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6):134-142
新媒体制造了一个新的时代,改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各领域的生态,其内容的丰富性和个性化、形式的多样性和娱乐化、传播的即时性和无限扩大化,使社会心理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上呈现出新特点.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立足网络平台,从客观的社会认知的形成路径、健康的社会情感的培养举措、积极的社会行为的激发方法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心理建设进行新探索,为塑造弘扬社会正能量、唱响社会主旋律的现代化的社会心理,以及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共对三民主义的论说与当时的社会心理有着内在关联。民族矛盾的激化使社会心理发生重大变化。基于社会心理的分析,中共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之必需,并根据社会心理的变化确定论说的方向和内容;同时鉴于向传统文化复归的心理倾向,以论说三民主义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的现实要求、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现有的心理问题出发,探索性地对初中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原则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初中心理教育的现实定位和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主要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工具性量表,对163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心理资本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处于中高水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学历对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自我效能、韧性和希望三个维度的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工资对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乐观等维度影响显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对支持利用度"对其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社会心理的支撑。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甚至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心理因素。因此,要引导民众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努力提高民众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心理预期,培养民众的民主政治意识,帮助民众塑造健全的政治人格,从而达到优化社会心理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胡锦涛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图像的传播更纪实、更便捷,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参与使之变得更加“受众化”。探究什么是“读图时代”以及“受众”的读图心理,对传播媒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表象和实质之分。和谐的社会现象是和谐社会表象,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只有社会人心理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是心理和谐的平衡点,治政和谐是心理和谐的保证。作为治政者,要注意培养社会人的心理和谐,使之具有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知恩感、换位感等等心理感受,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10.
师德的本质,既非外在于人的一种社会道德规范,也非单纯体现为教师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它是教师内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展现,凝结着教师自身独特的道德人格。师德建设的重点应聚焦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师道德实际的基础上予以价值引导,将外在于教师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师德建设不应忽视师德心理建设,道德人格的养成是师德心理建设的核心;以中国智慧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通过智慧训练促进教师由"经师"成长为"人师",用自身的人格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1.
心理机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机制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会呈现一些相关特征,心理机制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得益彰。遵循大学生价值观念生成和发挥作用的心理规律,运用心理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精神、智力、体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从而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积累社会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微时代背景下,各类社会思潮通过微内容定制、微媒介助力、微权威加盟以及微情境渗透等路径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播,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及践行。对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做以下应对:构建微话语,将其落细、落小、落实;建好微阵地,进行传播环境的优化;培植微队伍,形成传播的多方合力;提升微媒介素养,促进大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认同,从而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培育体系,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抵御能力,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入学时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成为学校档案工作中的新任务和新课题.然而,随着传统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辅导方法的改进和数字网络化的融入,目前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在科学建设、有效维护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档案工作,针对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队伍建设、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都从写作、修辞以及传播层面基于共时的视角来分析报纸新闻标题,几乎没有对新闻标题语言变化的历时研究,因而这些研究无法准确地对新闻标题的发展趋向,做出本来应有的研究和判断。本文选取"文革"和2000年后两个时段《人民日报》的标题作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探讨社会心理变化与新闻标题语言嬗变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以期有助于党报改善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果,并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继续引领时代的潮流,发挥更重要的舆论影响力和思想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居于重要的地位。孙中山先生倡导的“知难行易”学说,即是号召人们积极探求真知,鼓励人们凡事乐行;他提倡的“互助”、“合群”的思想,即是要造就完全之国民和高尚之人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国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7.
2009是个不寻常的年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60年华诞,这将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起点。60年风雨洗礼,60年成就辉煌,古老而崭新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正在以坚定而豪迈的步伐走向世界。同学们,你们生逢盛世,何其幸也!你们能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又是何其幸运!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心理互助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日渐凸显。文章从现实出发,在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前提下,对高职生心理互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心理互助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时代使命与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明确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了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较为富裕的历史时期。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开始凸现:社会转型期急剧的社会变化,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各种心理行为障碍大幅度增加。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更容易产生压抑、焦躁、不安、紧张、冷淡、怀疑、怨恨、偏执等不良情绪,甚至有人因此陷入痛苦之中。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