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是新课标下语文教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统计发现,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拥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国学内容,表现了弘扬传统文化、承继民族精神的多重主题;时代使命与科学选文,是使得教材进一步完善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肩负着继往开来的责任。在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渗透地方历史,打造特色课堂势在必行,这是课标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条由洪荒远古向遥远未来不息流淌的生命河流。语文浓缩着历史文明演进的深厚内蕴,吸纳着时代生活变迁的多彩生命,潜藏着民族文化嬗递的神奇基因。语文犹如布帛菽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犹如阳光清风,与我们的人生历程相始相终;语文犹如茶酒诗画,提升着我们生活的质地,生命的品格,并在精神维度上指向我们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的国力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文化进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开始更加地重视传统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小学的教育过程被称为奠定基础的时期,而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要发扬传统文化要从小学语文阶段入手。本篇文章就是以小学的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建立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以及结合语文教材案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和开展实践活动,加深民族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最终得出民族文化在小学语文的融合是为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可以从根源上抵制西方文化的入侵,本文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思维、价值观念是一体的,语言是文化的根本,文化的核心亦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文教科书是书面语言,这种语言必定体现或从属于特定的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文化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空间上可分为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从时间上可分为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乃至更为具体的不同时代文化;从同一社会中拥有特定文化的人群方面,可区分出不同阶级、阶层的文化(如上层阶级文化、下层阶级文化、工人文化、农民文化等)。本论文仅从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及具体的不同时代文代的角度分析现行语文教科书的文化构成。教科书尤其是语文教科书承担着传递与  相似文献   

6.
<正>一、语文教育的本质与灵魂语文教育是民族文化本质和精神灵魂的教育,是民族生命形式和生活语境的教育与传承。语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塑造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心灵,传承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可以说华夏民族的文化本质和文化根基就诞生于"甲骨文"中。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从诗经到现代文学经典都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表达,语文蕴含着民族气质和民族品格,语是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基本表达,是每个民族所特有的和唯一的,文是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星空之所以熠熠生辉,在世界文化天空独树一帜,便是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夺目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国学热潮与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不断兴起,奔涌向前,将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走出一条与时代教育相契合的新道路,便成为众多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这种情况下,笔者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四点入...  相似文献   

8.
<正>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在国际活动过程中大国形象的初步建立,在世界舞台上掀开了中华民族崭新的一页,与此同时,对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大众呼声越来越高昂。因此,教师应站在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时代教育职责基点上,积极为小学生输送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与民族艺术,实现对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信仰的传承与弘扬,帮助小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效承载,能够成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科学提升的重要教育资源,因此,诵读国学经典能够成为小学生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方式。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使语文教育不单单是一种知识体系,其中还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在高中教育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魂在人间>以其鲜明的时代感,独特的表现视角和汉语言形式,揭示了改革开放时代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哈萨克民族的情感与历史运命,力求一种现代意识与民族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把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中。这样不仅扩充了语文知识面,更符合语文作为母语的一面。一、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解读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教学是传递文化、弘扬文化的一种形式,所以由此可以得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就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换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中国古典文化体系、中国社会历史顺利传递的一种形式。2.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新儒学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儒学在现代条件下重新肯定儒家的价值系统,强调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力主返本开新;强调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一面,力主弘扬传统文化;强调哲学的超越功能,力推道德理想主义。这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我国教育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民族教育,吸取西方教育的精华;必须积极地革新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必须以育人为本,加强人文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发展的历史、记忆,又是属于独一无二的宝藏。每个人对传统文化都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爱护它、保护它、继承它、发扬它。小学语文教育主要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引导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这些核心内容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息息相关。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中,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性与民主性:两种维度的国家认同教育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水兵 《教育学报》2013,9(1):21-26,36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融合体。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认同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前者以民族历史、文化、语言认同为核心,涉及共同血缘、地域、历史等文化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后者以宪法认同为核心,涉及人权、民主、法制等共同政治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两者共存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建构过程,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良性互动,应有机地统一起来。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走向宪法爱国是时代发展趋势,民族品格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仍然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公民教育在两者张力之间培养既有民族品格和民族性精神,又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理性爱国公民。  相似文献   

15.
正多年来,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把本土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大力实施成长教育,高标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推进内涵发展,高水平推进特色发展,打造涧西教育之魂。一、融合文化"融"是先贤董仲舒一贯倡导的主题,是华夏传统文化魅力所在,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体现的是有容乃大的气度与胸怀。融合文化则是在民族相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历史积淀与现代国际视野的交融,以及地域文化交融的前提下应运而生。它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的准确概括、不竭动力和最终目标。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传统文化期、现代文化的继承,在当代语文教育期,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是语文教育发展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语文带给了学生什么?这个疑问也许是每个语文老师心灵的痛。面对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有些麻木的眼睛,面对一篇篇足以使教师写作水平下降,且平淡苍白的作文,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深思。勿庸置疑,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包蕴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智慧。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球化的产物,全球文化既有趋同、一体的一面,也有差异、多元的一面,是“全球性与在地性的对立统一”。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教育,一方面要进行跨文化的国际教育,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对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的自觉性,牢固民族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进步,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改造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必须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引领下进行.因为,民族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母体和源泉,而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要义的凝聚,并且是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持续发展的精神向导与动力之源.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改造提供精神资源、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20.
语文带给了学生什么?这个疑问也许是每个语文老师心灵的痛。面对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或有些麻木的眼睛,面对一篇篇足以使教师写作水平下降,且平淡苍白的作文,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深思。勿庸置疑,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负载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包蕴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智慧。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表现在文化方面,它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上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当然,知识,技术都非常必要,但是只有知识,技术而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