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玲玲 《幼儿教育》2012,(10):16-19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一个生态变迁的过程,他们会面临种种挑战。以往我们在帮助孩子应对这些挑战时,往往比较重视孩子的知识准备、习惯养成等,而比较忽视孩子面临这些挑战时的心理感受。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入小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即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考验。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3.
李星 《教育革新》2010,(3):23-2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在于避免幼儿园与小学脱节,克服和解决剐入学儿童的不适应现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育部门在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适应。  相似文献   

4.
黄艳 《贵州教育》2021,(2):18-20
在幼儿园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全,更会影响幼儿升入小学阶段后的学习生活.在当代社会,竞争激烈,部分幼儿家长和教师未能在幼儿的教育和体能发展中找到最佳的平衡,往往是过分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幼儿体能的发展,未能使幼儿在迎接学习之前做好充分的体能准备,导致幼儿体能素质较低,无法适应小学...  相似文献   

5.
幼小衔接工作做的如何直接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因此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缩小衔接的坡度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许多幼小衔接模式已不再适应幼教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一、幼小衔接误区幼、小衔接工作一直受到幼儿工作者普遍重视,但  相似文献   

6.
家长"拔苗助长"、学前班"野蛮生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近年来,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备受关注。《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多年来,我们却一直处在"单向衔接"——幼儿园主动联系小学,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请小学教师来开展讲座等等,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占主导性。  相似文献   

7.
凌国华 《教育》2014,(10):17-17
幼小衔接的好坏,关系到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转折期,为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9月份,接手一年级的新班都会令我伤透脑筋。原因有二:其一是孩子们刚刚告别了充满童趣的幼儿园生活,跨入学习生活各方面相对紧张的小学阶段,他们对小学课堂管理模式不熟悉。小到坐姿、举手发言、课堂纪律,大到课堂中如何听教师讲课、如何在老师的组织下参与活动等等,这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的新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问卷对黑龙江省10所幼儿园、8所小学共522名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看法、差异以及焦虑情况。结果表明: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三方的幼小衔接教育观水平均较高,普遍重视幼小衔接教育;三方在幼小衔接教育观的总体及各个维度层面存在显著差异;三方对幼小衔接教育均呈现较高程度的焦虑,且焦虑内容有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改进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的策略,包括发展科学认知,强化儿童早期整体发展观;联合多元力量,建立幼小衔接协同合作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推进幼小衔接长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一)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存在差异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方式不同,两个阶段的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也不同。幼儿园教师一般比较关注幼小衔接,也会组织一些有关认识小学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生活,并认为有效的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但是对如何让幼小之间配合缺乏全面的认识。小学教师大多不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方式,普遍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的事情,幼小衔接与小学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对衔接什么、如何衔接不太了解。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的态度导致双方无法双向奔赴、互通互联、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叶晓凡 《亚太教育》2023,(18):129-132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帮助小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游戏化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开展生活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布置开放任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组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推进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落实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通过以上路径,推进小学数学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80后”与“90后”家长担当家庭教育主力军的时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持以更高的关注度。“幼小衔接”是幼儿面临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家长在面对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诸多差异以及孩子入学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时,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育儿焦虑。调查发现,在入学准备阶段,大班幼儿家长的育儿焦虑程度中等偏上;焦虑内容呈现多样化;学习焦虑显著突出;育儿焦虑在幼儿胎次、幼儿园性质、家长学历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为纾解育儿焦虑,大班幼儿家长要加强学习反思,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学校要构建合作机制,优化评估指导实践;政府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为家长减负降压。  相似文献   

13.
马菁菁 《福建教育》2024,(14):44-46
数学游戏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很好地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爱玩”的天性相结合,是低年级学生开展数学探究的重要策略和手段。文章聚焦“图形的认识”主题教学,阐述了基于幼小衔接的数学游戏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尽管教育界不乏幼小衔接研究的案例与成果,但总体来说对象为城市中心幼儿园者居多.教材亦带有城市特点。隆回县地处山区.绝大部分幼儿园均设在农村。一线教师们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市面上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大多笼统言之,农村幼儿园只能移植城市幼儿的生活价值观与行为习惯。这其实是很不科学的.也与农村儿童生存的现实环境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15.
陈鹤琴先生在《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一文中曾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既然是双方合作,必然离不开沟通、交流和反馈。实施家园共育有许多方式,其中家长会是开展最多的一种方式。回顾诸多幼儿园组织家长会的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共通之处,如:传递新学期计划、回顾儿童发展情况、发布幼儿园要求、布置工作安排等。  相似文献   

16.
尽管教育界不乏幼小衔接研究的案例与成果,但总体来说对象为城市中心幼儿园者居多,教材亦带有城市特点。隆回县地处山区,绝大部分幼儿园均设在农村。一线教师们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市面上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大多笼统言之,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幼儿能够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提高大班幼儿时间观念,我们开展了"我是时间小主人"的主题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时间,掌握时间概念,养成凡事不迟到、不拖沓、高效率的良好习惯,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8.
李新 《数学教学通讯》2023,(10):24-25+41
研究者以“2~5的分与合”的教学为例,站在幼小科学衔接的角度阐述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力求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发展儿童思维和综合能力,从教学方式、学具设计、练习巩固三方面为儿童的发展搭建科学的阶梯。  相似文献   

19.
朱清一 《现代教学》2013,(11):15-16
幼小衔接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深入,在"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幼小衔接被予以了更多的关注。我区通过建构区域幼小衔接系统图,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区域整体推进的研究。建构区域幼小衔接系统图我们通过生态学视域建构区域幼小衔接系统图,并通过考察这一动态关系网中各利益相关者对幼小衔接的看法,帮助我们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0.
冯帮  许桂林 《学子》2015,(2):15-17
"幼小衔接期是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重要教育期,做好幼小衔接期教育实践工作,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完美人格形成以及终身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1]现阶段的幼小衔接的研究多侧重于"衔接",例如:课程的衔接、作息时间的衔接、幼小教师间的衔接等,以达到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适应。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新的视角,将幼小衔接置于终身发展的理论视角下来研究。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系统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