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那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怎么样呢?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呢?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界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达成共识.然而,一旦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教学底线就遭遇困境,演变为一"性"对另一"性"的"统一".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必须进行概念重建,将两"性"归于"语文性";或换个角度,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简化为"语言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摆动在语言性与人文性之间.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体”中孕育成长。可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总是顾此失彼,难以兼容并蓄。在语文教学的快车上,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对孪生兄弟总是在偶一回头时擦肩而过,难怪崔峦先生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请看这样两个教学案例———犤案例一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的教学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节一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几句话是什么关系?2…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作为语言教育工作者,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我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工具与人文的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般来说,工具性告诉我们“是什么”,人文性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前者是逻辑判断,后者是价值判定。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经过矛盾运动,达到和谐统一,沉淀在人的意识里,才可能造就“立体”…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被指责为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过于摇摆,灌输式的训练与乡愿式的散漫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同时并存。其思想背景在于没有正确理解人文性以及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恰当平衡,前提是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内涵与统一基础予以辨明。维持二者在实践中的平衡需要顾及到学生发展着的心理特质和水平,坚持中庸原则,通过创设优美、优雅和优质的语言环境,实施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被指责为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过于摇摆,灌输式的训练与乡愿式的散漫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同时并存。其思想背景在于没有正确理解人文性以及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在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恰当平衡,前提是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内涵与统一基础予以辨明。维持二者在实践中的平衡需要顾及到学生发展着的心理特质和水平,坚持中庸原则,通过创设优美、优雅和优质的语言环境,实施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8.
耿洪波 《考试周刊》2012,(71):39-39
语文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相结合,语文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也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有机地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笔者认为,必须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的人文性。我们追求的语文课堂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的课堂,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的人文性。我们追求的语文课堂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的课堂,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时  相似文献   

11.
徐珊 《学语文》2014,(2):71-71
正新世纪新课改已轰轰烈烈进行了十余年,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以前更多地是把语文定义为工具性的学科,而新课程提升了人文性的地位,将二者等同起来。但在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问题上,很多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相似文献   

13.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它也是新课标明确指出的一点要求,如果语文的课堂上只重视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那么学生将不会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如果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的教育,则不仅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也会阻碍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将语文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进行统一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文教学的工具性,体现在写作训练的方法、技巧上;作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在写作过程的生活感悟、真情流露、自由表达上。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内与外、形与神的有机结合,这是实践作文教学新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牵强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人教版课程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鱼游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寻找失去的阅读教学的魂魄,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它们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构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