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咆哮体是2011年出现的一种网络流行文体,近来"咆哮体"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式样,即在每隔几句的句尾间或使用"有木有",这是对河南淇县方言说"有没有"谐音的模仿,当地方言把"没"读成"mu",在用手机留言或发短信时,以"木"来表达"mu"写成"有木有"。笔者以咆哮体"有木有"为研究对象,从"有木有"与"有没有"的关系角度试图探讨其相关的语言理论。  相似文献   

2.
记得初次无意中翻看到杜甫的《登高》时,深为其中的两句诗所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木”可“落”么?是木头人从天而降吧?有可能吗?当然是落叶啊!那怎么还用“落木”?不过,细细地品味,发现这句特别有诗味。后来问了老师,老师讲解了一下,但我仍是不解。及至后来学了林庚的《说“木叶”》,我才对“木叶”有了新认识。林庚费了近三千字来写的这篇文章,其实简而言之,就是说“木叶”二字因具有疏朗萧条、枯黄干燥的艺术特征而优于“黄叶”、“落叶”、“树叶”,因此各朝诗人争相套用甚至活用之云云;而“落木”更是绝妙…  相似文献   

3.
正"昏暗的室内,一人打开笔记本电脑,双手迅速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一排排字符快速滚动。没过多久,‘滴'的一声,系统提示成功进入,机密信息瞬间到手。他嘴角稍稍上扬,合上电脑,消失在夜幕中……"这是影视作品中经常呈现的黑客形象,很酷很拉风有木有?那么,现实中的顶尖黑客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的生活真的和常人有所不同吗?  相似文献   

4.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秘密:“袅袅兮秋风,洞庭湖兮木叶下。’自从屈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  相似文献   

5.
按照文体类型及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是近年来探索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向之一.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五册第三单元的3篇课文都是文艺随笔,分别是《咬文嚼字》《说"木叶"》和《谈中国诗》.不少老师教这个单元时常常喜忧参半,这类文章常涉及某类专业知识,文化气息也颇浓厚,似乎有很多宝藏可以挖掘,但是在具体教什么上却又让人颇费思量,相比较而言,《说"木叶"》一文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这篇文章长三千多字,文章介绍的知识对阅读中国古典诗词有帮助,但是文中引用诗句不仅数量多,而且比较生僻;文章谈到的不少概念"木叶""树叶""落叶"和"落木"差别细微,学生不容易理清.这些都成为确定教学内容以及进行教学设计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说“木叶”》是古代文学研究的经典,文中林庚对我国古典诗歌里“木叶”及相关意象作出了精细的美学辨析,以此阐明了“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文艺理论。这是一篇充满诗意又富于理趣的美文。浓浓的诗意林先生本色是诗人,他的研究论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善于将自己特有的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敏感,运用于文艺现象的描述和对诗歌语言的具体分析之中,形成富有诗意的表达。比如:“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钟爱”,就是特别的爱,深情的爱。男女之恋,可说钟爱;伯乐之爱良马,射手之爱强弓,此钟爱也。诗人都喜用…  相似文献   

7.
秋天来念诗     
《红领巾》2008,(10)
林问的落叶是一首诗。桐(l己)庭(t}ng)多落叶,。慨然(k6i rdn)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袅(ni6o)袅兮(XT)秋风,洞庭(t{ng)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沉静(ch6n iing)的秋水是一苗诗。落霞(xid)与孤(90)鹜(w。)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只二藻癫沥兹  相似文献   

8.
色彩义是附加在词的概念义之上的某种附加意义。论文主要在俄语和维吾尔语中有形象色彩意义的词义方面进行对比,阐明两种语言形象色彩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博览》2012,(12):38-39
编辑们最痛苦的事,是你发来的邮件,只有光秃秃滴正文,木有作者名字、木有文章题目、木有联系地址……如果我说,投稿时不写地址滴上了稿也不发稿费,你是不是就不嫌费事、不怕暴露、不敢怠慢、  相似文献   

