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陵王 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相似文献   

2.
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相似文献   

3.
评论界一般习惯于把“静”同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联系在一起 ,似乎“静”是其精神气质的全部 ,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 ,在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静”的面罩之下还掩藏着同等重要的“动”的一面。“动”是他们心理矛盾引发的心理波动 ,在内涵上丰富多彩 ,在消解方式上多种多样 ,在其文学创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何来的诗歌有着瞬间与永恒、怀疑与肯定、爱情悖论的诗意阐释及“沉到最底”的悖论表达。这些看似不合逻辑的悖论话语不仅具有辩证思考的理性与诗意,而且其诉说方式也提升了诗歌语言的弹性张力和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一生之"实录"(萧统<陶渊明传>),然而又是文字极为简约的"实录".<五柳先生传>的内容要点可以归结为读书、饮酒、贫困三个方面.本文就此提供翔实资料,以作备课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词风一反其惯常的豪迈奔放,而显出婉约静缓的风格。这首词哀婉凄恻的情感生成正是凭借于语言结构、音调韵位、修辞手法之间和各自内部的张力作用。对于这些要素的张力构成及其作用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把握整首词的情感底蕴。  相似文献   

7.
先生不知其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陶渊明似乎早就知道自己会名扬天下,所以趁早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这种看似随意的笔名很多,像三毛、二月河。改天咱也起一个!  相似文献   

8.
在《庄子》内篇中,庄子创作出丰富夸张的艺术形象,呈现丰盈的象征意蕴和审美意蕴,特别是塑造了诸多得道者形象,但这群得道者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却存在明显矛盾。其心理矛盾正是庄子心灵矛盾的投射,借此可以更为深入地探讨庄子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陶门五柳又称为陶门柳,是陶渊明的象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仰慕的文人,寄托了各朝文人的理想,陶门柳也具有了隐逸高洁的意义。然而这是误读,因为在陶渊明之前杨柳与隐逸没有关系,杨柳的象征意义是对生命长久、家业兴盛的祝愿。杨柳与陶渊明的祖先陶侃有着特别的关系,武昌柳是陶侃建立功勋和善于治军的标志。陶渊明借助五柳表达的意义应是建功立业、家业兴盛,而隐逸高洁是后人将陶渊明晚期的思想与生活赋予五柳的结果。陶渊明五柳本来是在宅边,而不是门边;五柳不是在彭泽县衙,而是在柴桑的布衣之居。空间位置的误读也为意义的误读提供了基础。误读既是后世文人的需要,也是清廉政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今天,北京的风真的好大,夹杂着尘土摇撼着圆明园的柳。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圆明园的柳。风让它变得狂野,风使它变得暴怒,细长的柳鞭向天空劈出千万条绿痕,锐利的叶子刺向人们沉睡的记忆,弯刀般的粗枝斩断风带来的忧愁,将安静的水面打得水花四溅……  相似文献   

1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还是上中学的时候,就很喜欢读陶渊明的诗;其实理解得并不深刻透彻,只觉得诗中似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那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一生始终交织着出仕与归隐的深刻矛盾。文章分析了陶渊明仕隐矛盾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和存在根源 ,并进一步指出 ,仕与隐的矛盾是理解陶渊明诗文风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诗文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篇优秀之作。因为该文“自况”、“实录”之特点,写作时间的确定就显得极为重要。这里主要从《五柳先生传》中所表现的人物生活状况,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三方面展开论证,提出了《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晚年所作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的研究学者对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在此,本文从《五柳先生传》一文是否为陶渊明自传、此文创作的背景时间、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该文章对后世带来的影响,这五个方面展开简要阐述。并简要地提出自己对此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不是纯粹的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他通过对荣子期、张挚、疏广等许多历史人物的赞美,描述隐者的高尚情操,为自己的行动找到了历史的印证,同时宣传了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在《归园田居》、《归去来辞》等作品中,这种思想表现得尤为显著。因为他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与农民有些接触,所以写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诗篇。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懑凝结为充满矛盾的诗篇,例如《杂诗》之八、《饮酒》,他鸣出了心中的不平之后又不得不作“既醉之后,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的申明;喊出“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的呼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隐逸思想与其“仁”的思想同样浸润和影响着后世作家文人。本文从《论语》中所反映出的隐逸思想分析说明后世作家文人的隐逸情怀其源于此,以“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为例。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和托尔斯泰是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得出了有一定相似性的观点,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地实践他们的学说,但是实践的结果却恰恰相反:一个实现了人生的和谐,一个始终处在矛盾之中。本文分析了他们人生和谐和矛盾的表现,挖掘出各自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五柳先生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被人们看成为陶渊明的自传,并影响了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但实际上,<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况文",是其综合历代贤人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人物.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真实地把握陶渊明的形象特性.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古代隐逸诗人的代表,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是时时伴随着矛盾冲突的。形成他矛盾思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深刻影响到他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冲突以及它们自身体系的缺陷,它不但为陶渊明,也为无数后世文人制造了无可逃避的精神陷阱。  相似文献   

20.
顾峰 《教书育人》2008,(7):76-76
手捧《思想录》,细细读来,那种感觉,仿佛欢畅的甘泉流淌进我干涸已久的心田,仿佛阳光驱散我心头忧郁的黑云与苦闷的闪电,将我沉睡的理性与懵懂的心灵唤醒。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