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才能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语文学科的本位就是对文本语言的品析与体味。语言品味做到位了,才能让学生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避免架空分析和灌的嫌疑,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更浓郁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2.
吴广静 《学语文》2013,(6):30-30
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要住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揣摩和品位语言。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语言进行感受和鉴赏,通过对作品中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领悟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而且能够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严密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试图从如何教学灵动的语言、精确的语言和充分的语言等三个方面,结合一些典型例子,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外壳,是情感的载体,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与思考,对文本语言的正确理解、感悟是读懂文章最基础最关键的起步。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是语文存在的家。"所以说,品味语言,应是一堂语文课的核心内容,品味语言需要心智的投入,把心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揣摩、辨析、感悟、欣赏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本中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去品味语言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大师吕叔湘曾指出:细读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人们通过语文的学习,理解文章的意图,从而获得有益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此同时,从中体现着美的感受,陶冶情操,就能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品味和领悟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生命力、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细读可以使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愉悦地畅游,倾听那佳文的美妙声音,欣赏着语言微妙的艺术。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品味文章语言作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按照教师所用的语言形式来学习领会知识和思想的。教师的语言不仅反映了他的能力和水平,也影响或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是语言教师,又是文学教师,他们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灵活性和情趣性等特色,应使自己的语言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积极运用语言要素,使其语言特色得到完美体现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从以下三方面作概括阐述: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它融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语文教学中课堂语言的运用艺术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各地都在积极地探索各学科教学方法,语文学科也不甘落后,也在大胆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散文是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散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品味和体悟文章中的情感。美酒佳茗,"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同样,"文字之佳胜,正贵读者之自得"。什么是品味?读者自得文字之佳胜,就是品味。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具有精炼和鲜明修辞色彩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是长期以来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苏教版教材中每一单元都安排了成语读读背背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记。仔细研究每单元练习中成语的编排也不难发现这些特点:1.成语主要练习本单元知识体系呈现;2.每一组成语之间的内容本身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这些成语时,教者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记忆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语感,首先要以有关的语言知识为基础,对词汇、句式、修辞方式等各种表达方式的知识,都应有一定了解,然后从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联结上去体味作者表达的具体效果。进而对作者何以这样表达作出比较恰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堂好课犹如一篇好文章,借引用往往能使之产生无尽的魅力,给人以无穷的启示和遐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明智而机敏地借助引用手段,使自己的课满堂生色,令学生回味无穷。因为他深知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站在他人(特别是名人)的肩膀上去指引,学生看到的将是更为深远、更为广阔的境界。为此,很多语文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他们的双眼还注视着相关的名人名言、名诗名句、格言谚语、成语典故、故事寓言等资料,随时撷取所需,融入到教学中去。因此我们看到,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改以来,“语言品味”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普遍受副人们的关注。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语言品味”这一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的重头戏,课堂教学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走向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材的“例子”功能,不应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而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案。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教材限定的标准答案;我追求的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非教师“奉送真理”。  相似文献   

15.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干瘪无味,如同过了季节的柚子一般。面对这种状况,我尝试了在课堂教学语言上的改变——或采用打比方,或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或揣摩词语、精细品味。或用幽默风趣、饱含哲理、激趣导引、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等来调动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耳濡目染,使之于“细无声处”得到启迪。赞可夫指出:“扎实的细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诱因,靠学习的情趣状态的达到”。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往往比长篇大论的说教更有说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指引学生进入知识宫殿的钥匙。语文教师要注重和充分发挥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语言要符合规范、精确、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等几方面要求。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文本中的那些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总是借助精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本的语言,体味它的精湛,感受它的魅力。惟此,学生才会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情感的深处,才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撞击。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我们已不再彷徨,语文教学的价值引导步履坚实而又任重道远:语言文字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得吾心”;语文文字要历练,我们要引导学生自我建构;语言文字承载文化,我们要引导学生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之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其中明确地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应该怎样发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教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察颜观色,循循善诱,恰当地营造“愤悱”状态,又恰当的启发引导,“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