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问题情境实施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化学问题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和创造学习,推动创新思维的培养.据此从问题情境下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优势切入,概述了高中化学问题情境的构建原则,针对性探索了问题情境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妙趣横生,使数学知识真正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的思维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被教活,使数学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创设情境,引发思维的积极性;比较分析,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正反结合,培养思维的可逆性;拓展习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四个方面对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作初步探讨。1创设情境引发思维的积极性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学生有兴趣、有疑点的问题,创设思维的情境,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1.1设段引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在不超出大纲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深思,架起教与学之间的思维桥梁。如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情境探究式教学,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体验和探究中建构知识,让学生经历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以人教版“超重和失重”为例,阐述情境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通过实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起来创设思维情境 实验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因素,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一些与新知识有直接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疑问。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中,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组分别为5cm、6cm、9cm,5cm。6cm、11cm和4cm、7cm、12cm的木棒各自做三角形,学生操作过程发现二、三组做不成三角形,于是产生疑问,为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创设了思维情境。 二、揭露认识上的片面性,创设思维情境 数学中的有些图形和式子,学生已有感性认识,但还没…  相似文献   

6.
解题教学中如果把解题过程直接抛给学生,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惰性,产生思维定势,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往往束手无策.教学中设置悬念创设思维情境,给每个学生留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产生问题欲望,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吴一飞 《双语学习》2007,(10M):53-53
问题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内驱力,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刘娟 《教师》2013,(22):108-108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巧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营造氛围,让学生活跃思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巧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等都是经实践检验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渲染温暖和谐、充满自信、无拘无束的情境,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良好的情感氛围,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庞丽 《宁夏教育》2006,(7):80-8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直觉思维实质上是大脑的一种高级的理性“感觉”。它以极少量的本质现象为媒介,直接预感和洞察事物的本质。它是创造力的起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因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探索成功的乐趣。教师则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做到富于情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在设计《电和热》这节课的引入时,我设计了一个电热切割塑料泡沫的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泡沫切口;之后,请同学们讨论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这种模式教学的情境.创设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相当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讨论,希望能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确定探究目标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确定具体的探究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者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背景,由启发式讲解入手,设疑激趣,将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迫使学生进入思维阶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的目标,最后进行探究。还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发现的乐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一、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确定探究目标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思维是以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之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知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猜想、发现、要解放学的大脑,让他们联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  相似文献   

16.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特色的数学学科教学?我的认识是:结合学科特点,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基础,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一、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有各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  相似文献   

17.
张丽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2):185-185,187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新异的问题情境,提出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创设现实而又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理解建构数学知识。情境是沟通学生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以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情境的特点,适当运用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如何利用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呢?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五点看法。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欲望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创设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旧的知识去  相似文献   

20.
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模拟情境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既简单又便于操作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处在一个虚拟的情境中体验知识、获得感悟,简化了情境中非教学信息干扰,强化了数学问题的呈现,引发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课堂发展系统,形成有情感的、创新的、具有人文价值趋向的课堂教学。通过生活情境模拟感同身受激趣启思;类似情境模拟强化直观迁移思维;简化情境模拟去繁就简凸显思维;行程问题模拟演示体验乐学善思。让探究情境由俏变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