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颖 《考试周刊》2013,(91):186-18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流行音乐文化对我们的休闲娱乐生活有重要影响。新课标为我们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建议和指导,课堂上节选优秀流行音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欣赏。流行音乐中不乏优秀作品,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一样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从音乐欣赏教学谈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趣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歌德)。音乐艺术作品的鉴赏也是如此,所以我提倡学生读名作、听名曲、看名画。用中外优秀作品来丰富音乐知识,发展音乐听觉、记忆和想象力,以提高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素养,从而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美的教育。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趣味呢?  相似文献   

3.
郭开清 《教育导刊》2001,(19):47-48
音乐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显的效果。一、引导师生情感共鸣。教学中选取中外优秀作品及最优秀的音乐音响,启发学生充分感受体验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音乐美。比如让学生对比欣赏用二胡与乐队和弦乐四重奏演奏的《二泉映月》,学生聆听、分析、对比后感到虽然在演奏乐器、音色、音乐风格上两首作品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了瞎子阿炳对旧社会情感的流露。作品富有情绪、速度、力度、变奏等手段无不是在表达这种情感。乐曲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作一生颠沛流离的痛苦遭遇。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得还可以,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却有些不尽如人意,给我的感觉就是,学生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而不知道真正的音乐为何物。可见传统的欣赏教学带来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了。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途径。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其实,在未欣赏音乐之前,介绍作曲家情况都是徒劳的。可以这样说,学生对一个作品的兴趣远远没有对这位音乐家的生平感兴趣。我们很多的学生都希望老师介绍贝多芬、莫扎特的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 re mi》是源自于美国经典影片《音乐之声》,是一首适合儿童体验音乐元素的优秀作品。教学中把《音乐之声》中玛丽亚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唱《do re mi》作为欣赏的主要内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带给人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鲁静 《儿童音乐》2013,(2):68-70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教学,需要达到些什么目标呢?第一,音乐欣赏——在聆听中关注什么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大致有三个层次,依次为感官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过去,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主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引导学生从感官上产生愉悦(悦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经典音乐作品中的美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作品中美的感悟是不同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老师要在学生的心灵和作品之间搭一座桥,通过这座桥学生和音乐作品进行交流,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形象的感受、了解、体验来学习音乐家创造美的音乐语言、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用美好的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磨练美的性格,使美的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8.
流行音乐与中学教材音乐的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将长期存在。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当审美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形成相应的免疫力。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音乐教师应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欣赏音乐所具有的知识,多让学生接触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以此来荡涤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情感通过优秀的作品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欣赏中外优秀作品,能让学生汲取时代赋予的传统美德与孝道,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并能使学生通过分析挖掘优秀作品中蕴藏着的艺术语言,由表及里地设计出自我特色和个体的美。同时,作品可以唤起学生与环境和平相处,善待自然等于善待人类自己的意识,使他们人生的道路上更加美丽、多彩。  相似文献   

10.
杜君山 《考试周刊》2011,(17):232-233
中学的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音乐欣赏,提出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材编入了很多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学生在这些作品的欣赏和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开阔音乐的视野,发展情商,而且可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激发创造力。我们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欣赏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音乐欣赏离不开听觉想象,学生只有通过听觉感知作品形象,然后与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接,获得音乐和情感体验,产生想象中的形象。因而,音乐欣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听,还有看的内容,这就是文艺心理学中的视  相似文献   

12.
熊金鸿 《考试周刊》2011,(25):228-229
高中音乐欣赏课是高中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地掌握欣赏步骤,从音乐元素、作品风格等方面对作品作评价。在农村从事高中音乐教学的这二十年中,我一直探求适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上课方式方法,同时也发现学生的欣赏  相似文献   

13.
<正>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Flash的学习兴趣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课前精心准备范例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第一节课中,我精心准备了很多flash作品给同学们欣赏,有的是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奖的优秀作品,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趣味性强、贴近实际生活的优秀动画作品,例如网络流行  相似文献   

14.
茅林红 《成才之路》2013,(23):34-35
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是初中音乐课程的必要环节,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使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及思想内涵,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加深对作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欣赏不同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多元的民族文化,增强自己的音乐感知,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本文主要从营造欣赏环境、传承多元文化、创设文化氛围等角度阐述增进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潘纪东 《山东教育》2000,(17):50-50
美术欣赏是初中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直观认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作品艺术语言的感受,可以感到愉悦和舒畅,从而培养高雅的兴趣和健康的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在纯洁、高尚内容的感召下,可感到奋发和坚强,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如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本文试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方面作初步的探究。 一、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7.
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能够感化人的心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哪些作用呢? 一、通过欣赏优秀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欣赏作品是美术学习的前提所在,只有通过与作品“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欣赏能力才会日趋提高。《米洛斯的维纳斯》的...  相似文献   

18.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欣赏教学,通过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如何使我们欣赏课达到预期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启发他们。  相似文献   

19.
作文选登     
黄嘉禾 《英语辅导》2016,(12):41-41
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给豆豆寄来的作品。这期我们收到的作品形式多样,有小短诗,有书籍读后感,还有漫画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秀作品吧!  相似文献   

20.
一、欣赏课教学中爱国情感的培养围家教委在学校开设艺术欣赏课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开设艺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主要是借助各种优秀作品,对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也就是说,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应当坚持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到艺术的多样性、知识的系统性、观赏的趣味性和思想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