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柳宗元对道家的态度《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主要思想资料,柳宗元对道家的态度,可以从他对《老子》和《庄子》的评论及其运用中看得出来。对于《老子》,柳宗元有一段很重要的话,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他说:“太史公尝言:‘世之学孔氏者,则黜老子;学老子者,则黜孔氏,道不同不相为谋。’余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又况杨墨申商、刑名纵横之说,其迭相訾毁,抵捂而不合者,可胜言焉?然皆有以佐世。”(《柳宗元集》662页)认为老子的思想只是孔子学说某个方面的变化发展,二者并没有根本的矛盾;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2.
赵启光 《留学生》2011,(10):35-35
老子的道家思想在现代世界应有广大市场,因为它与开放市场经济、保护环境、追求身心健康等现代潮流遥相呼应。同时也是在世界范围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正>唐朝是一个信奉道教的朝代,道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唐代尤其是盛唐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个体来看,诗人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氛围中,接受道家思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气质与道家思想的契合,他的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很明显地打上了道家思想的烙印。现在,把李白放在崇道风气盛行的时代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研究李白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为我们理解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成就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道家在春秋时期由老子创立,至汉武帝时在政治上一度失势,东汉末与道教结合,自此与儒、释两大思想体系并列为三而得以广泛传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及文学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唐代,道教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而得到尊崇的。因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李唐皇朝为了提高自己的门阀地位,就攀附老子为同宗,尊他为"圣主",自称是他的"圣裔",虚  相似文献   

4.
道家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思想学术派别,形成于春秋时期,道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世界观。道家认为"道"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起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记录在《老子》一书中。关于《老子》一书的编纂过程,有不同的意见,但人们普遍认为它反映了老子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老子管理思想的基础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管理谋略是"柔弱之术",而老子的社会目标则是"小国寡民"。  相似文献   

5.
关于道家思想的起源,《汉书·艺文志》以为“出于史官”,其实只是因为老子曾任史官,其道家类所列老子之前著作,作者无一为史官。当今学者多认为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是希望回到原始社会;有的说是反映了“农民小私有者阶层的愿望”,有的说是从姜太公治理齐国的思想传统发展而来等,也都同《汉书·艺文志》所列各书不一致。又有一种做法是将《老子》一书的时代置于战国中期以后,使战国早中期道家人物成《老子》的先河,但这同大量先秦文献所反映老子的年代不合。其实,老聃及他之后著名的道家人物皆生长于南北交接之处。老聃是宋国人,出身于宋国没落贵族;庄周也是宋国人;其他道家早中期人物也多生长于靠近南方的宋、陈、郑、杞等国。他们既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又对南方较偏僻之地处于酋邦社会的状况有所了解。面对北方诸侯间无休止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他们无形中会同淮汉以南以至江南很多地方平静安定的社会状况相比,从而对北方诸侯间的争战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愤恨之情,同时也在深厚文化素养和开阔学术视野的基础之上联想到一些根本的哲学问题,认为一切应遵从自然,合于事物的发展规律,包括人心的向背、生活的方式等,从而提出“道”“德”“自然...  相似文献   

6.
郭店楚简道家作品三册是传世本《老子》成书之前就存在的有关道家思想的著述。《绝智弃辩》(老子甲 )、《治人事天》(老子乙 )应是春秋道家原创者思想的表述 ,其作者可能分别是老子、老莱子 ,拟或是老子、老莱子的弟子对老子、老莱子思想的表述。《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似为关尹子所作 ,其“大一”理论与《庄子·天下》所记述的关尹“主之以太一”的思想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在立足于老子的自然性、生命性哲学的基础上,辨析其教育思想中的教学目的论精神,诠释其教学过程观,探讨其教学之原则。  相似文献   

8.
“道家主干说”由于陈鼓应等人的提倡,在学界广为流行,为人们所熟知,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其作一综述,很有必要。回顾“道家主干说”的提出及其所引起的争论,可以发现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易传》是否为道家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易传》并非道家著作,“道家主干说”不一定能成立。但“道家主干说”并非没有意义,可以说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他实现了中国哲学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对谋略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道家著作尤其是《老子》中有一些论述可视为与谋略有关,比如"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善用人者为之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等。但《老子》以及其他道家著作并不等同于谋略书。道家一般都对"知"、"智"等持否定立场,也不提倡使用人谋,这是因为通过使用谋略即便会有所得,仍然会有所失,甚至有阴祸。从道家思想基本立场出发,对谋略应持的态度是懂谋略而慎用谋略。  相似文献   

