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众文化、快餐文化泛滥的时代里,语文教育似乎也没能逃脱这种浮躁氛围的影响,教育浮躁了,教育出的孩子自然也是浮躁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时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语文教育观念与社会转型存在鸿沟,所以语文教育观念创新已提到日程上来,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观念创新的同时也应有些问题需要注意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构建具有时代性,超前性的科学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3.
如同文学语境中的诗歌,当代教育语境中的语文在其所在领域是最具精神活力、最容易出争端因而最经常被诟病的部分。这正意味着,语文、语文教育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不管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在大众的讨论中,语文和语文教育都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最值得关注也最需要关注的话题之一。我之所以提到语文、语文教育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面目”问题,是因为我感觉到,在各种各样的讨论中,语文和语文教育常常成为“他者”,常常失去其本源上的意义。或者说,人们对于其本体性的认识常常是模糊的。究其缘由,主要问题就出在把“人文性”或者“工…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需要跟上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需要转变,教学需要不断优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时代需要创新,教育的理想越来越鲜明,教师们要不断理解新课程,语文教学需要转变,连带着语文者师也要适应课改,继而优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走向对话,是开放时代人类的选择,也是“教育即解放”这个时代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则更是具有内在规定性和特定情境性的言语交际(即对话)。从精神内容上看,对话就是语文教学活动最深层、最内在的属性;从表现形式上看,对话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能释放思维、情感和  相似文献   

6.
王书祥 《学周刊C版》2019,(22):118-118
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行业最关注的问题,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才的问题,也关系到人才的质量问题。我们在语文教育中提倡素质教育,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也成了师专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时代下的学生阅读途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也给我们师专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李娟 《语文天地》2013,(19):37-38
在今天这样一个大众文化、快餐文化泛滥的时代里,语文教育似乎也没能逃脱浮躁氛围的影响。教育浮躁了,教育出的孩子自然也是浮躁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时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比于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现在提出的语文素养涵盖面更大,既包括技能性的要求,也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希望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用"喜忧参半"一词描述我国当下语文教育的现状恐怕是最恰切不过的了。喜者,语文教育新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已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正在贯彻实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语文新教材正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育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忧者,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今的语文教学"也普遍地存在着‘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着新教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潘新和为主编,赖瑞云、王荣生、李海林为副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相似文献   

10.
王胜 《教学随笔》2014,(8):20013
语文教学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创新与超越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时代将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变成一项真正充满挑战的事业。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唯一不变的信条和真理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变革、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当代的中国教育界,最时髦的词语,当推"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必须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能力是人必须掌握的最根本的能力,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前者是其自然属性,后者为其社会属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的目的是立人,这决定了语文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今时代要求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化,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时代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实用性也很明显。语文好势必写作也好。除写作能力外,学生的书写书法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表现。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书法教育,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字好一半文"。一、书法教学活动对语文教育的浸润作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尤其已经提出了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样契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目标之后,书法作为兼具实用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人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自然而然地要得到彰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呢?在长期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将成为社会的基础和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教育的最强音.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创设质疑情境,尊重学生个性.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喜忧参半”一词描述我国当下语文教育的现状恐怕是最恰切不过的了。喜者,语文教育新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已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正在贯彻实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语文新教材正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育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忧者,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今的语文教学“也普遍地存在着‘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着新教法,自己也摘不懂在教什么’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潘新和为主编,赖瑞云、王荣生、李海林为副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让我们减少了忧虑,增添了喜悦:它名副其实、推陈出新,在同类读物中,堪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语文教育前沿理念的优秀著作。它的鲜明特点是:实至名归,“新”逢其时。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7.
陈素涛 《考试周刊》2012,(31):39-39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语文老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培养,从而增长语文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魅力,这是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侯跃 《孩子天地》2016,(4):57-5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在课改背景下,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的课堂教育进行一系列的自觉与重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够进一步壮大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自身素质和队伍建设。在我们国家,红色主题文本引入教育,红色课程进入语文课堂,是符合国情最恰当不过的了。首先,红色主题的课文能够让师生重温那样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在中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事业而洒热血、抛头颅。在新课改背景下,红色主题必将能够在新的时代起航,进一步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将语文的教育价值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互通互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