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相对于课本歌曲,学生更喜欢网络歌曲,更爱传唱网络歌曲,以致于影响了对课本歌曲的学习兴趣。这既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又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此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某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多种新奇独特的文化现象,网络歌曲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图通过网络歌曲的现状,从如何看待网络歌曲,网路歌曲缘何遭至官方责难以及如何遏制网络歌曲恶俗化现象等角度切入,剖析与网络歌曲相关的诸多问题,力求客观、公正的看待这一新兴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而网络音乐,也随之得到发展,成了网络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歌曲,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当然,这无疑对学校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碰撞与冲击,学生更多的喜欢网络歌曲而对音乐教学缺乏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顶住这一压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歌曲,力求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利用网络音乐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近日开展的“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教育部加强校园网和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大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加强上网教育和引导,为近1亿学生网民打好抵制网络侵害的预防针。  相似文献   

5.
桑娜 《阳光搜索》2005,(4):33-33
“用非主流的躯壳储存主流的音乐,用主流的音乐刷新歌迷的传统听觉。”——这是京文唱片对“龙宽九段”的定位,作为京文唱片2004年强力推出的新人组合,“龙宽九段”凭借自己个性十足的音乐风格,首支单曲《没有人会像我一样》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在中国歌曲排行榜上三周便挺进三甲。  相似文献   

6.
随着音乐传播方式变革,传统的唱片、MP3歌曲逐步转变为网络数字化传播,网络音乐侵权问题时有发生.寻找网络音乐传播侵权问题的核心,结合国内外先进治理经验,从上传端和下载端双重治理、引入互联网技术对侵权行为进行定位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健全对新生网络事物的法律体系,更好地保护互联网音乐版权,保护国家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音乐具有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力量,因此,可以通过愉快的音乐活动,借助鲜明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风"歌曲,是流行歌曲的一种,是新时代的中国音乐。何晓亮在他的《中国风音乐史》中是这样定义的:"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诗词、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法、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文化背景与现代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一、"中国风"歌曲融于音乐教学的必要性音乐教育所呈现的特点应是强调  相似文献   

9.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歌曲教学”“欣赏教学”和“音乐活动课”等三种课型,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此,笔者主要阐述歌曲教学的活动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这一阵子,一些地方兴起一场大唱“红太阳歌曲”之风。在群众音乐生活中,这应该是一种艺术审美意识的时空转换现象。随着市场上“红太阳歌曲专辑”盒带的畅销,各广矿企业,机关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中的欣赏课,是被许多教师大刀阔斧地“砍掉”的内容。但我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深切体会到:欣赏课如果开设得成功,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抵制一些不健康歌曲在校园中的流行,尤其对学生正确鉴赏歌曲的优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几点看法。欣赏的过程分为感官欣赏、情感欣赏与理性欣赏。在低年级阶段,应侧重于感官和情感的欣赏,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尤  相似文献   

12.
徐航 《华章》2012,(17)
在发展中国自己的流行音乐过程中,并没有衡量“中国风”这种新兴音乐形成的标准,所以造就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风”.而草根音乐家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对这种新兴音乐解释为: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对于这种新兴音乐,如果我们把任何含有民族元素的音乐都称之为“中国风”的作品,也许就自欺欺人了.中国现代流行的歌曲大都是基于西方音乐之上的,因此要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就需要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上,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歌曲,创作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音乐作品,使其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还记得那一盒盒磁带和一张张光碟吗?把它们放进唱机里,音乐便飘了出来。这似乎是很遥远的事了,如今人手一部音乐手机,连Mp3都过时了。给耳朵堵上耳塞,一路上,一个人沉浸在独享的音乐世界里。多亏了网络,我们有了更多与音乐邂逅的机会,也多得了网络,我们走入了一个“唱片已死”的时代。大众轻而易举地就从网络上下载了歌曲,谁还会为唱片埋单?难怪音乐人扼腕长叹:唱片已死。唱片业走下坡路,音乐人只有另辟盈利的途径,并进一步促进音乐版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国风"音乐与古风音乐两种具有浓郁中国特色歌曲的对比,发现古风音乐所有文本研读价值及声乐演唱特色,从寻找民族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来探究这种包含较多文人文化特性的歌曲,在最具"草根文化"著称的网络中走红的根本原因及古风音乐的自身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情感的语言”、“诉诸情感的表演”是音乐艺术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以“了解歌曲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歌曲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6.
古人在《乐记》中曾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萌芽期,言、歌、舞是同出一源的,都是“心”的产物,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再从汉语的特点来看,汉字它有声、有韵、有调,只须吟诵就可让人为之动容。古往今来,无论是谣谚、诗歌、词曲,大都能作为“歌曲”吟唱。从因乐音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词),到亦庄亦谐的“…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孩子喜欢流行音乐不仅仅是因为它流行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流行音乐里面有多种乐器的配合使用,以及一些特殊的音乐效果,特别是现代流行的网络歌曲,几乎全部是用电脑音乐做成的。这样的音乐使孩子们在听觉上感受音乐种类,节奏感强烈,再配合动感、漂亮、有趣、可爱的画面,这与总是跟着单一的钢琴学一首歌要有趣。  相似文献   

18.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冯班《钝吟杂录》云:“伶工所奏乐也,诗人所造诗也,诗乃乐之词耳。”诗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这在文学史上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远古时代的诗实际上都是歌曲,诗与歌是不可分离的一种东西。《诗经》中的作品也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故司马迁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墨子·公孟篇》也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而且《诗经》中的作品因其配合音乐的不同而各有特色,如“风”诗是配合地方色彩的音乐,“雅”诗是配合  相似文献   

19.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音乐兴趣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音乐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兴趣和“冲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把单调的音乐知识、技能,通过“趣味游戏”和“趣味竞赛”,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音乐故事、音乐童话、歌曲表演、舞蹈及律动曲中,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学生带到歌曲的意境中;用形象多彩的插图、幻灯,表达歌曲的内容、情景;用舞蹈、表演、游戏等方法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走、跑、跳、玩、追、捕、躲、藏,使他们在唱唱玩玩中,用身体的各部器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迅猛发展,通俗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起来,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们边走边唱着“F4”、阿杜、周杰伦、刘欢等演唱的歌曲,出现追求流行音乐的现象,有的学生还成为他们的“追星族”。一些学生对我说:“老师,您能教点课外的歌曲吗?”这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