10.
以不争争,以无为为,正是水的显著特征,也是老子赋予我们的人生大智慧。尽管“不争”是老子的名言,许多人读了还是会摇头:“这是个竞争的时代呀,不争怎么行?”如果谈到教子“不争”,不少人更会疑惑:“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会竞争的孩子将来怎么生存?”于是,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的争:一争宠爱。谁不知教师的权威?教师喜欢哪个学生,哪个学生就如坐春风。况且,独生子女在家受宠惯了,万一在学校失宠怎么受得了?所以,父母们争相向教师示好,争取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偏爱几分。二争职位。谁不知学生的职位有差别?如果孩子当上学生…  相似文献   

11.
道家与兵家     
道家与兵家本属不同学派,两派宗旨也大相径庭,但老子书中概括了一系列军事战略战术,致使后世言兵者多受老子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反战论;第二,不得已而战;第三,以奇用兵;第四,柔弱胜刚强。由此形成了道家与兵家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主静说”是陈白沙为学的宗旨。在白沙看来,人的内省与自我观照的功夫都是从守静开始的。白沙围绕着主静说,提出了不求书册、洗心去欲、虚心无累、忘我不争的修持之法,这些方法中洋溢着浓厚的道家气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镇毅参加光复会后,在家乡倾力办学以培养革命力量,后投笔从戎,参与上海光复。陈其美篡夺沪军都督,杨镇毅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光复南京,他亲与其役,挥师援鄂,任光复军代表。民国成立后,从杭州到上海再到故乡,他洁身引退,名不彰显。这是光复会立会宗旨与行动纲领在他身上的集中体现,从中也可窥见道家思想对光复会的影响。道家强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当民主共和成为浩浩荡荡之世界潮流,光复会会员云聚而起,为推翻封建帝制抛头颅洒热血,当功成之日,光复会会员解甲归田,无怨无悔,典型地反映出光复会成员无私奉献的胸襟、淡泊谦卑的超然;同时也在他们身上折射出道家功成身退、不恃不争的核心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4.
孙双金 《福建教育》2009,(10):61-62
读过一篇文章,至今记忆深刻。文章写了这么一个故事:某商人在资产一亿元时欲与另一家资产60多亿元企业争取荷兰设在中国的总代理商。一日,荷兰总裁来中国实地考察。他第一站来到这商人处,和商人谈完商务之后,在商人办公室发现了一本解读老子《道德经》的书籍。荷兰总裁顿时来了兴致,原来这位荷兰人特别崇拜中国老子的道家思想,就和这位商人论起了道家思想。恰巧,这位中国商人对老子也极为崇拜,对老子颇有研究。两人越谈越投机,  相似文献   

15.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和合思想渗透于他的"无为"思想之中.而其中的"不争"堪称核心.不争,即安于现状,不与人争.从个人修身方面来讲,老子主张知和知常,少私寡欲,勤俭节约.在交友方面,他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子主张人性回归,像婴儿一样"不争".同理,在治国方面,他也提倡统治者"不争".主张不争之争,即通过不争的手段达到争得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写老子以及道家思想贯通宇宙与人生的"道"一元论,并通过形上与形下之"道","天道无为"与"道法自然"等老子的重要思想,指出道家思想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对人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道家指的是以老子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作为中国第一位哲学家,老子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其思想的核心即"道".老子思想,有其独特的方法论,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无相生","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哲学方法是一种负的方法.老聃、柏矩、阳子居、关尹、列御寇、杨朱等是老子的主要的弟子.杨朱是从老子到庄子思想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庄子是道家的另一重要学派.其维系了老聃的正统.庄子思想即是以人生哲学为中心的.其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庄子·内篇·逍遥游篇>、<齐物论>中.庄子后学,可分为述庄派、无君派、黄老派三大派.述庄派以继承阐发庄子思想为宗旨.无君派对庄子思想有重要的改造.黄老派的思想特点与庄子也相去较远.  相似文献   

18.
老子君主论的核心内容是“无为”。君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消除有为之心,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老子君主论和孔孟君主论有两个形似神非。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是提出了“无君”的激烈主张。不过庄子的理论中又包含了对现实君主制度的妥协。散见于《管子》和《吕氏春秋》中的道家思想则主张君主应该用无为的手段,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就把道家君主论改造成为一种高超的统治术。  相似文献   

19.
前言     
老子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他有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美学、道德、文化的思想,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其继者庄子对老子的学说加以全面发展,把道家学说推进到了系统完备的程度。在春秋战国的交替时期,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等全面崩溃,社会转型动荡。此时,人与自然、人与社  相似文献   

20.
安徽大学哲学系的孙以楷教授长期笃志于道家哲学研究,已经出版的《庄子通论》、《老子通论》、《老子外传》、《道德经注释三种》、《道家文化寻根》(合著)等著作早已为人所知,表明了他在道家思想研究领域的诸多成就和贡献。这次他又向学术界推出了六卷本的《道家与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