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设计的研究:正在兴起的学习研究新范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研究方法论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教育学界所受关注与日俱增。它聚焦于自然情境学习的理解和有效学习环境的设计,通过迭代式的设计探究将理论与实践连接起来,是理解教育革新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重要方法论。它是教育中的设计科学,是一种机制性研究、发展性研究、应用激发的基础研究,产生的"境脉中的理论"为促进持续的教育革新提供了解释性框架和设计原则。国际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表明,基于设计的研究将为教育研究走出理论创新与实效不足的困境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2.
学习科学新进展系列文章分别从学习科学的发展史、主要的八个研究领域、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等方面,系统地报道了国外学习科学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文章首先对已发表的系列文章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与回顾,并对近年来学习科学研究的项目与成就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科学研究的典型特色以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学习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学习科学在研究方法论上的一个重大创新.本文以"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两大先驱及其经典研究为线索,追溯了其孕育与诞生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从两大教育研究传统的碰撞与融合这一角度解读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基本特征、理论框架与关键范畴及其背后的工程学隐喻,最后展望了"基于设计的研究"要想成为一种成熟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理论,该理论在丰富教育信息化内容的同时,从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跨文化教学与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界定相关概念,就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教学系统设计视角分析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DBR)在跨文化网络协作学习设计中的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5.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学习科学在研究方法论上的一个重大创新。本文以“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两大先驱及其经典研究为线索,追溯了其孕育与诞生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从两大教育研究传统的碰撞与融合这一角度解读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基本特征、理论框架与关键范畴及其背后的工程学隐喻,最后展望了“基于设计的研究”要想成为一种成熟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作为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的新发展,基于设计的实施研究(Design-based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DBIR)是一种试图确认教育研究与实践之间新型关系的方法论。作为设计研究、评估研究、实施研究等方法的后继者,DBIR的特征在于它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解决实践中的迫切问题、对迭代性的协作设计的强调、对通过系统化探究而形成与课堂学习和实施相关的理论的关注,以及对组织持续变革能力的促进等方面。因此, DBIR在针对实践问题来形成有效研究项目、为政策制定和改进提供充分证据、培养教育系统内部组织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学习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着眼于从不同的人(儿童及从业者等)及其所处的不同场景,来揭示人类学习的复杂机制,以建立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系统知识体系。近十年学习科学研究发展迅猛,许多成果已为教育研究者所接纳,研究方法也被应用于课堂及非正式学习环境的设计与研究,从而逐步形成了教育领域的学习科学研究,以系统地揭示多种情境和目标领域中学与"教"的关系。国际上,学习科学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素养"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的关键基础,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政策引擎。  相似文献   

8.
当前,关于“设计研究”的描述来自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其术语和概念林林总总令人困顿。研究表明,“设计研究”作为教育研究新范式肇始于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从这一学习研究原初视角来探求“设计研究”的本源概念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几种研究方法之差异,对于帮助我国研究者和实践者真正理解和掌握该研究范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静 《学科教育》2002,(8):23-26
本从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创新教育的概念入手,指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焦点,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这三个体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纬度,其实现都依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参与。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出发,提出自学习科学创建以来,学习研究在三十年间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向。第一次是让学习研究“立地”的“方法学转向”,以“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提出为标志,缓解了百余年来教育学与心理学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学习研究走向统一提供了一个“脚手架”;第二次是让学习研究“顶天”的“基础研究转向”,以教育与认知神经科学崛起为标志,向基础研究下沉,并对实践产生了正反两方面影响。现在即将迎来第三次重大转折——学习研究的“工程转向”与学习工程的崛起。该研究提出,要从前两次重大转折中把握学习研究的未来走向,推动学习工程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既要基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工程隐喻,实现科学思维向工程思维的转换,促进学习研究中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体化发展,又要直面学习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应用实践转化面临的挑战与伦理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予的力量跨越二者之间“过于遥远的桥”,从而缓解“顶天”与“立地”之间重新浮现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启动与推进,离不开党的政策指引。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的颁行,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发展的深谋远虑和系统部署。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依然任重而道远。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需要有对教育政策更良好的理解与执行。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改革不能回避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改革不能回避历史,回避历史的教育改革是很难成功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明确自身和教育问题的定位,发挥传统的力量.为此,教育改革者需要与历史研究者合作,彼此借重,相辅相成,坚守正确的历史态度和历史精神,全面深入地认识和准确地理解历史,以把握未来,开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环境中“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信息化环境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何在此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一直是困扰高校教师的难题。文章立足于教学实践,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探索的成果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几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设计研究”的历史追溯与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对设计研究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历史追溯,并对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作了概要阐述,旨在提供了解和研究的基本线索,以促进该研究方法论在我国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传播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2002-2017年间美国教育和政策研究领域中12种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类型和发表要求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基于美国教育政策领域中循证研究兴起的背景、证据类型和证据链检验标准,提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和研究过程中应重视循证研究理念,提高教育决策质量;加强教育政策智库建设,保证高质量的政策证据;政策类学术期刊重视循证研究,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并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和创新成为关键。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崛起,学习科学关注的主要关键问题是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如何设计有效地学习环境促进深层学习。通过综述学习科学关于这三个关键问题的研究,结合我国新颁布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在学习科学指导下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如何结合混合学习环境开展深度学习活动,目前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尚不明确。研究依据并拓展尼尔森·莱尔德的深度学习理论,设计了契约性、高阶性、整合性和反思性四类学习活动,构建了“四阶三环”干预实施模型,并以“教育文献检索与分析”课程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科核心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协作、沟通表达、学习毅力等关键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结构的发展。但是,学生认为深度学习活动具有一定难度,负担较重,对各类活动的价值认知亦存在较大差异。最后,研究从判断标准、条件创设、成果产出和科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混合学习环境下有效开展深度学习活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Based upon the Fundamental Law of Education, Japanes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has long been a source of pride for the country as a result of the high school participation rate, the homogene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However, the confidence of the people in its schools is now showing severe signs of strain and fatigue.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many reports about the growing seriousness of a number of educational problems having to do with young people in their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Since the mid-1970s, a number of problems have been highlighted. They include violent behavior, juvenile crimes, bullying, refusal to attend school, dropping out at secondary level of education, and corporal punishment. Against the above background, based on recommendations from such advisory bodies as the Centr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Refor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XT) has adopted a range of policies and launched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reform programmes. For instance, what is called “Rainbow Plan”, based on the final report submitted by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Reform, provides the country with basic guidelines for the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near future. Role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making policies have been of significance. Research initiat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 (NIER) and 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s (NFERI) is an example of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qualities in the countr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0.
"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问题。全面梳理、分析教育评价政策的现状和问题是破"五唯"的前提条件。研究基于2010年-2018年《教育部公报》中有关教育评价政策的文本数据,运用SPSS16.0对其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教育评价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改革逻辑链条。通过文本与实践"对话",研究揭示了教育评价改革中一些关键环节"硬约束"不强,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不充分,教育评价相关主体缺位等问题。研究建议聚焦破"五唯"主题,加强政策有效供给和专项督导;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解决好学校内外部评价主体"缺位"问题;把学校教育评价制度建设作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