10.
词的形象色彩是由词的外在形式传达出来的,关于词的指称对象的形象信息,这种形象信息是固定的,全社会共通的,与形象色彩易混的事物有两类:一是与之同属色彩义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二是一些指称有形事物但无形象色彩的词所唤起的形象联想,前与形象色彩的区别在于:1.传达出的语义信息的类型不同;2.来源不同,后与形象色彩的区别在于:1.词形中是否带有表示形象的部分;2.所唤起的关于词的指称对象形象的联想是否是全民族共通的,有形象色彩的词在外的主要特点:有形象色彩的词在词形上至少有一部分是用来表示形象的,有形象色彩的词所唤起的关于词的指称对象形象的联想是全民族共通的,有形象色彩的词具有从形象上对指称对象定位,使词义具体化,使语言表达生动化,形象化等形象色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秋风、流水、离人论“情语”与“景语”者很喜欢引用《九歌·湘夫人》的开头: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情中有景,景中有人。满纸的风波,满眼的落叶,满怀的秋思,满天的离愁。从  相似文献   

12.
秋的诠释     
站在铺满落叶的林荫道上,秋在我心中绽开秋是什么,是繁华落尽的那份沧桑与沉静吗?是满枝硕果大丰收时农民伯伯脸上绽放的喜悦吗?还是哲人眼里稳健成熟的智慧之光呢?历史是秋。秋的命运写满了沧桑与无奈,历史也一样。屈原站在飒飒秋风中,吟出“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千古绝  相似文献   

13.
唐代边塞诗中,涌现出大量充满英雄浪漫主义色彩的赞歌。歌咏的对象既有侠少、将军等英雄个体的形象,也有士卒英雄群体的形象。歌咏的方式既有借形象传情迭意,也有大量振聋发聩的口号一这种英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大唐恢弘气象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这个时代积极昂扬的生命力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树叶吹奏在我国民间比较盛行,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吹奏树叶的习惯,特别是玩童吹奏。然而要吹奏出节奏明快、情绪欢畅的乐曲来,则要数我国西南地区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在当地民歌中这样唱道:“吹叶要趁叶子青,谈情要趁年纪轻。”“一首木叶一首歌,两首木叶翻山坡,三首木叶翻贫口,问妹何时得见哥。”由此看来,吹奏树叶和少数民族的爱情生活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几年出现的"有木有"和"木有"词语的变异使用问题进行了重新解构和分析。通过原因探析,发现方言影响、省力原则以及人们的求新求异心理是造成这类词语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有没有"和"有木有""没有"和"木有"的语法功能,发现它们既继承了原有的语法功能,又衍生出独特的功能和用法。其语法、语义及语用语体等方面均有显著特点。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新兴网络用语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词有形象色彩,这在学术界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关于词的形象色彩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形象色彩到底指什么,其定义应该如何下,什么样的词是有形象色彩的,什么样的词是没有形象色彩的等等,在以往的研究中尚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的角度去认识这些问题,并设法从形式上找到一定的限定性特征,将使这个问题的解决变得切实可行和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7.
词语的形象色彩义是指附着在词语的理性意义上,通过词形引发联想而获得的一种生动的形象体验。人们主要通过造词法和认知模型来产生或获得新词语的形象色彩。对语言系统(词汇子系统)而言,形象色彩词容易完成新词语由扩散到固化为词汇系统成员的过程,形象色彩义具有丰富词义内容、增添形象性体验、表明新义来源等作用。对言语系统而言,形象色彩义有唤起心理体验、完成概念定位等认知功效,语用上具有鲜明、特殊的表达作用。因此,在词汇学研究和语言认知研究中,形象色彩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18.
词可分为抽象词和形象词。抽象词表达抽象意义,形象词表达形象意义。词的形象意义以表象的形式存在于大脑。当人们听到某一形象的词语,词语便唤起存在于大脑中的表象。这种被唤回的表象就是词语的形象义。形象义在词典中是不能注释的。它在人的精神生活、文学创作中起着巨大作用。词无形象意义,人的精神生活就会萎缩,文学创作、科学幻想等  相似文献   

19.
高语第二册中《说“木叶”》一存在两处纰漏。其一。材料与观点不一致。该为了论证古代诗人在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这一观点,先后引用了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  相似文献   

20.
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师:从题目看,课文写的内容是……生齐:木叶。师:文章选自《唐诗综论》,"说"的是木叶,而且"说"得专业,预习课文时是不是觉得不好理解?(生点头)师:那就让我们化繁为简,一步步走进文本。哪位同学先说说文中"木叶"的字面意思?生:树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