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增强章可读性是个老话题,各家媒体都在不断做着努力。但是,随手拿起报刊一翻,还是觉得很多章枯燥无味。究其原因,编辑当然难脱其责,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重要的原因还在字记。如果说是因为记对新闻事业“心不在焉”,自然帽子太大;如果说写作功底差让读味同嚼蜡,这也牵强附会,其主要原因是记缺乏深入采访、缺乏新闻敏感、缺乏写作技巧,没有调动起周身的“新闻细胞”,让自己成为撬动章可读性的“杠杆”。对此,笔谈点浅陋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报刊上揭露批评性的文章容易引起读者兴趣,而正面宣传的文章,若缺乏可读性,很多人便不爱看。有的读者认为,正面宣传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脱离实际,不实在,不亲切,与读者离得远,八股味浓,这就不能不影响宣传效果。要提高宣传效益,就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我想,文章的可读性是否可以这样表述:有益、有用、有味,有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文章的思想内容好,还要讲究写作技巧,娓娓道来,使读者有兴趣读完,能解决问题,有所收益。有的同志把可读性偏重理解甚至简单地理解为趣味性,而忽视应占首位的思想性、政治性,这是一种曲解,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把外壳当成了实质,降低了可读性的意义。古人把写文章看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精心经营,反复推敲,务求尽善尽美。我们报刊的文章,会影响到千百万人的思想状态和情绪,不注意思想性、政治性,不把它与可读性联系起来,是不行的。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应力求做到: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3.
人们撰写、发表文章的目的,大凡为了让读者看的。一篇好的文章,只有读者看了、读了,才能对文中听阐述的观点,倡导的精神,宣扬的事迹,介绍的经验,产生实际效果和积极作用——或从思想上受到某种教益和启迪,或从知识上、经验上获得一定收获和满足,或在工作中加以采纳、应用和推广。而这种社会效果和实际作用,只能由读者本人来决定,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人们去阅读和接受。这正是一般文章同官方文件一个明显的区别。从这个意义讲,大力增强可读性,对于提高文章质量乃至整个刊物质量,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策划成为时下热词的今天,各新闻单位都把新闻策划提上了工作日程,这无疑对新闻事业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策划  相似文献   

5.
王艾 《出版广角》2011,(8):34-35
进入2011年,随着各类移动阅读硬件设备的推陈出新以及数字出版内容比例的不断加大,数字阅读数字学习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然而全球硬件商的蓬勃发展和资源集成商的摩拳擦掌,并未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数字出版内容不足与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阅读及学习需要相矛盾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同仁们常持这样一种观点:“小报”记者由于种种局限,要写出“大报”上那些具有全国影响的文章,不足不行,是很难!我对这种观点不以为然。当然也得承认,“小报”记者和“大报”记者相比,有很多劣势:区域小,视野窄,变动少,而且长时间呆在一个地方,没有了新鲜感,“新闻鼻”也容易失灵,很多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在眼皮  相似文献   

7.
提高期刊文章的可读性举例《机电信息》编辑部赵健为了提高期刊文章的可读性,应重视对标题和正文的编辑加工。现就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分述如下。一、加工标题时应注意的重点1标题忌含混不清和模棱两可某文原标题叫做“不回转气缸普通车床用气动夹具”。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8.
解琳 《中国地市报人》2012,(12):121-122
作为记者,在不同的人和事之间穿梭,写着不同的新闻。或者,停留在一个地方,专注于某一类事件。记者都承担着一种责任——事实的提供者。其实还有一种被忽略的责任,那就是记者也是故事的讲述者。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人理睬我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一位年轻的新闻界同行在谈到参加"走转改"活动的体会时说:到农村住了半个多月,新鲜事密集,可惜以往自己安于派定的"职教"这条线,如今对乡间政经社文诸课题下笔顿感陌生,暴露出知识不足,必须在各方面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才行。  相似文献   

