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工智能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准分发、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化的同时,潜藏着削弱教师角色、加大育人难度、隐私泄露和技术伦理等问题。为此,要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因势而进,明确教师育人地位,打造智慧育人队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育人过程人文化;顺势而为,加强技术监管,防范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使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探索"一主两辅、三风育人"模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化、第二课堂的德育化,构建课程教育模式;以"教风引领、学风养成、军风塑行",构建管理育人模式。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和青年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资源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互联网+”大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顺势而为的有效路径。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要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厚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底蕴;要拓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信息化载体,打造新型学习共同体;要深化馆校融通,构建协同联动的信息化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4.
“三全育人”旨在建设一种多主体参与、多模块互动、多功能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基于现实维度出发,网络空间因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连接性、融合性优势,是“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的理想之地。然而,现实中的网络空间并不具备思政育人的自主动机,且网络传播缺乏监管、思政资源泥沙俱下,需要按照“三全育人”需求进行重构,才能保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效性。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扁平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和联合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全员化、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协同,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如今,人类社会逐步迈向5G时代,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科技将不断与教育相互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会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逐渐向"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大数据+教育"等方向发展。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对象、教育者、网络育人平台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教育环境趋向智能化、教育对象的学习趋向自主化、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趋向信息化和教学方式趋向综合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需推进"新兴科技+教育"工程、丰富实践育人形式、构建新的"隐性和显性"结合的模式、打造网络育人"一体化"大平台等,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主旋律短视频紧扣时代主题和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弘扬社会公平正义、传递拼搏奋斗正能量,又符合大学生社交、学习需要,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可能。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阵地、创新育人范式、提升育人效果,培养大学生国家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主旋律短视频可通过推动“单一视听”向“全身沉浸”变革、“情感脱域”与“角色共情”融合、“价值引导”与“行为生成”共生来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为实现主旋律短视频高质量赋能,可从内容辨析、主体联动、情感共振、价值塑造等四方面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新商科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高校推进立德树人的应然选择,已具备一定的思想、制度和实践基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尚未成形、各要素协同不足、新技术融合不够、新商科特色缺失,通过目标赋能、资源赋能、制度赋能,构建以校本特色为立足点“、一核多元”育人主体参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重大创新。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变革、激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在动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认识层面、技术层面、融合层面的现实难题。为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亟须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思维,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数据应用能力,构建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也进一步推进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立体化升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该围绕构建富有时代特色、满足受教者需要、符合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发展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质化的引导性场景而展开。因而,明确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场景的基本含义与时代价值,深刻解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场景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场景建构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0.
将场景化教育有效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表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元互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改进,然而,场景化教育或将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核、削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深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误读、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因此,要坚持主流价值观在场景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构建符合大学生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场景运用和感知能力,营造共情共鸣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氛围,提供相对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搭建资源,以实现场景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融合运用,着力提高思政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锻炼身体,提高机能,增强体质和培养品德的活动,不但具有科学和艺术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父亲是不亲自教育子女的,父教的施行更多的是假母氏或母族之手,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二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有关。母教与父教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来说,母重身教,父重言教,母教偏慈,父教偏严,但无论母教还是父教始终不离义方二字。  相似文献   

13.
英国教育评价体系在保障英国教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组织建设注重“独立”、评价工作强调“专业”、评价重点落脚于“内涵”、结果应用突出“高利害”、评价过程实现“开放”等特点。借鉴英国经验,我国教育评价改革要加快建立独立评价体系、构建评价管理专业模式、促使评价重点从规模向内涵转变、形成强有力的评价结果应用机制、提高评价体系开放性等措施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ospects for education over the next decade in the context of an analysis of the last fifty years of conflict and consensus over education policy. It begins with a look into the future and then turns back to 1944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under the Butler settlement. It then examines the pressures which broke up the Butler settlement and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market revolution of 1988 to 1994. It argues that in 1994 the education system stands at a turning point where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choices have to be made. If good policy choices are made in the next two to three years it argues, then the education system has the potential to achieve very high levels of success within the next decade.  相似文献   

15.
丹麦是一个工、农业生产都较为先进 ,教育也较发达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实施义务教育比较早的国家 ,而特殊教育的水平在欧洲各国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当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从丹麦的教育、特殊教育和特殊师范教育三个方面入手 ,简要地阐述丹麦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我国特殊教育的进步提供一些参考 ,提高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罗璇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3):117-120
混龄教育因其在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和谐发展中具有的优势而在发达国家广泛开展。在我国,混龄教育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系列举措以及混龄教育已经取得的实践成果,势必推动混龄教育在中国的普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混合与在线教育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引发K-12教育系统的变革,认识国际K-12混合与在线教育的推进现状并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美国K-12在线教育国际联盟副主席艾雷森·鲍威尔博士围绕K-12混合与在线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模式、市场机制、资助模式、教师发展培训等普遍性和根本性问题。在美国及全球多个国家,K-12混合与在线教育在教育市场中利用竞争优势满足了受教育者的需求,提高了教育服务的活力和质量;基于绩效表现评估的资助模式是国际K-12混合与在线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混合教育更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所采纳,而全日制在线教育则更受有特殊需求的学习者青睐;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教师培训以及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等问题是影响K-12混合与在线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体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被纳入德育系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相对弱化的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愈显重要。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进而对目前的现状以及对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基层教师角度探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三改”问题。“三改”是改革的基本性问题。为什么改?教育评价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改什么?当前最需要改革的是教育评价中的行政化问题;怎么改?让教育评价回归到评价教育科研成果内容本身。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展创新高校创业教育,快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笔者根据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学生等方面对创业教育的需求,结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实行九个有机结合的教育方法,对改进创新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与创业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