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同学们,上周写的一篇文章,你们用心写了吗?生(齐):用心写了!师:到底是不是用心写了,我先不忙下定论,我先问你们一句,上篇文章是属于写人类记叙文,老师当时明确了什么要求啦?  相似文献   

2.
一、揭题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上一次去你们学校,尹老师特意征求了你们校长和班主任老师的意见,准备在咱们学校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大家看,记者证我都带来了,上面写着"运河桥小学校园小记者"。你们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生:想!师:别着急,咱们先得学点"采访"的本领。(板书:采访)你们知道"采访"是什么意思吗?生:我认为采访就是问别人一些问题。师:一般都是谁问别人一些问题啊?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8,(3)
【作文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上一堂作文课,讲什么内容呢?(顿一下)不告诉你们!生:(哈哈大笑)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写日记吗?生:写。师:那你们的日记本有名字吗?我有一个学生就给自己的日记本起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名字——《知心小屋》,她说:"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一间静谧的小屋,在这里我可以用温情的文字,或是忧伤的文字,滋润自己的心灵,使自己拥有一份美丽的情愫。"我也常写随笔,因为我想用自己的文章来反思自己、激励自己,所以取名《与己同行》。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想象画意促表达 一师生交流 师:请问你们老师姓什么? 生:我们老师姓"杨". 师:我在来的路上琢磨,五(4)班的语文老师是什么模样呢?我写了一个片段,大家看像不像你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敖小英 《江西教育》2012,(11):37-38
<正>【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生(齐):知道!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笑)不敢说是吧,看我来写。(师在黑板右侧认真板书:于永正)师:那你们想怎么称呼我?生(齐):于老师。师:有别的吗?生:我想叫您于爷爷,因为您很慈  相似文献   

6.
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师:想听音乐吗?那就放段悦耳动听的音乐你们听听,注意用心仔细地聆听.(放音乐<森林交响曲>)师: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  相似文献   

7.
师:你看他这段话主要有几个意思?生:第一个意思是说,如果你让我钻狗洞,那你这个国家里全都是狗。(众笑)师:人家晏子可没明着这么说。生:晏子的言外之意是说楚国是狗国。师:我还没问到言外之意,我现在只问他的所言之意。他先说,要是访问狗国,就要钻狗洞,能不能这样简单地写下来?(教师板书“:访狗国——钻狗洞”)(生答可以)今天我来访问你们楚国,你们也挖了洞让我钻,能不能这样写?(教师板书“访楚国——钻狗洞”)刚才你们说了,晏子没说出来的那句话是什么?生:楚国是狗国。(教师板书“楚国——狗国”)师:但这话晏子不说,让士兵去问楚王,你们国…  相似文献   

8.
一、12与13的比较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现在都上五年级了。让我们回忆一下,在五年级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分数?生:学了如何写分数,如何读分数。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师:嗯,很好。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分数的探究”。(板书课题)我们学过分数的写和读,那我就写一个,有谁会读?(师板书12、31,生分别读出)师:非常棒。我有一个问题,想让各位帮我解决。12和31这两个数,哪一个大?生:12大。师:啊!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学会了。谁会用数学符号来表示12比较大?(生在黑板上写12>31)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非常好!既然全班同学都同意12>13,那谁能举一…  相似文献   

9.
课前准备: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水槽、一把镊子、两个放大镜、一份实验报告和一只小螃蟹。课堂实录:师:我发现大家一走进实验室就显得特别兴奋,能告诉我为什么吗?生:我看见水槽里有小螃蟹。生:我觉得很好奇。生:这节课我们怎样研究蟹呢?它有什么值得我们研究的?师:你们已经想到那么多了!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角就是它———小螃蟹。谁会写这几个字?请上来帮我写标题。(学生板书)点评:导入采用开门见山的形式,简明的导语直接介绍了研究对象,亲切的交谈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师:她在写标题的时候,有谁能告诉我,刚才你们发现了小螃蟹有什么特别的…  相似文献   

10.
案例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A:课文第十自然段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我觉得“站满”一词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师:你能说说不够准确的理由吗?生A:因为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而这里又写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师面向其他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生:我也认为“站满”一词用得不够准确,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写“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这天漳河边上不可能站满了老百姓。生:还有,课文第八自然段写到邺“年…  相似文献   

