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待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现在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考量、鉴别,我们不能因为鲁迅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便认为鲁迅作品在语文教学上也具有同等的地位。另外,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性,否则,一些不适合中学教学的鲁迅作品选入课本,就可能会出现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尴尬情况。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数量较多,对青少年影响很大。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对鲁迅作品教学存在解读的概念化、模式化现象,导致中学生对阅读鲁迅作品兴趣不高。在美国,鲁迅作品也作为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但美国鲁迅作品在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运用和练习的设计等方面与我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鲁迅作品教学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提起鲁迅的作品很多人都头疼,关于中学课本是否删减鲁迅作品已经争议很久了。有人认为鲁迅作品晦涩难懂应该删掉,有人支持鲁迅作品,认为是国学优秀文章应该弘扬。现实中也有很多教师对鲁迅作品的教学感到无奈,结果出现了一种学生不爱学,教师教不明白的现象。总结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关于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有以下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数量较多,对青少年影响很大。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鲁迅作品教学存在解读的概念化、模式化现象,导致中学生对阅读鲁迅作品兴趣不高。在美国,鲁迅作品也作为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为此,本文对中美两国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差异作了比较,并对改进我国鲁迅作品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鲁迅已经成为雅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在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一种有关鲁迅作品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致力于鲁迅研究和中学语文教育界的互融互通。2009年有关鲁迅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关于大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本文注重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李干 《考试周刊》2012,(55):37-37
学习鲁迅作品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加之鲁迅作品本身的深奥性,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把鲁迅作品教学好.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去探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品被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不下十篇,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妙的艺术性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受到教材编辑者的偏爱。但奇怪的是绝大多数中学生提及鲁迅作品,往往是一言以蔽之:“麻烦,搞不太懂。”教学中读也读了,背也背了,讲也讲了,学生的印象依旧很淡漠,实用价值则更是廖廖。究其原因,一则鲁迅其人其文具有异质性,学生的阅历、见识、知识储备,与鲁迅作品在认知结构上有断层,再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极大缺陷。关于前者,只有呼吁有关专家在选择范文时多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至于后者,即具体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有花心思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晨报报道,北大教授、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在接受专访时认为,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鲁迅,真正影响鲁迅作品被年轻人理解的,也并非鲁迅作品本身,而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思潮,是教育方法等。钱理群说: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品自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以来,关于鲁迅作品教什么、如何教的争论在教育界便从未停止。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通过科学安排鲁迅作品分布,更新教材编排体例,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了可探索的鲁迅作品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其中争议之一就是关于鲁迅作品该不该选和怎么教的问题。教师觉得鲁迅作品难教,学生的感受就是鲁迅的作品难学,体会不到鲁迅作品的美。专家们开始考虑在中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中减少其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再也看不到鲁迅作品的价值和魅力。近几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惧怕鲁迅作品教学问题,似乎是阻碍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接受鲁迅作品,关键还在老师身上,老师要把学生引入崇高的美的意境,使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这样才不惧怕学习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李燕花 《学苑教育》2012,(21):77-77
鲁迅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堪称经典,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百读不厌,经得起时间考验。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十分丰富,学习鲁迅作品,有利于中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培养。但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起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大家普遍的认识就是,鲁迅的作品难教、难学。当前有几句流传很广...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鲁迅作品作为中学语文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在改革之列。在教学中还原鲁迅,还原文学。让学生充分感受鲁迅作品的思想艺术性,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是现阶段最需要我们去做的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出现的篇次较多.鲁迅的作品也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多年来,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上过份强调其政治思想意义,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意识的提高,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教学应采取多元的开放意识,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鲁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有丰富多彩的立面人生,既有冲锋陷阵民族脊梁的刚性,又有寻常之人纯朴的柔性,同时也有凡人所难免的缺憾。前者是我们曾经一味抬高的,后二者则是我们一直淡化回避的,这样都不利于当今青少年正确认识鲁迅。作为认识鲁迅的主要载体——鲁迅作品,其担负着引导青少年学习鲁迅的重要使命。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搞好鲁迅作品的教学,必须打破陈旧的思想桎梏,从鲁迅各个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鲁迅的本真,还学生一个真实的鲁迅。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发扬鲁迅的思想文化遗产,进一步提高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质量,使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鲁迅作品真正成为今天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当今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一课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本文仅就加强中学鲁迅作品的系统性教学问题,试作一些探讨.我们对中学鲁迅作品进行整体审视,不难发现:鲁迅作品贯穿于中学阶段的各册语文教材之中,体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写作时间既有前期,也有后期.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为教材的二十多篇鲁迅作品,几乎包括了鲁迅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它们粗  相似文献   

16.
自从鲁迅作品进入教材以来,不能不说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十分重视关乎教学问题的处理的。我们通检了有关的目录或索引,这方面的资料也确实不少见①。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有关鲁迅作品教学方面的研讨,经验型的偏多,原则型的偏少;实践型的偏多,理论型的偏少;教学型的偏多,学法型的偏少。这一多一少,也就造成了目前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有记者进行调查,高中学生喜欢鲁迅作品的只占 15%。课本中最讨厌的人居然是鲁迅!②许多经典性的鲁迅作品难于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之中,长此以往,乃至有相当一…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中选入鲁迅作品最多,学年跨度也最长。从初一到高三均有。在教学中,鲁迅作品反复出现。教材本身要求我们,对鲁迅,不能如介绍一般作者那样去介绍,对其作品,也不单单是讲好、学好某一篇就行。不论对作家还是对作品,事实上存在一个不断熟悉、不断认识、不断理解的过程。从另一方面讲,所造作品量大,时间跨度长,又为我们提供了选择适宜的方法从事鲁迅作品教学的宽广天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今中外所有作家,没有谁可以与他并提: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的作品最多。一些作家在谈及鲁迅作品对自己的影响时所举篇目,大抵不出中学语文教材的范围。一些鲁迅研究工作者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几乎都讲到中学语文教师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在宣传和普及鲁迅作品,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学语文课堂成为传承鲁迅这笔宝贵的民族精神遗产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将成为全民族绝大多数人认识鲁迅、走向鲁迅的主渠道,同时,也是中国知识界认识鲁迅、走向鲁迅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对于鲁迅作品教学中的任何问题都不应轻视和忽视。然而多少年来,鲁迅作品的时代语言问题经常困挠着我们的学生,影响着我们的鲁迅作品教学,这应该予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本的选目上,似乎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比鲁迅的作品引起更为旷日持久的争议。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迅的作品越来越被一些老师视为教学的"鸡肋",终于在此次某出版社新版的语文课本中,《药》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被删除,如今学生课本中的鲁迅文章已经所剩无几。一部分人拍手称快,认为删减鲁迅作品是适应了时代;也有一部分人愤而高呼鲁迅文章的"下岗"是中国语文教育的悲哀。应该说,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是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任何言论而发生动摇的。作为教育者,我们无权干涉学生们对鲁迅的看法是褒是贬,但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将自己的态度建立在对鲁迅作品充分的认识和解读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地跟从个别言论者人云亦云。很多老师反映"学生不喜欢鲁迅作品",但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真正"不喜欢"鲁迅作品的人是谁呢?听听刘发建老师与鲁迅的故事,如果我们希望改变学生们面对这颗伟大心灵的尴尬态度,需要首先做出改变的也许正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