强调小说的使命:“只是发现,只有小说才能发现。”《女中1000天》,它打开一扇窗,就像打开1000天的每一扇窗地吸引着人,给人们一种陌生的惊奇感。它让我们跟着小艾的目光去看待这个隐秘而真实的世界。这所女中无疑是美的,它给多少女孩(包括男孩们)种种莫名的幢憬与向往。而作者似乎意欲人们更关注这1000天加之于内心的一种困惑:这些女孩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精神的成长及心灵世界的变化。这群女孩子,三年相处,在临别之际才如刚进校的第一天一样聚集在樱桃树下,才懂得了什么才是青春生命所渴望、所珍视、所值得去追求的,这是她们用1000天的生命去读懂的生活,是时间这个银行,给每个人的财富。与其要竭力考查小说所写的是否实有其人其事,还不如审视一下自己的真实内心。  相似文献   

18.
霹雳笑话堂     
《红领巾》2009,(1)
医生和小孩心理医生在治疗一个心理不正常的小孩。小孩哭闹着说:"我要吃蚯蚓!"医生问:"为什么要吃蚯蚓?"小孩说:"因为那是面条。"为了找出小孩心理不正常的原因,医生叫护士去花园挖来两条  相似文献   

19.
当我看到新教材中刘金的驳论文《<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张晓风的小说《不朽的失眠》时,我的阅读兴致一下子被点燃了。这两篇课文都与《枫桥夜泊》有关,而且都写得极具个性。看过之后,想马上把这两篇文章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去比较,去体验。所以当我教《新解质疑》这篇驳论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我同两个小朋友去参观一个养鸡场,他们各自写了一篇《养鸡场参观记》,内容都是以写鸡为主的。但是,我从他们的习作里,却看见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鸡,觉得很有意思。我突然想起,要让爱写动物的同学们也看看这两种鸡,要与同学们讲讲这两个写鸡的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