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自发的一次抗击英军入侵的斗争。长期以来,历史教材述及该事件时,均高度颂扬三元里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气概和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然而笔者认为,三元里抗英体现的是乡民群体“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本能,绝非“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2.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在谈及鸦片战争中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时,认为这场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叫一些权威资料也认为“三元里抗英,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场战斗”;“第一次显示了只有在广大人民中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力量”。似乎已成定论:三元里斗争是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行为。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种看法有悖于史实。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教育导刊》2008,(10):65-65
广州市三元里小学于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充分利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这一历史人文资源,突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爱国教育,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7学年,学校两个校区合二为一,优化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战斗。在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史学界对于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斗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关于这次斗争的领导问题,却出现了很多的争议,不少作和献都认为是菜农韦绍光。但此说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事实上,韦绍光不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领导。而在这场斗争过程中,举人何玉成却是一直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但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组织和动员群众的不止何玉成一人。因此,笔认为“何玉成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之说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5.
作为记录史实的文章,要求翔实而简要。《三元里抗英》一文的作者正是本着这个原则,运用简洁精粹的语言,较翔实地记述了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史实。文章从道光二十年四月五日辰刻英国侵略军“由泥城直进(?)步登岸”记起,逐日记载到同月十二日英军统帅义律慑于三元里人民的伟大力量,“情愿即刻撤兵下船”止,历时八天。八天中有侵略军烧杀奸淫的残暴罪行和外强中干的本质,也记载了清朝统治者屈膝投降,昏庸腐败的丑态。更重要的是作者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成功地刻画了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的壮观场面。作者匠心独运,精心剪裁,仅用了一千多字便真实详尽地把当时的历史情况载入史册,这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相似文献   

6.
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50周年之际,广州市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交流会在三元里小学召开。广州市教育局及八区四县教育部门的有关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出席了现场交流会。 代表们首先观摩了三元里小学的升旗仪式,并观看了曾获广州市最佳鼓号队光荣称号的三元里小学鼓号队的精彩表演,庄严的升旗仪式及威武的鼓号表演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该课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等四个历史事件为载体。高度歌颂和肯定了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并且在该课的结尾以毋庸置疑的语气指出:这种“强大力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梦想。照理说讲述近代史这类“悲情课”相对容易掌控,只要认真把握好侵略和抗争两条主线四平八稳把课上下来肯定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包括三元里人民抗英、新思潮的萌发、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及实践活动是本专题的重点。对《天朝田亩制度》、洋务运动和三民主义的评价,以及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的特点、功绩、教训的分析等,是本专题的难点。 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广大爱国军民以及各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为之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禁烟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先声。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人民群众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的失败,促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我们检查和分析了今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的我省十个考场、309份历史试卷,对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历史的情况,有个初略的了解。感到其主要成绩是学生对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一般还能掌握。如对知识面很广的填充题(共20小题),学生能正确填出“史记”“陈胜、吴广”“斯巴达克”“平型关”的人数都在92%——98%以上。又如对秋收起义、林则徐禁烟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史实,很多学生都答出来了。学生还初步具有一定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会依据年代顺序叙述历史事件的发展,层次比较清楚。学生选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士”,多数试卷都能由古至今,历数重要的史实来说明。并斥责美帝国主义至今霸占台湾的罪行。  相似文献   

10.
陈建高 《学子》2015,(3):75
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史实和历史评论两部分,历史史实是历史评论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历史评论则是对历史史实的拓展与延伸,是后人对于历史事件发表的看法和观点。归根结底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现实服务的,通过学习历史能够让后人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教师应该处理好这两部分的关系,既能够让学生熟知历史史实,又能够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和任务的方法。教师只有将学生"带"进历史时空,才能使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生动形象起来,就好  相似文献   

11.
许多民间故事往往与历史相结合,其中历史成分与史实相符合的可以称之为"历史认同",与史实不符的可以称之为"历史改造",尤其是故事中历史人物定位对史实完全认同而仅是某些历史细节有所偏差时,可以将这类民间故事称之为"变异的史篇"。浙江省宁海县《白龙救主》这则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南宋末年名臣叶梦鼎受奸相贾似道迫害致死的故事,其中既有"历史认同",亦有"历史改造",塑造了两个与史学评价相符的人物形象,很好地体现出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变异的史篇"的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     
从强调"双基"到强调"三维目标",再到目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变化,折射着人们对于教育本质认识的升华与突破。以"教学立意"领航历史教学,正是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基本史实进行提炼、概括,形成能够统揽、引航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缺失应有的"维度""温度"和"高度",历史教学中"‘人’的缺席"现象比较普遍,而此类研究及实践,将有利于改变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普遍存在的重史实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备考教学轻思想引领、重统一答案轻思维训练、重知识重组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中,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都将“过程与方法”做为课程目标。所谓“过程与方法”注重学习的一些基本技法。如历史学科的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学生学习历史首先集中于教科书。教科书的写法实际包括了对基本史实的描述和采用的观点。有关“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训练,首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资源。而笔试的训练又是目前最容易使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方式。但如果没有达标性试题,课程目标的落实就会形成空谈。深圳市福田区的历史教研员嵇成中老师创编的试题,就是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史学方法训练。学生在读教科书或其他历史读物时,如果连史实和观点都分不清,如何形成独立思考?在一些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如果头脑中没有史实和观点的概念,怎么能判断资料的价值呢?没有史实和观点和界线,构建论据就会出现混乱。拿一种观点论证另一种观点的现象并不少见。嵇成中编创的这些试题是给初中生做的,但我们看,高中生也未必能判断清楚。高考如果要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改进命题技术也势在必行。对嵇成中的试题如何评价,欢迎读者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4.
“勾通”和“沟通”是一对异形同音词。例如: ①有李文成者,素习白莲教,为若部所推服,与林清相勾通,约于九月中起事。(汲修主人《啸亭杂录》) ②尔勾通无父无君之徒,作为汉奸, 从中作乱。(《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相似文献   

15.
近代"新史学"代表人物梁启超曾指出:"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可见,以人本身及其行为为研究主体的历史学,既包含了史实本身,也涵盖了人们对史实有意识的认知与解读。历史的价值不仅在于"鉴世"的实用性,更在于增进人类的自我认知。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三元里人民抗英诗歌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下,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心。历史解释,是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建构历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可从"厘清解释的基本史实""建构解释的史实关联""形成解释的历史意义"三个层面落实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怎样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怎样评价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意义及其内涵的历史演进?怎样评价五四时期反对封建文化思想的斗争?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历史传统?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于近日采访了北京大学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课题组首席专家、召集人沙健孙.  相似文献   

19.
课程理念是对国家意志、教育价值、学科特质等的高度凝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教师应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对标课程理念,以此明晰历史课程育人目标、理清历史课程内容、强调内容价值引领、突出师生的双主体性、强化教学评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史学素养“六大意识”,并在明确史学素养培育教学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联结主题与史实、史料以及史感,融通“为学”“为教”和“为人”,进而以“教—学—评—研”一体化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教学课程改革之风在苏格兰劲吹。曾几何时,历史教学强调的是知识获取,"活生生"是查尔斯·狄更斯《艰难时世》中托马斯·格拉德格林所断言的"生活本来就需要事实"的现实翻版。教学以论述题及史实记忆为主,而这两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学习技巧局限于培养学生通过论述展现其历史观点的能力,而不是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