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诞生于建党之初,在党的百年浴血奋战历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凝聚了党的精神谱系的精髓。党的精神谱系来源于伟大建党精神,呈现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特定主体、特定事件折射的精神特质,是建党精神不断传承发展而形成的。沂蒙精神作为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蕴含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伟大建党精神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和沂蒙精神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从新的视角和高度把握沂蒙精神的内涵,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从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新的理论高度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到邓小平理论的起点,全会开始成功地实现两大理论的衔接.探讨两大理论在哲学和政治学方面的衔接.分析邓小平同志在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创造了前后相承的两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成功衔接的新经验,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论的重要性.坚定正确立场和求实创新精神的可贵,并重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会议,它从拔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具体实践上的纠偏到逐步形成新的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传扬党的伟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伟大精神是一条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披荆斩棘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奋斗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驱动力,它的意义和作用跨越时空,永葆青春活力。新时代,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应对挑战,在传承创新中弘扬党的伟大精神,这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探析了新时代党的伟大精神的时代内涵和传扬的价值,着重分析了在思政课中传扬新时代党的伟大精神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党提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为此,以邓小平为开创者,集中我党的智慧和才能,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发展的源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概括总结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则是邓小平理论全部理论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出突出强调,大会主题中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进的宣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力量支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强大精神武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题中之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全党的精气神,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其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基础来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8.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抗灾精神、开放精神和楷模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党的思想建设实践是红色精神形成的基础和载体,党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建设任务和方式方法决定了红色精神不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影响着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红色精神是党的思想建设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伟大建党精神是提升课程理论性与思想性,有效实现课程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所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需要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及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课程特色与学科支撑、深耕学理与讲好故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郝春凯 《现代教育》2003,(14):20-20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更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时代转折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精神可解构为会议文本精神、会议主体精神和会议时代精神,这既深化了其精神的内涵,又拓展了其精神的外延,为我们解读中共党史上重大会议精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分必要和可行。心理健康教师要通过领会全会精神、合理确定教学目的、妥善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宣讲全会精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成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团学工作的重要指导。论文从高校团员干部队伍和团学活动机制两方面着手,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团学工作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今后团学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政改")在执政理念、各项制度建设、人民民主权力保障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取得的基本经验有:立足于中国国情;以渐进方式推进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和"法治"理念等。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政改的方向。十八大之后,中国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改,已经有了初步效果。中国政改虽然道路还很漫长,但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宪政实践的创新发展时期。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回归“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地位和建设“权威体制”,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承认私营经济,把“邓小平理论”和“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护“人权”和“私有财产”写入宪法。正是经过这四个阶段对宪政实践路径的探索,才使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自由,才使中国政府一步步成为民主法治的政府,才使中国政治一步步成为以法理为合法性基础的政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而艰苦的理论探索,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提高到"决定性",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必将进一步加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否定政府的作用,反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色。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所作的报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是搞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也是搞好民族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采取五项措施 ,进一步搞好民族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肯定邓小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贡献,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高度关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他不仅深刻论述了教育改革的意义,而且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也作了全面系统而精辟的论述,从而构成了他的教育改革思想。这一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乃至21世纪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