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古诗词的语言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积累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而且能使学生感受、了解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还可以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词人所抒发的亡国之怨、故国之思。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和鉴赏。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考语文非常重视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2002年语文试卷把客观判断题改成了主观赏析题,增加了难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此一题型的变化有可能朝着写整段赏析文字的方向发展。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以应对形势的不断发展?笔者在学法指导中分别从思想感情、形象(意象)、语言等方面总结出了赏析三法。  相似文献   

4.
陆敏 《现代语文》2006,(12):72-73
诵读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贯穿诗词教学的始终。古人就是以诵读的方式培养出了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大作家。20世纪初叶圣陶、朱自清也都对吟咏的方式推崇备至,叶圣陶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钱理群说:“中国传统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化。”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最具有灵性和想象力,具有空灵感和意境美,这使得古典诗词非吟诵涵咏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而且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情景,促进师生对话,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以此搞活课堂教学,让古典诗词教学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陶情冶性的快乐。怎样指导学生由简单的诵读到有感情的诵读,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 本词的教学设计拟通过吟哦讽诵,唤醒学生内心的情绪积淀;通过描摹赏析,引导学生体味词人内心深处的苦痛;通过延伸探究,促使学生迁移诗歌阅读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7.
王振祥 《学语文》2003,(5):31-31
《相见欢》(见卷首)又名《鸟夜啼》 ,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它表面上写惜花伤别 ,实质上是对人生命运的咏叹。作者通过对春花凋残、重逢难再的咏叹 ,抒发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词的上片通过春花遭受寒雨晚风的侵袭匆匆凋零景象的描绘 ,寄托了词人好景不常的伤感。首句叙事、次句慨叹、三句点明原因。那春天里万紫千红的鲜花 ,一时间纷纷枯萎 ,红粉凋零。它们为什么谢得这样快 ,这样匆匆?那是由于朝朝暮暮的凄风苦雨的不断摧残和蹂躏!“太匆匆”三字强调了词人叹惋伤感的情绪 ,也传达出强烈的恋春惜花之情 ,…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的华彩乐章,有着优美、和谐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加强古典诗词朗读这一教学活动的研究对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有重要的意义。为使学生对古典诗词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高校教师要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熟读成诵法、伴乐朗读法、语言渲染法、想象入境法、游览体验法等进行古典诗词的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一、学法指导性导入文章的题目不是作者随意写的。它对文章有重要作用,或是中心,或是线索,或是双关。当我们对一篇文章不知从何处分析时,不妨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提出问题,而后从文章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我们也许会在寻求问题答案的同时更深地了解文章,理解文意。  相似文献   

10.
马松茂 《小读者》2012,(4):36-37
柳是古往今来的诗人们非常钟情的对象,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审美意象之一,这些古典诗词中的柳究竟都蕴含什么意义呢?以下为你揭晓!  相似文献   

11.
12.
汤炳正先生谈到诗词鉴赏的时候曾说:"欲知山川之美,品物之盛,则当身莅其境,心领神会,方能知其全而得其真,贵在自寻自悟,不能人云亦云。"语重心长地道出了诗词鉴赏的要  相似文献   

13.
刘兴波 《现代语文》2011,(2):113-114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诗词。这一单元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李煜的诗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李煜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中适当收集引用中国的古典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5.
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难忘的一课,下面笔者就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进行了一节完整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描绘了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孩童,勾勒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这样一首质朴、清新的词.如何才能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让古诗词散发迷人的芬芳?重庆市两位特级教师刘云生、傅开国先后执教过《清平乐·村居》,他们上出了不同的味道.展示了不一样的精彩,正所谓“浅吟低唱皆因情,万紫千红总是春”。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意象经营的艺术,诗人通常会利用恰当的意象将所抒之情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在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时,若能抓住诗歌中出现的典型意象,那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试着用此方法来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如何让学生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古诗词教学的的一项重要目标。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古典诗词这种特殊文化载体的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仅满足于学生会背、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较浅的层次。那么如何利用好古典诗词这种传统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情不自禁走向传统、走进经典,如何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来,窦桂梅《清平乐·村居》则给了我们较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无论在必修还是选修教材的编排上,都体现了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地位。古典诗词虽说语言极为凝练、极为优美,但年代毕竟已经久远了,与现代生活有着极大的不同,学生接受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实际教学中,出于应考的需要,诗词的教学往往成了考点的分解,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鉴赏和感悟的结果,学习的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指导是必要的,但我们可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