10.
如今,假记者“骗吃骗喝骗钱”甚至“骗情”的事情越来越多,故而有人把冒牌记者称做“新公害”,也似乎不无道理。据《中国青年报》6月5日报道,李某冒充中央电视台记者身份,骗取他人钱财;任某伙同他人冒用中央电视台名义,以虚构的单位与他人签订合同,对外发包虚假工程,骗取他人财物共计18万元;苏某则故意非法刻制伪造“今日信息报社驻福建记者站”等媒体两枚印章,公然招摇撞骗。日前,三人在福建分别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如此多的假记者肆无忌惮地坑蒙拐骗,其劣迹到底跟时下一些真记者的言行有无关联呢?其实,说假记者的恶行是某些真记者的“影…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一般都有其可读性,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滕王阁序》那样容易啷啷上口的骈体,或者是感人至深象《祭十二郎文》那样的散文,读起来美不胜收,一唱三叹,可读性是很强的。但新闻报道不同,它是一种纪实的应用文体,要求简练明晰,叙事得体。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谓“记者”,是新闻工作者的简称,包括记者、编辑、主任、老总和其他在媒体工作的人们。河北日报离休老同志、73岁的老记者汤小薇,把她离休后10年(1989———1999)的作品集成了一本新书《平淡下的激荡》。我读了感慨丛生。我首先想到了人的生命史、人的事业史、人的行进足迹、人的耕耘与收获,乃至我们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到底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对待我们自己择定的职业,来度过自己归根到底并不漫长的一生。突然地想到一句话:“终身年轻”是记者。既然是“终身”,难道不是包括青年、中年、老年吗?怎么可能是“终身年轻”呢?…  相似文献   

13.
14.
记者之间以“写本报讯”互相自谦,差不多已是一个“惯例”。自己也曾如此,所以见怪不怪。最近看了两本书,都说到新闻语言。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个“惯例”中隐藏着一个错误的信息:“本报讯”不难写,写“本报讯”没意思。 我看的一本书是《董桥小品》。这些小品都是董先生在报纸上发表过的,差不多全部是关于语言的,其中一大部分谈新闻语言。在谈及施蛰存的一篇文章中,说施老先生曾有过“古有春秋笔法,今有官僚词汇”的话,并列举了施先生看不惯的一些官僚词汇,计有“有一定的贡献”、“基本上是正确的”、“可能有些问题”、“有相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等等。董桥先生联系到报纸上的新闻作品,然后说:“新闻单位对语文的建树和摧毁,真的是‘有一定贡  相似文献   

15.
报人办报,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人看,最好是愿意看。而愿意看的前提是你的报纸得招人看。很遗憾,读者的阅读需求是无止境的。所以,从报纸诞生那一天开始,报人就一直琢磨怎样把报纸办得具有可读性,而报纸被人诟病最多的仍然是缺乏可读性。可读性问题总是被无数次地摆在报人面前,像一座坚固的碉堡久攻不下。  相似文献   

16.
艺良在来稿《文章要不断修改》中说,有人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话很对有道理。改文章比写文章更难、更重要。因为文章的初稿只能算“半成品”,在谋篇布局、立意、选题以及遣词用字等方面还较粗糙,要加工成“成品”,就必须不断地修改。修改文章的方法因人而异,但不外乎有以下两种: ——边写边改。有的是写完一段改一段,有的是  相似文献   

17.
水价上涨是应该的,但水价成本是怎么计算的?构成水价成本的各个环节具体是多少?在听证会制度下,这些信息都应该是公开、透明的  相似文献   

18.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拟将关于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延至2020年12月31日.这对出版业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从事出版行业需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关税和车船税等12项税种.其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两项主要的税种,分别占到出版业所纳全部税收的60%和30%左右.  相似文献   

19.
连娜 《采.写.编》2006,(2):32-32,33
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舆论力量和舆论监督也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有的同志却认为:舆论监督、新闻批评,将矛盾公开化,容易引发事端,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据此,他们认为舆论监督不是帮忙,而是"添乱",这种认识是肤浅的,不正确的.优化舆论结构、理顺人民情绪、实现上层舆论与下层舆论的沟通互动,充分发挥出舆论力量和舆论监督的杠杆作用,对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蔡毅 《声屏世界》2008,(3):55-55
宁波电视台《阿拉讲大道》栏目自2006年底开播至今,已经1年多时间了。作为一档日播类的方言述评节目,《阿拉讲大道》已经深入宁波广大电视观众心里,收视率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