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和茅盾分手之后△:你和茅盾分手后,你们的“四年之约”钟嵘怎么破灭了? ○:我回四川后,一直在病中,持续了近3年。他开始还有信寄给我,“九一八”事变后,就渐渐少了。记得最后一封信是寄到重庆的,内容是谈上海文艺界的情况和政治形势,一点儿也没说起我们的“四年之约”。这封信我把他署名“德君”交《新蜀报》了,他们可能发表了,你可去查一下。我是等了他4年。4年期到。没有重好的希望才又和别  相似文献   

2.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的他,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而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先任命李密为“郎中”,后又任命他为“太子洗马”。晋武帝之所以邀请李密任官的主  相似文献   

3.
一、生平事迹陈弘绪字士业,江西新建县人,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之子。他从小侍候父亲于官邸,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每天晚上,不是“课艺”,就是“读史”,常常至“漏下二鼓”,喝一杯暖酒,“然后就寝。”这就对他的成长,也为他后来“操笔为文章,伸纸万言,今昔巨细,悉包罗而胪列之”,并“烛跋而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陈弘绪与湖广左布政使熊宇奇之子熊伯阳等人在杏花楼(今南昌水观音亭)结社,名曰“杏花楼社”。同年,又加入了万时华等人创办的豫章社。从此,他与诸友“日夜讲习”,学业更加进步。与同邑徐世溥、罗光春当时并称“佳公子”。  相似文献   

4.
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受封之地。为谋求发展,他深谋远虑逐渐吞并周边多个小国。后其子武公助平王东迁,占领了虢、郐二国的十邑之地,定都在桓公经营的郑父之丘,即今新郑市所在地。50年后,郑国“初霸中原”,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争霸战”。  相似文献   

5.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进而纵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者李大钊在一九一六年发表的《青春》一文中的一段话。他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喊出了时代的呼声,他要求打破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文化,从腐朽的封建思想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他呼吁青年们“前进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新青年》第二卷第四号)到了一九一九年,李大钊就明确地指出,“现在的时代是解放的时代,现在的文明是解放的文明。”(《新潮》第一卷第二号)过了一年,他更进一步认识到:“一切解放的基础,都在精神解放”,“所以我们的解放运动第一声就是‘精神解放’!”(《李大钊选集》第三○九页)陈独秀在一九一五年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也曾提出青年自求解放的问题。他说:“解放云者,脱离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他在总结近世欧洲历史经验后提出,“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他希望青年从“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思想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教育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陶行知。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位毫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江泽民同志也称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之学校观》、《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创造是中国教育之完成》等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从1927年起先后发动四个教育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教育运动。这些运动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濠梁之民”、“淮右布衣”参加了元末群雄起事的行列,花了十六、七年的功夫,收拾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劲敌,推翻了元王朝,做了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举贤任才,立国之本”的重要性。①他说:“贤才,国之宝也。”②“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③建国之初,他根据往古“选贤与能”的“治国之要”,通过荐举、办学、科举三条渠道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大批贤能之士。其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陈独秀思想的发展变化时,国内研究者一般都把他从“一九二九年开除党籍至一九四二年病死这段时间”,看作为他一生政治思想经历的最后一个阶段,名之曰“陈独秀后期”,并称这个时期的陈独秀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背叛者”。这样笼而统之地为后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人,儿时的他是长辈们口中的好孩子;读书后的他是国内高校的高材生;赴美留学后回国的他,让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这个拥有如此传奇人生的他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科研大家——钱学森。钱学森如此辉煌的人生与他恪守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声音     
钱理群“告别教育” ——任教50年,钱理群在教师节前夕宣布“告别教育”。从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学教育十年,试图“改变人心”,却屡战屡败。他用“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来形容应试教育的坚固,“现在不是教育大可作为的时候。”他的告别语听来沉痛,但在和年轻的教师们说再见的时候,他又忍不住给他们打气,“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相似文献   

11.
王维少年便有积极出世之心,又一生参就佛理,遭诸多打击后生出出世之念。后受南宗禅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亦彼亦此、非彼非此”的“引儒入禅、以禅化儒”之思想模式,并以这种模式来解决他入世与出世思想之矛盾,而这种模式真能让王维达到“何往而不适”之境界吗?王维既想有儒家的事功作为,又想“空”物“空”心,保持出世之超脱,这是根本无法办到的。理论上他能做到引儒入禅、以禅化儒,可实践上他却永远不能完全做到“何往而不适”。  相似文献   

