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极具特色的诗歌隐喻著称,给人以无限的新颖感和审美愉悦。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该文以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隐喻的含义,进而揭示其诗歌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诗性隐语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语言风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隐喻性语言来表达其抽象的内心情感世界和深奥的哲理.文章以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狄金森诗歌中新奇独特的隐喻,以期揭开狄金森晦涩难懂的诗歌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3.
曾颖 《海外英语》2014,(6):201-203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美国隐士女诗人。诗风独具匠心,意象突出,蕴含丰富,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激情澎湃。诗歌以死亡、永生和超自然等哥特题材为主,给读者营造一种黑暗、恐惧和伤悲的黑色浪漫主义氛围。该文以寻求艾米莉·狄金森哥特因子创作源为主旨,初探当时社会哥特因子的发展,窥探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特点及简要分析影响艾米莉·狄金森创作来源的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所创作的1775首诗歌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以自然为主题的.文学史上不乏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但是女诗人描写自然的角度却相当独特.以西方生态女权主义批评理论来探讨艾米莉·狄金森女性意识和生态思想的形成以及她的自然诗中所展现的独特的自然观,从而提供解读艾米莉·狄金森作品的新视角,加强读者对诗人诗歌的认识和领悟.  相似文献   

5.
邹丽媛  沈芸 《考试周刊》2011,(65):21-22
隐喻是诗歌意境的重要表达方式。本文采用隐喻概念空间的方法来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暴风雨夜,暴风雨夜!》中的隐喻,从而理解诗人独特的认知视角和生活体验,以及隐喻在概念空间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诗坛上一位极其重要的诗人,关于她的诗歌研究由来已久且呈现出愈来愈热的趋势。周建新作为艾米莉·狄金森研究专家在《艾米莉·狄金森诗选》中严谨忠实,并力求神似,为广大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研究者和热爱其诗作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译本。  相似文献   

7.
人们往往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反映的主题把她的诗分为爱情诗、死亡诗、自然诗、宗教诗等,笔者认为狄金森的诗有一些表现的是性爱的诗,和单纯表现爱情的诗是有所区别的。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的"升华说",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性爱诗,诗人采用了意象,运用了隐喻、象征的手法,对性爱进行了描写,表达了她对情爱、性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经历,以及其生活经历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通过艾米莉大量不朽的诗篇,介绍了狄金森的美学观点,以及她的反传统手法,同时还介绍了狄金森的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9.
郑玲  张红霞 《考试周刊》2010,(12):33-34
受家庭的熏陶和19世纪美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带有典型的女性色彩,因而具有强烈的独特性.文章在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庭和生平介绍的基础上.对她的诗歌进行分析,剖析出艾米莉·狄金森这个怀有浓厚女性情感的诗人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在多种元素互容、互知、互识、互惠、互补、互用的当今社会,采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的观念这种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研读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爱情、宗教、名利三方面主题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她的独树一帜的思想火花使艾米莉·狄金森堪称为一位“反熵的英雄”。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狄金森被称为美国最有独创性的女诗人,本文将其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相比较,揭示了狄金森独特的、作为意象派先驱而具有的艺术特征:短小凝炼,意象奇特,诗体自由。  相似文献   

12.
王君玲 《文教资料》2015,(2):17-18,27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勇士,她的大胆创新和现代性诗歌风格赢得世界各地读者的青睐。狄金森"超前性"的最重要一方面,在于狄金森对爱情、痛苦、死亡与其他类似主题的执著,在于其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强烈自我否定。狄金森智慧的深度、思想的力量都以自我否定这一独特方式承载在她的诗歌中,深入她的诗歌内部,这是读者接近狄金森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20年,批评家们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看法尚欠统一;30年代起,她的诗人地位得到普遍认可。50、60年代后,她的"伟大"诗人的地位已毋庸置疑;到80年代,艾米莉.狄金森被认可为西方经典作家之一。30年代前,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评价主要是印象式的。此后,社会历史式的批评兴起,40到70年代出版了大量研究她的生平和影响的文章和著作。60、70年代出现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心理分析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是个显著的现象。80年代批评界美化艾米莉.狄金森和90年代批评重心向原稿的转移堪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批评史上的转折。  相似文献   

14.
官寒菡 《海外英语》2013,(22):265-266
作为美国最出色的诗人之一,艾米莉·狄金森善于使用不规则的破折号,文学研究者对此已有不同的解读。针对这一诗歌特征,在文学教学中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可明确其破折号的使用频率和位置,从而与破折号的传统用法进行比较,试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破折号的五种常用目的,使学习者对这一诗歌特点有更全面的了解,这也是语料库应用于文学教学中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用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展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作品中含有大量哲学和宗教方面的元素.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摆脱了男性文学标准的束缚,勇敢地探索自己独有的世界和精神家园,女性的独特处境和视角使她拥有了不同于男性的语言和文风,从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宗教观.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本,尤其是宗教主题方面的文本,可以帮助构筑女性主义文学传统的框架,发展一种建立女性经验之上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的英国诗人钓翰·多恩和19世纪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都以诗意深邃。意象奇异,语言表达形式上独辟蹊径,大胆革新,并采用模糊的象征和隐喻等闻名于世。死亡和永生是诗歌不朽的主题。在多恩的《死神,你莫骄傲》和艾米莉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的这两首诗中,多恩的男性阳刚和艾米莉的女性阴柔共同演绎同一个主题——“死亡”。然而,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导致了他们对“死亡”的描写风格各异。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首诗来讨论他们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与沃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同时代的一位女诗人。当惠特曼以他奔放的自由体诗名声大作时,狄金森却一直默默无闻,几乎一生都呆在马萨诸塞州的艾默斯特小镇上,足不出户,从事平凡的家务劳动。她利用闲暇时间,致力于写诗宣泄郁积在心中的种种感想,却无心发表。她一生中共写了1775首诗歌,生前仅发表其中的七首。然而,艾米莉·狄金森在她去世三十年后重新发现,意象派视她为先驱,现代主义的诸多派别对她也十分推崇,她的声誉因此日见上升,艾米莉·狄金森现在已被当之无愧地公认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周丹 《文学教育(上)》2014,(13):122-124
一直以来,诗歌因具有语言凝练,表意丰富等特点,使其翻译成为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如何评价译诗的标准也是纷繁多样,而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原则是众多诗歌翻译标准中影响较大的标准之一,本文试以周建新译《艾米莉·狄金森诗选:1—300首》为例,来分析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指出三美原则是衡量诗歌翻译质量的可靠标准,周译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译文很好地运用和体现了三美原则。  相似文献   

19.
张阳 《时代教育》2010,(6):282-282
艾米莉·狄金森其生前只有七首诗歌问世,如今,人们已将她比作与惠特曼同名的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20.
李哲 《文教资料》2009,(9):25-26
本文简述了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经历,以及其生活经历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通过艾米莉大量不朽的诗篇,介绍了狄金森的美学观点,以及她的反传统手法,同时还介绍了狄金森的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