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应借助大学文化,整合多年积淀的教师培训经验,引领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以现代教师教育理念与大学学科建设规范为指导,树立新的培养目标观、纽建新的培养运行机制、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加强小学教育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学教师的学历从中师层次提高到本科层次,必须有相应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的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家型小学教师;在专业上的定位,是教育学;在培养制度上的选择,目前应实现定向型培养制度,今后逐步向非定向型培养制度转变;在课程计划方面的体现,是普通教育课、专业主修课、多重辅修课、教育实践与职业技能课等的有机组合与合理设置。  相似文献   

3.
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动态策略和操作系统。培养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培养模式。培养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质量规格是培养的前提,制订并不断修订出科学的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实施开放式、缔造式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师范教育发展史上,我国的小学教师培养出现过多种培养模式。时下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步伐明显加快。合理设置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立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5 2″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师范教育发展史上,我国的小学教师培养出现过多种培养模式.时下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步伐明显加快.合理设置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立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5 2"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师范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但在生源、培养、就业等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出现小学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却严重下滑的现象。应认真反思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小学教师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根据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小学教育对新师资素质的要求来确定,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将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与职前教育的现实结合起来,提出适当的、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要处理好学科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之间及学科类、教育类课程的内部关系。正确理解课程学术水准与要求,依据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确定课程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8.
密歇根州立大学硕士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方案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育学院有三个硕士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方案,即课程与教学专业硕士生方案、教育文科硕士方案和读写教学文科硕士方案.这三个培养方案都招收有教学经验的小学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培养方向具有多样选择性,课程体系的设置门数为10-1门,学分数为30-33学分,学习方式有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两种.培养方案的这些特点对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小学教师培养正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在培养模式上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美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历史轨迹、办学特色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对我国小学教师培养在办学规格、学历层次、教育实习等方面都有所启迪。我国小学教师培养应朝着机构多元化、学历本科化、实战能力加强化、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育学院有三个硕士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方案,即课程与教学专业硕士生方案、教育文科硕士方案和读写教学文科硕士方案。这三个培养方案都招收有教学经验的小学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培养方向具有多样选择性,课程体系的设置门数为10-11门,学分数为30-33学分,学习方式有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两种。培养方案的这些特点对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文化及其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弘扬办学传统基础上、在长期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形成和创建的具有本大学办学传统和特色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理念具体体现在大学教学、科研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行为、物质环境和大学形象建设等各个层面中。创建优秀的大学文化,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需要提炼优秀的精神文化,积极进行制度文化的创新,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一脉相承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文化及其养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象征,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大学从本质上讲是学术机构,发展学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因此,建设民主、科学、平等、高效的制度文化,是当前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既来自现实社会,服务于社会,又高于现实社会,因此,大学必须重视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坚持以经过精心设计、改造的物质环境和经过选择提炼的精神环境熏陶学生,让整个校园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合并的关键是大学文化的融合。大学文化的融合要克服文化的异质性,发挥其融合性。要迅速完成管理体制的统一;加快学科融合步伐;构建新的办学指导思想;重建大学精神;关心教职工切身利益;以发展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强烈呼唤大学创新,而我国正在出现一种大学精神衰微现象。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对大学和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再认识,实现新的文化觉醒,确立“文化是立校之基和育人之本”的科学理念,确认“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以教育和文化创新为核心,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开创中国特色大学创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校园文化特别是公寓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校对公寓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公寓文化活动仍处于自发性和盲目性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内涵相对贫乏,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严重等。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在提升公寓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同时,通过加强公寓硬件、精神文明、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建设,营造一个优秀健康、和谐向上的大学生公寓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育人文化角度阐述大学文化的本质,教风、学风、管理制度和校园环境是大学育人文化的载体,指出良好载体在大学育人文化中的作用,并从加强大学教风、学风建设,实现大学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对育人文化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大学出版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内在互动、和谐和交流,外在的战略与合作关系,是产生和发展新的观念和思想、科学、情感创意,进行产业化、集约化的一种社会文化创新活动方式;大学出版机构与所在的大学的共同存在,是一种内在、互生创新激情和创造动力的特殊的知识社区。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与大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是现代大学永恒的主题。建设大学文化,既是现代大学的神圣使命,又是办好现代化大学的时代要求。须始终遵循大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本质,创造性地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既隶属高校校园文化,又在全民安全文化的范畴之内,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综合的文化现象,是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重要力量。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要求做到方法的实证性、内容的人本性和体系的完整性,从实际出发,能适应师生、员工、高校和社会的广泛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扣精神文化组成,它对校园人具有持久的导向作用、强烈的感染作用和巨大的凝聚作用。要使校园文化在大学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构建校园特色;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塑造“校园精神”;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