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谈到敦煌莫高窟艺术,不能不提飞天。虽然飞天不是莫高窟独有的艺术形象,但却是这里最美的艺术标志。飞天是佛教传说中的天人,常在佛说法时在空中飞舞,奏出美妙的音乐,并撒下美丽的鲜花。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字画库中,就收藏有一幅我国著名女作家草明家属捐赠的《飞天》木版画,该画长545毫米,宽451毫米。画中,有一位身穿飘曳长裙、肩披飞舞彩带的仙女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她表情端庄,体态轻盈,  相似文献   

2.
正莫高窟第329窟西壁龛顶绘出佛传故事"乘象入胎"和"夜半逾城"。前者表现佛陀诞生前,佛母摩耶夫人梦见菩萨乘象而来;后者表现太子看透了世间的痛苦,想寻求解脱之路而逾城出家的故事。龛顶北侧的"乘象入胎"画一菩萨乘象奔驰,前有乘龙仙人引导,前后有二天人侍立,又有雷神、风神跟随。前面有四身飞天迎着菩萨,或托花供养,或演奏音乐,载歌  相似文献   

3.
女性角色在佛教信仰中常是一种带有不确定性而被他者不断预设的被动客体和边缘立场。从文化哲学视角切入,可考察佛教信仰中女性角色嬗变的现实逻辑。起初,就个体体验而言,性欲之“主体”身份的“凸显”使女性成为化导男性性欲必要而不充分的“有效选项”——在印度佛教信仰中,女性所要实现的觉悟,践行的既是对性欲本身的反省,又是对自身性别劣势的批判。继而,随着佛教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西域佛教将佛教信仰的基础奠定在“圣像”系统上,各种地方文化基因渗透于“西方佛国”想象的同时,佛陀的性别取向实现了对男性与女性的同时超越抑或双向糅合,而更接近于女性。最终,以家庭身份来看,在一个以宗法制度为组织结构的中国佛教信仰世界里,女性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母亲”,推动佛教信仰回到有情世界的“现场”。  相似文献   

4.
敦煌莫高窟中堪称世界壁画史上一绝的飞天,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渊源。但是人们把她只看成是佛教的崇信物。有的学者认为“飞天也称天人”,将她与佛教崇敬的“天”连在一起。《大智度论》卷九《放光释论之录》说:“法名诸好处,皆名天物。”天人是天物中的主要部分。这些天人和佛的关系十分密切:佛为天人说法。《大唐西域记》说:现泄瑟知林,“如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摩崖造像中,这种经变只有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20号一龛,系宋代雕凿。笔者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并检录有关资料,发现该变相对于中国佛教典籍、佛教美术、中国俗文学的研究,都有着相当高的价值、兹将该龛内容述论于下。  相似文献   

6.
《夜宿山寺》这首诗中,诗人的想象十分丰富奇特。如何启发学生围绕诗句去理解诗人的想象呢?我是这样做的。演示灯片,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并提问:这座高山上有高楼,那么高到什么程度呢?经过观察,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一会儿,有的学生说:“这座高山就像是一座宝塔,耸到天空里去了。”又有学生说:“高山上的那座接就像是《西游记》里那些仙人住的楼。”还有的学生说;“这座高楼修筑在高山上,星星离它  相似文献   

7.
飞天是指佛教中能在天空中飞行的天神。敦煌壁画中几乎每窟都有飞天形象,飞天几乎成了敦煌壁画的代名词。飞天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形态优美,造型多变,寓意深刻。文章主要通过飞天的造型、色彩、形体以及外来文化对飞天形象的影响来探讨飞天这一艺术形象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18,(3):41-46
神话是现实与想象的再造。中国古代先民对飞翔的崇拜和对天空的向往,往往反映在古代神话之中。神话世界中产生了创世、神仙、天宫、昆仑等关于天空的遐想与建构。飞翔是沟通人间与天空的唯一方式,成为神话的主题。人们幻想身生羽翼、服用仙丹灵药或修道飞天,还可通过骑乘龙、马等神兽、驾驭飞车等航空工具飞天,在神话世界中探寻人类的飞天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仔细地梳理了佛教的有关“牛喻” :在佛陀原始说法和部派三藏里 ,有极其丰富的“牛喻” ,这是佛陀和部派学者为了更好地教化大众而在说法时广泛采用的最重要的方便之一 ;其后的大乘佛教 ,虽然竭力抬高自己而贬斥原始和部派佛学为小乘 ,但是 ,大乘的“牛喻”大部分却来自小乘 ,实际上是对小乘“牛喻”的批判性继承 ;中国的禅宗 ,一向自称“教外别传” ,但是 ,其“牧牛喻”不仅来自大乘 ,而且与小乘也有关系。在此基础上 ,作者指出 ,后来佛教学者把禅宗的“牧牛喻”的渊源指定在大乘 ,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巩义石窟寺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石窟之一,它的开凿仅在龙门石窟之后,其形制也与龙门石窟有很大相似之处。当时,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从而形成了巩义石窟寺。在石窟寺中存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如帝后礼佛图等,但其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却更具魅力。飞天在我国佛教图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它的源起,传播到广泛流行,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传统思想、传统审美下演进的。本文将联系巩义石窟寺中的飞天形象,来阐释"飞天"这一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以及对于佛教及佛教美术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涅槃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意译“圆寂”、“灭度”等。原意是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后转为印度古代的一些宗教的专用术语。佛教建立后将其吸收进佛教教义里面而加以阐述。佛教认为众生既受烦恼和欲望的诸苦折磨,也受生死的束缚,涅槃则是对烦恼、欲望、诸苦及生死的最后的断灭,众生通过修行宗教实践,也就可以达到涅的境界。佛教对是涅梁。的解释很多,佛经记载有60多种,并且每个派别对此理解都不太一样,各有自己的说法。原始佛教认为佛陀强调灭的作用,把涅放在灭谛里面加以论述。涅槃是一种超越时空,超越经验,超越苦乐,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2.
以集安长川1号墓壁画为代表的高句丽佛教元素对“凉州模式”“平城模式”“洛阳模式”等北朝石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继承。通过将其与以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第169窟、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等为代表的“凉州模式”石窟的比对,显露出文化传播的痕迹。集安长川1号墓礼佛图布局、释迦主佛、飞天、供养菩萨等佛教元素已不同程度可见高句丽对北朝中原和河西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供养菩萨花蔓冠、莲花化生等在形态上反映了与西域的渊源关系。关于飞天,与莫高窟西魏石窟飞天存在诸多相似,与龙门石窟、巩义石窟、义县万佛堂石窟的飞天形态则愈加接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飞天这一中古时代重要的佛教元素在中国北方的传播和流变。  相似文献   

