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庭筠的诗与词都以"秾艳"风格著称,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与温庭筠善于使用色彩词有关。在这些色彩中,温庭筠更偏爱于"金"色,金色在诗中出现110余次,词中出现28次,分别占到33%和43%,如此高的使用频率,当然不能仅用偶然一词解释。通过分析发现,金色不但显现了温庭筠建功立业的志向,更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奢华时代,而且对自身及后世的词风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典故的定义与类别,探讨了诗词用典的方式,分析了典故的可译性,归纳了典故英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熟悉概念】所谓典故,是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而"用典"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  相似文献   

4.
赵爱仙 《考试周刊》2011,(37):23-24
毛泽东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产。为了能让英语读者阅读、鉴赏这朵中国文化的奇葩,中国的译者将毛泽东诗词翻译成了英文,而且有好几个版本,毛泽东诗词中有大量的典故和数词。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因为对这些典故理解的差别、译者翻译风格的不同等造成了各个版本在许多方面各有特色。毛泽东诗词用典颇丰。典故的翻译也最繁琐,且费力不讨好。相比其它几个版本,许渊冲译本中的典故翻译得略胜一筹。许渊冲译本中的数词翻译得非常巧妙,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表达了诗的原意。  相似文献   

5.
从辛弃疾词看诗词中典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典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辛弃疾词中大量用典,前人对此褒贬不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歧?古人爱用典故的原因何在?怎样评判诗词中典故应用的优劣?文章对此进行了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然 《文教资料》2014,(12):1-3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诗人,也是文人词的开山鼻祖。随着社会思潮的变革,晚唐文坛的风气发生较大的变化。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格调开始趋于婉约、纤细。温庭筠诗歌就是晚唐文风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在诗中抒发理想抱负,另一方面以细腻和浓艳体现内心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观的重要场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诗词、成语、典故,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历史课堂。初中历史教师就要精研历史教材,巧用历史史料,如与历史有关的诗词、成语、典故等,用这些充满历史古典气息又具文学气息的史料,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让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古典诗歌中,典故的运用非常普遍。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经典名言等十分丰富,这些是作家进行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从诗歌创作的效果看,恰当的运用典故较之直言其事或直抒胸臆能带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显得委婉曲折,含蓄典雅,富有无穷的韵味。  相似文献   

9.
读典故     
萧规曹随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他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刚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丞相曹参一天到晚都在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治理国家。于是就找了个机会责备曹参。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  相似文献   

10.
11.
当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原语的召唤性对译语读者来说己失去了意义,译者只有重建译语的召唤结构才能吸引译语读者,再现原诗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读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还记得这首诗中"庄周梦蝶"、"杜鹃泣血"、"鲛人泣泪"、"蓝田之玉"四个典故的化用吗?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相似文献   

13.
在古典诗歌中,典故的运用非常普遍。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经典名言等十分丰富,这些是作家进行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从诗歌创作的效果看,恰当的运用典故较之直言其事或直抒胸臆能带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显得委婉曲折,含蓄典雅,富有无穷的韵味。我们在欣赏古典诗词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论古典诗词中典故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故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典故的运用可归纳为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等。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增强作品的语言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李贺是中唐后期的一位天才诗人,其诗歌创作不但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诗风的开山,而且在题材、风格、语言、情调等方面影响了温庭筠词的风貌。从诗词嬗变的角度来说,长吉诗和飞卿词可谓其两极。  相似文献   

16.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率真而震撼人心。二、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歌之美不仅在其意境,而且在其表达。双关与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两种修饰手法和艺术技巧。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双关与典故的英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在分析双关与典故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英译中相关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峨,明代遂宁女诗人。其诗、词、曲讲究用典,表现在:典故数量多,典故类型广,使用手法活,同时重女性视角。究其原因,这与典故自身意义、黄峨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自身经历、文学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所说的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使事,是中国古代诗人、词人在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这些典故,往往经作者的灵心妙手而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对典故的理解和把握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整首作品的理解把握。但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词中双关与典故的英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典诗歌之美不仅在其意境,而且在其表达。双关与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两种修饰手法和艺术技巧。由于语言、化差异,双关与曲故的英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本在分析双关与典故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英译中相关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