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学报》2006,2(6):95-96
第一期权力、知识与教育改革…………迈克尔·…W·阿普尔阎光才译教育产品的属性与政府职能的调整………杨凤英“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杨龙立潘丽珠学与教之关系的本体论分析………………丁念金处在师生关系中的教学推论………………汪幼辛“重建知识概念”辨…………………………刘硕理性文化与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倪娟李广洲人·学习·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哲学思考………………………………李润洲石中英学习化社会的挑战与趋势———来自发达国…  相似文献   

2.
李岚清同志指出:一个人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足够的人文底蕴是绝对不行的。杨振宁的成就就在于他的兼容并蓄,文理交融。杨叔子院士指出:科学一定要以人文为其导向,人文一定要科学为其奠基。我们呼唤为科学插上情感与想象的翅膀,为人文增添严谨与理性的光环。让文科与理科相得益彰,科学与人文比翼双飞,教育才能和谐,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张淑仪,1935年12月生,著名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温州人,现为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教授、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所长,她先后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兼检测声学分会副主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先后担任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会特约评审员,“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近代声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光声、光热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及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4.
丁一刚教授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5):F0002-F0002
丁一刚,1963年生,湖北黄冈人,博士,教授,襄樊学院“隆中学者”,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创新团队责任教授。学术任职有: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主任、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5.
岛城名师风采录孙军杨屹:童心的知音青岛市实验小学教师杨屹,人虽年轻,头上的光环却有一大串:青岛市科教兴市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青岛市学科带头人、青岛市十佳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教师……这些荣誉的取得来自杨屹的勤奋与刻苦。早在10年前,杨...  相似文献   

6.
我校外国语学院加拿大研究中心于 7月 1 1——— 1 4日主办召开首届“美洲印第安人与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对比研讨会”。召开这一主题的学术会议 ,在我国尚属首次 ,它既有历史意义 ,又有现实的重要性。参加会议的有国际知名休伦印第安土著学者、教育家及作家乔治·西维 (Georgessioui)博士。中国加研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杨立文教授 ;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理工大学加研中心主任李鹏飞教授 ;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庆生研究员 ;赤峰教育学院外语培训部主任张贵校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7.
成文 《家长》2001,(11)
本刊讯今年8月30日,我社与台湾家庭教育学会访津团举行了座谈,宾主双方就两地的家教状况进行了交流。台湾家庭教育学会是由台湾各大学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和在台湾具体从事科学家教推广工作的人员组成的一个民间学术团体。学会理事长黄富顺教授是这次访津团的领队。我社领导对该学会的来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座谈会气氛非常融洽。社党支部书记郑世著向来访的朋友介绍了天津教育杂志社社情,《家长》编辑部主任贾兆平向台湾朋友详细介绍了《家长》杂志的刊物定位、栏目设置及我刊特色。访津团的代表对我社的《家长》杂志产生了浓厚的  相似文献   

8.
遥想恩师     
自1998年中期开始,从湖南老家的来信就渐渐减少。虽然憋着一口气,常常有意想忘却培养我20多年的母校,然而,人的记忆岂能由人想要就要、想丢就能丢得了?今天收到“有关杨德森教授70寿辰活动的通知”,思师的面容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恩师杨德森教授已到七旬,回过头来看自己,也已年过五十,双鬓开始灰白了。我成为杨教授的学生,全是上天安排。记得1978年刚刚恢复研究生制度,我便考上了精神科的研究生,指导老师由于出国,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转到了杨德森老师的名下。据说,“文化大革命”时,湖医精神科…  相似文献   

9.
<正>被需要,才是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年轻学生给我写信,说她渴望友情,却没有得到:寝室女生轮流带饭,从来没人给她带,甚至连她在不在寝室都无人在意,她渴望被重视,却不知道如何实现,每天都活在孤独里……我想了很久,回答她:“得到”是一个伪命题,而给予才是真正的得到。  相似文献   

10.
李岚清同志指出:一个人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足够的人文底蕴是绝对不行的。杨振宁的成就就在于他的兼容并蓄,文理交融。杨叔子院士指出:科学一定要以人文为其导向,人文一定要科学为其奠基。我们呼唤为科学插上情感与想象的翅膀,为人文增添严谨与理性的光环,让文科与理科相得益彰,科学与人文比翼双飞,教育才能和谐,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主体间性”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间性问题是哲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然而有关这一问题的理论表达方式,特别是对“主体间性”这个概念本身,学者们的看法尚不尽相同。今年四月,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的“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围绕“主体间性”概念的含义与译法,与会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里编发的一组笔谈,是在会议发言的基础上组织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11):F0002-F0002
王先培,1963年生,湖北沔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襄樊学院“隆中学者”。现为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D1专家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周机械教育协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高级会员和团体会员负责人;武汉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湖北省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系统集成与故障诊断实验室主任;武汉大学科学仪器工程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光谱与成像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13.
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题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它以亲情、友情、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物之间的理解和探知铺就了通途!情感与认知之间,本来是相对独立的、对等的。然而实际上,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言行,替代了客观的认知,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  相似文献   

14.
趁着年轻     
因为年轻,别人羡慕我们如歌的年华。其实我们身处花季,独占天时地利。因为年轻,便不想愧对青春,总想趁着年轻……趁着年轻,趁着我们没有学会假恶丑,用真善美对待身边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们,甚至在每个人、每件事上。趁着年轻,趁着我们没有学会私和利,捧出青年人特有的热情,献出一片爱心。诗人说,青年人最富有真诚。那么,身处花季的我们更应该以诚待  相似文献   

15.
年轻     
年轻,不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时光,也不是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脚步,它是心灵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生机,是使人生春意盎然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追求效益”与“科学化”一度成为落后的语教学观念的代名词。君不见,“人”与“情感”的旗帜曾经高高飘扬,而“科学”与“理性”却遭到无情的放逐。 我们完全认同“人”与“情感”的价值意义,但并不应该因此走向反“理性”的极端。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科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人”,是人类精神发展到纯粹与深邃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理性”,则是支撑“情感”的骨架,是升华“情感”的要素![编按]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是近年来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在对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的访谈中,杨院士以科学家理性的思维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如何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的益处等问题进行了思考,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最基本的 组成部分,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 和学习的各个角落.基本特征是 激励人类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即: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 更高层次的问题———解决较高层 次的问题———提出更高层次的问 题……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问 题,然而要完成上述的过程是靠 人类的理性逻辑思维、直觉想象 思维,构建数学问题和不断探究 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之中,所以, 数学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之 物。作为研究与创新的科学,数 学的发展是一个数学知识不断增 加、数学思维不断丰富的过程。 如笛卡尔坐标系的创立,孕育了 现代数学…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笔者通过"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一课的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主线,面对疫情中的谣言要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分析;面对新冠病毒"不人传人"的论断要培养批判精神、理性质疑;面对新冠疫苗的研发,启发青少年要学会勇于探究、开发创造潜力。本节课的设计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成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另类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教师——一种感动的理性人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训练——就更像一条受过很好教育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