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假浮夸的报道,并非一个新问题。四十多年来,我国的新闻史上曾有过两次比较大的危害。一次是1958年的“放卫星”浮夸风,一次是十年内乱时期的假大空的造假新闻。虽然这两次的性质不一样,但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破坏作用都很大。它不仅危害新闻本身的信誉,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行改革后,由于恢复和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新闻报道总体上是求实的。但是一些虚假浮夸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及广播、电视节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虚假浮夸的报道,并非一个新问题.40多年来,在我国新闻史上曾有过两次比较大的危害.一次是1958年的“放卫星”浮夸风,一次是十年内乱时期的假大空的造假新闻.虽然这两次的性质不一样,但对社会经济、政治所产生的破坏都是很大的.它不仅危害新闻本身的信誉,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目前,西方流行的新闻报道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客观报道要求尽可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在新闻中,记者不发议论。新闻与评论、社论分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新闻界就出现了要求记者尽可能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的倾向。本世纪初,将消息与议论分开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客观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准  相似文献   

4.
张洁  王珊 《今传媒》2010,18(9):64-64,66
综观中外新闻史,新闻作品大多数都运用了文学手法。新闻报道为了向深度和形象化发展,不得不借助文学手段。本文分析了新闻与文学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表述了本人对文学手段如何在新闻中运用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洁  王珊 《报刊之友》2010,(9):64-64,66
综观中外新闻史,新闻作品大多数都运用了文学手法。新闻报道为了向深度和形象化发展,不得不借助文学手段。本文分析了新闻与文学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表述了本人对文学手段如何在新闻中运用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的核心是真实的事实,没有真实就没有新闻,这也是党的实事求是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许多新闻工作者是用汗水甚至鲜血来捍卫真实性原则.但这根本原则却不断受到虚假新闻的挑战.虚假新闻伤害的不仅仅是媒体形象、行业声誉,更对社会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伤及党和政府的信誉.  相似文献   

7.
人物是新闻的五要素之一,保证新闻报道中人名的真实性、准确性,对整个报道的可信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人名是用来代表一个人而区别于其他人的,它具有固定性、代表性和严肃性。任何有损人名的行为,如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人名失实现象,不仅歪曲了新闻事实的真实面目,而且还有损于当事人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粉碎“四人帮”以来,新闻战线为了肃清“帮八股”的流毒,对“假”字大兴讨伐之师,引起了群众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在大家的努力下,报纸、广播逐渐恢复和发扬了准确、鲜明、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受到群众的信赖。但是,“四人帮”“帮八股”的流毒很深,报道失实的现象仍然不断发生,有些还是相当严重的,其表现有如下种种:  相似文献   

9.
在县广播台站常见的虚假新闻一般以下面几种形式出现: 一、违背新闻规律的超前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它强调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中的舆论导向与技术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导向与技术表现关系密切,在新闻报道中缺一不可,因而,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也就成了新闻工作者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舆论导向与技术表现是新闻报道中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新闻报道带有导向性,包括政治导向、思想导向、生活导向、行为导向及审美导向等等,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新闻报道又需要一定的技术表现,包括新闻捕捉及采写技巧、稿件修改及组合、版式设计等等,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6月8日至9日,中宣部、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记协有关负责同志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产业报协会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党委宣传部及部分大专院校新闻院(所)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上海市"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上海市记协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共同举办这次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宣部等几部门联合发起的制止虚假报道的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在全国新闻界进行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重塑媒体形象的重要举措,也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继续,必将对新闻队伍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宣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公布了2011年度的新闻传播学研究课题,虚假新闻报道的治本机制研究在其列.这么多年来,虚假新闻报道,虽然屡经矫治,却总是收效甚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呈现出了日益频发的态势,仅2010年,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开披露的案例,造成全国性恶劣影响的虚假新闻报道事件就不下数十起,其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常聪 《新闻传播》2007,(10):38-39
近年来,“虚假新闻”现象愈演愈烈,日益成为新闻业界、学界以及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服务大众、引导舆论、取信于民是大众媒体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虚假新闻、有偿报道、广告欺诈、低俗之风以及新闻从业人员道德水准滑坡等,导致了新闻媒体公信力急剧下降,陷入了信任危机。这不但影响了媒体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削弱了媒体在推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05,(7):79-79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6月5日至8日在江苏省调研。他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和更高要求。宣传思想战线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不断开阔视野,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改进创新,把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闻界前辈、领导人胡乔木、穆青在过去几十年的革命工作中,曾先后撰文鼓励报界多培养名记者、多出专栏作家。正是基于此,现当代文学史上,许多有名望的专栏作家、纪实文学作家大多是记者出身。正如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作家奥利亚纳·法拉奇常对采访她的人说得那样:我是作家,但我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作家。由此看出,记者可以成为名记者,名记者可以成为作家。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2,(1):47-48
2011年10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新出政发[2011]14号).通知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  相似文献   

19.
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老百姓无不痛恨。这种现象,在新闻界也并非鲜见。本刊对今年上半年以来的虚假新闻略作“盘点”,流传颇广、影响恶劣的就有十例,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曝光”不是目的。刊出这个“十例”,还是意在警醒、反省,举一反三,使各媒体不蹈前辙。故对“原创”媒体隐去全名,并与业界学界同鉴共省。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建设诚信社会中,建设诚信的媒体、建设诚信的新闻界是题中应有之义。建设诚信的媒体、建设诚信的新闻界,就要防范杜绝虚假新闻,这内靠自律,加强媒体的责任意识;外靠机制,建立防范假新闻的规章制度,两者缺一不可。真实,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世界所有国家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都把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第一准则。这是新闻存在的本质规定,也是在长期媒体竞争中,新闻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按照李普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