11.
童年·童诗     
正教学流程:一以诗入题师: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欣赏一首诗。(课件出示:蒲公英的羽毛/好久没有见过你/不经意地飘落在我的掌心/轻轻地把你捧起/吹落满地。你呀/又随风而去。/用不能飞翔的翅膀/在天空中飘荡/像断了线的风筝/喜欢长途旅行/又回到我的身边。我轻轻地把你吹向天际/等待不远处那边的回音)(教师捧书诵读)师: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呢?生:张子恒。师:你们能猜一猜他是谁吗?生:一个诗人。生:一位作家。生:一位很有诗意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计建华 《四川教育》2004,(12):26-27
【案例】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生:喜欢!师:你们喜欢看些什么电视呢?生:我最喜欢看《米老鼠和唐老鸭》。生:我喜欢看《西游记》,里面有孙悟空。师:说到《西游记》,告诉大家,计老师也很喜欢,你们先说说喜欢里边的哪个人?生:孙悟空。他很有本领,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他还有一根金箍棒,能大能小。生: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专门打妖怪。师:真好,有了本领应该为民除害,做有意义的事情。生:老师,我还会演孙悟空!师:你真主动,大家来看看他演得怎样?(生上台演)生:他的手做了这样一个动作(作猴子探路状),脚也勾起来了,很像。师:你们想试试…  相似文献   

13.
一、课前导语,幽默风趣 师:趴在桌子上干吗?趴着是在偷看我吗? 生:不是. 师:那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我可认识你们.奇怪吧?我认识你们都叫五(1)班的同学.(生笑) 师:对我感觉怎样?  相似文献   

14.
周范恒 《湖南教育》2003,(20):48-49
引出话题 师:同学们,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很多同学长了痱子、疖子,你们知道喝什么可以“去暑气”吗? 生:喝凉茶。 师:今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凉茶,好不好?(学生很兴奋)大家先跟我去认识一种中草药——车前草。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_1:我想知道车前草长得什么样? 生_2:中药很苦,车前草苦不苦?要是太苦了,我可不喝。 生_3:它的名字多奇怪,为什么叫车前草呢?  相似文献   

15.
【引出来——初步感知四篇课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刚和同学们见面,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老师,我想问您,您平时喜欢交朋友吗?师:你说呢?生:喜欢。师:对呀!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我和自己的孩子就是朋友。自然而然和你们也是朋友啦!(学生鼓掌)师:新朋友见面,送大家一份见面礼,读读吧!(出示格言——)生:没有朋友,生活的菜肴里就缺少油盐;没有朋友,生命的天空中就缺少光线。师:同学们,这句话围绕一个词来写的,顾名思义,就是——“朋友”(学生说出)。谁来到前面大大方方、工工整整地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一学生上台,按老师说的,一笔一画地写…  相似文献   

16.
师:打开书,自读课文,请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北京的胡同”,那么文中哪几段写北京的胡同?(学生自读课文)生:文中的第三、第七段写北京的胡同。师:很好,我们先来学学写北京的胡同部分。我来读读第三段,请你们思考: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生“:北京的胡同窄窄的,不急不缓地伸展着,如  相似文献   

17.
第一步:巧提问,认识你我 师:初次见面,谁有办法让我们快速认识? 生:自我介绍. 师:是个好办法.怎么介绍既快又好呢? 生:大家写在纸上,老师您一看就知道了. 师:太耗时间了,需要写的时间,还需要看的时间. 生:我们问,您回答;然后您问我们,我们回答. 师:就听你的意见吧.我问大家两个问题,就能了解你们了.第一个问题——我们班谁胆子最大?  相似文献   

18.
正片断一:师:这一段写的是一勺水让我们的身心舒服的感觉,现在你们能告诉我,哪些词写出了这种舒服的感觉?生:抚摸。师:还有吗?生:倾注、滑。师:光滑,皮肤表面对水的感觉。还有什么词?生:润湿。师:这里有个词很特别。"吸吮",我们一般都说什么?生:吮吸。师:有不同吗?词序颠倒了一下,就有区别了。你们会吸么?什么叫吸?生:张大嘴巴吸。师:吮呢?聚拢嘴巴叫吮。"吸"和"吮"同样是"吸"的意思,但是动作不一样。课文中用"吸吮",和"吮吸"不是一样吗?(出示: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大嘴巴的吸吮声。)师:张大嘴巴吸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生:快的。师:聚拢嘴巴吸的时候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  相似文献   

19.
一、师生交流,激趣导入 1.交流. 师:同学们,这次我来上海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帮我们学校买玩具.我买哪些玩具比较合适?想请你们帮我选一选. 2.导入. 师:昨天下午我在"八佰伴"玩具柜看中了一种电动小马,很漂亮,今天先带给你们欣赏.(多媒体演示: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出现电动小马摇摇摆摆的画面)  相似文献   

20.
一、板书课题,培养语感师:同学们,有人说,中国的汉字不是僵死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一首首优美的诗。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毁灭)师:看到这个词,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地震后的废墟。师:残垣断壁、瓦砾成堆,美好的家园被地震摧毁。同学们,你们看,只要用心朗读词语,它就不再是僵死的符号,而是一幅生动的画。所以,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这种不仅读懂文字而且要读出文字所蕴涵感情的意识与能力!师: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说是家园被地震毁灭了,我们感到悲伤、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