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面对作文,很多同学都为没有素材而叫苦,或为写来写去都是几个用滥了的旧素材而长叹。殊不知,一座储藏丰富的素材宝库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我们每天都要打交道的课本。如果能够用心挖掘、合理归纳,并且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我们的文章一定能独树一帜,让老师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就要让学生做一个作文的“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而这种兴趣和爱好又必须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靠的是长期的素材积累与运用,长期的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可以说,心中无“活水”,笔下即无“美文”,而这“活水”又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知识内容包罗万象,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奠基",那些写作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作文能力的持续发展也就缺乏"后劲"。本文就如何引领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阅读情趣,习惯便成自然:许多中学生之所以提笔时字穷句乏,语言枯燥,关键是不擅长读书。多读书对写作的确很重要。俗话说:“《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杨雄说:“大抵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杜甫也留佳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尚重视“读万卷书”自悟其妙语连珠,运用于赋诗写作的作用,更何况我们中学生初涉写作,倘不广闻博读,又怎能写出琅琅上口的佳作呢?  相似文献   

5.
王燕 《现代语文》2006,(2):100-101
“个性化”这个关键词近年来被普遍提及。语文教学中,不光要倡导个性化阅读,更要个性化写作。《高中新课标》对书面表达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阅读是为了写作,个性化写作是个性化教学成果的主要体现。但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在学生的作文中,在语言上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极端是语言太过平实,拖沓、枯燥,高中生的作文连小学生的都不如;另一个极端就是附庸风雅,在用语方面大做文章,模仿别人的语言,追求表意的朦胧,致使文章变得晦涩难懂。特别是后者,很多学生对其趋之若鹜,以为那就是文采。殊不知自己的语言是如此的矫揉造作,在写文章的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偏。  相似文献   

6.
刘春芝 《考试周刊》2012,(19):39-39
本文主要探讨了困扰学生写作的素材问题,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生活中的素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谈素材的来源;二是书籍中的素材,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表.有意可会,不再觉得写作文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7.
时下作文参考书铺天盖地。大致归纳,其观点主要有三:一、求真;二、求法;三、求新。真,即真实,指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法,即技法,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新,即创新。我认为这三者间的关系,犹如一棵树的根、茎、叶。真是本,法、新是茎、叶。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化,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对生字生词的认识和对古诗词的理解,更侧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升仅依赖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的积累更多来自课外读物,例如像文学名著、新闻杂志等。另外,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可以来自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对名胜古迹的阅览、对民俗民情的体会等,虽然课外读物和户外活动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但就语文大纲要求而言,文本资源教育意义更大,其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其中教材、名著以及报刊就是文本资源的三大代表,它们和影视节目、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等,有着显然不同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分区对待,要以文本资源为教学的主要途径,用影视节目等作为辅助教材,两者相辅相成,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一、正本清源,根深叶茂实践告诉我们,写作教学首先要在“真”字上下工夫,要教学生做真人。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善于体察世间万物,感悟人间真情,正直善良、谦和坦诚、情感丰富,我们从多方面采取了措施。1.挖掘课文中人生教育的内涵,进行人文教育。如读《觅渡,觅渡,渡何在?》,让学生明白做坦诚的人是多么可贵,激励学生努力做瞿秋白那样的人;学《世间最美的坟墓》,让学生感悟朴素之美对人心的巨大震撼力。2.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培养其观察、体验、感悟的能力。要学生关注周围的人、物、环境、事件,要…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欣赏他们的一切想法,为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和灵感。  相似文献   

11.
1教学实践中真实事例的启示当下的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不仅学生怕,其实语文教师也怕指导学生写作文。出去听公开课,甚少有老师开设写作指导课,写作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无法回避又食之无味的"鸡肋"。其实,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汲取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成功。学生的世界是宽广的、丰富多彩的。所以,我们要拓展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空间,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一、阅读经典,借鉴技巧无需置疑,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不论是精美的古典诗词还是想象丰富的寓言和童话,不论是古代富有哲理的散文还是近现代脍炙人口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4.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课堂中的两个核心要素,决定了心理课堂的成败,因此,活动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活动素材的使用出现了拿来就用、反复使用等偏颇情况,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活动素材推陈出新,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课例,挖掘生活中的活动素材,改编创新,提出了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柔克刚等有效运用活动素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材料是形成文章主题的支柱,是文章的物质基础,它是文章的血肉,有了丰富的材料,文章才能血肉丰满。所以在动笔前,必须根据主题需要严格选择材料。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  相似文献   

16.
宋时胜 《考试周刊》2011,(64):47-48
积累,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材料的积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阅历,二是大量阅读。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上积累、从素材上积累,注意体悟、积累深刻的思想.从而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和养分。  相似文献   

1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物",写作之树才会长青.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物”,写作之树才会长青。  相似文献   

19.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一要广泛阅读,在阅读中学会写读书笔记,精于背诵;二要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几乎占了半壁江山。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平时的习作也敷衍塞责,写得空洞无物,原因是多数学生觉得无话可写。要做到言之有物,必须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而学生平时课业太紧,除了对课本的学习以外,很少有充足时间加强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