12.
公孙龙及其学说已被歪曲、冤枉两千年.和他同时而反对他的观点的人,还只说他是“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是“辩者之囿”.经过秦始皇焚书和汉武帝独尊儒术,他的学说成了“无道理之较,无益于治”,“术异圣人”.到了现代,公孙龙及其学说又成了“差不多只是为辩察而辩察,观念的游戏可以说登峰造极”,(见《十批判书》)“真正集  相似文献   

13.
1995年9月。太原。 一位来自农村中学的普通教师,令人羡慕地登上了“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领奖台。他执教的《白杨礼赞》一课,赢得了与会500多位教师及专家的一致称赞。 他,就是天津市大港区苏家园中学的赵福楼。 熟悉他的人都说,普通而不甘平凡的白杨树,正是他人格的生动写照。 一、苏家园是不“毛”之地,他却在这里做上了“植树人”。 1985年8月,18岁的赵福楼,中师毕业后来到了苏家园中学。 说苏家园是不“毛”之地,有两层原因:一是这里土地盐碱,不见树木;二是此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师  相似文献   

14.
一以文化成绩的高低论英雄,由此,我国出现了5300万之众的“差生”。■他的名片背后印着“向洋眼中无差生”,他专收班级排名后20名的学生“择差教育”。300名各式差生,在“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受训一年后,发生了难以置信的巨大变化。“差生”真的差吗?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要误多少子弟?  相似文献   

15.
一1922年,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不过他当时称之为“致动用”、“意动用”:他动字以外之字,变为他动,而特含有“致然”或“以为然”之意者,含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一册《原君》这篇课文中有“比之如父”这句话。“比”,动词,作谓语;“之”,他,代君主,作宾语;“如父”是动宾词组,作补语。对译为现代汉语便是“把他比作父亲”。对译后,原句的宾语“之”,变成“他”,与“把”组成介词  相似文献   

17.
荀子同孔、孟一样都欲法先王,复三代之古,但其复古的方式却大不相同。他反对孟子的人性本善说,否定了孟子提出的以复人善性、行仁政为核心的社会拯救论。他认为在“先王”与“后王”之间存在着一个千年不变的“道贯”,即礼法、制度。因此,他提出了“法后王而一制度”的复古方案。将礼法、制度这些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的“王道”视为所欲恢复的“王者之制”的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这正是荀子复古论的特色。荀子的“王制”复古论建立在把三代之道、后王之法理想化的基础之上,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以三代礼法为核心的等级制度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8.
自1903年以后章太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研究逐渐从自然科学知识转到了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在IAn年东走日本后,他对西方近代的哲学、近代社会学和近代政治学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西方近代的哲学家中,康德的哲学思想对章太炎影响最大。章太炎在论及“种子”之说时,他所用的“种子”或“原型观念”等概念与康德所说的“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和“知性的纯粹概念纯粹范畴”是完全一致的,从认识论而言都是一种唯心论的先验论。章太炎欣赏康德关于‘迫在之物”的诠释,他认为‘惊德见及物如,几与佛说真如等矣。”①康德以‘怕在之物”为万…  相似文献   

19.
王充     
王充字仲任,东汉初年人。生于公元27年,卒年约在公元100年前后。他是我国汉代大唯物主义哲学家。著作甚多,但大都佚失,传留至今仅有《论衡》一书,廿余万言。主充在反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以及当时流行的识纬迷信的斗争中建立了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著作很富有战斗批判的精神。他在自然观上提出天地是物质的实体,而物质性的“元气”是自然界原始的物质基础。他说:“天之与地皆体也”。①他用地体形象地比喻天体,说天有列星犹地上有宅舍一般。③他说天和地都是“元气”构成的:“天地,含气之自然也”。③自然界的万物又都是秉受  相似文献   

20.
关于周勃“重厚少文”的说法,纵贯自汉以来之古今,横溢九洲四海之华夏,其根据是,汉高祖击黥布为流矢所中,医不能治,快要死的时候。书载吕后曾经问他:“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他说:“曹参可。”又问以下何人,他说:“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因系汉天子说过的话,于是史官录之,民间传之,《史记》载之,《资治通鉴》袭之,以迄于今。这之后有了陈平和周勃合谋诛灭诸吕,安定了刘氏天下。 汉高祖以识人见长,识张良,识韩信,识帮助他识韩信的萧何。然则这是来源于当面实践体察之功。至于识周勃于本人生后若于年形势之变迁,果能金口玉言而中,岂不怪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