13.
说“三”     
“三”既可表示定数,又可表示约数,定数指确定的数,比如二加一等于三,四减一等于三的“三”;约数指不确定的数,又叫概数。表示约数的“三”,许多时候跟“多”相联系,我们一口气可以说出“三思而行、三令五申、推三阻四、一波三折、举一反三、三人成虎、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例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佛教是佛陀刨立的宗教。佛陀本名悉达多,公元前383年约80岁去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陀死后约100年,佛教教团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此后大约又过了100年,大众部和上座部内部先后分袭,派生出18部派,习惯上把上座部和大众部与派生出来的18部称为“小乘二十部”。小乘佛教中最有力量的一部是说一切有部。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是《大藏经》等。大乘佛教是在对小乘佛教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把当时在宗教界具有绝对权威的传统佛教即小乘佛教作为直接攻击的对象,在对小乘佛教进行攻击和批判的过程中,出现了《般若  相似文献   

15.
在佛教传播过程中,各流派明显地背离释迦牟尼学说,抛开早期佛教的宗旨, 使教义庸俗化、简单化,并造出许多偶像加以崇拜,佛学的哲理思辨荡然无存。尽管各派佛教 自称佛陀的真传,事实上都是释迦牟尼学说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95页:“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第69页又写道:“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书中显然混淆了“中国”和“中原”两个概念。因为,西汉时,佛教先传入西域,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臣伊存到长安,“口授浮屠经”,佛教才传入中原地区。“中国”与“中原”$陕西省商州市大荆中学@周永献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三级训练的第一级“观察”的系列内容里 ,“想象力”的训练是本级的一个重要环节。事实证明 ,学生的“联想”或“想象”力提高了 ,在作文三级训练的整个训练链条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且对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 ,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联想”“想象”的天空中翱翔呢 ?一、训练气氛的轻松愉快性想象力的开展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无拘无束、信马由缰的过程。压抑、沉闷、了无生气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是不利的 ,教师要把训练学生想象力的课堂气氛营造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生气勃勃 ,…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23页有“船飘到台湾”的用法。对此,笔者认为不妥,船到台湾,只能用“漂”,不能用“飘”。我们知道,“飘”和“漂”,念piāo时,都是动词,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事物所在的处所不同,移动所凭借的动力不同,当然piāo的对象也不同。“漂”的对象,通常是“船、球、木”等一类能浮在水面上、液体表面上;而“飘”的对象,是灰尘、烟雾、气球、雪花一类能浮在天空中的东西。“漂”的处所是水面上或液体表面上;而“飘”的处所是天空中。“漂”所借助的动力主要是风或液体的流动;“飘”借助的动力主…  相似文献   

19.
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5课第77页,出现了一幅河南洛阳白马寺的插图(如下图),图下释文为:“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以东12千米,始建于东汉,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现存古迹为元、明、清时所建。”笔者认为,依据现在的史料,释文中“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已不合时宜,换为“中国早期的佛教寺院”或“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会更合适。  相似文献   

20.
《文选与写作》第六册中因有《李龙眠画罗汉记》一文,所以在这里谈谈“罗汉”的来历。“罗汉”是梵文音译“阿罗汉”的简称。罗汉有十八罗汉、十六罗汉及五百罗汉之说。李龙眠的画依据十八罗汉说而成。其实十八罗汉来源于十六罗汉。他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六个弟子,是历史人物。佛教认为,一个人因为修行的功夫不同,所以取得的成就有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便叫一个“果位”。“阿罗汉果”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罗汉则低于佛、菩萨,是第三等第。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