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家训”一类的著作、文章非常引人注目。它是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耀眼夺目的文化遗产。“家训”,简言之就是父祖对家人和子孙后代的训示、教诲。“家训”是个统称,不同的人写的家训有不同的名称。有的叫“家训”,也有的叫“家诫”或“家戒”,还有的叫“家规”“家教”“家范”“宗范”等等。  相似文献   

2.
培育当代优良家风,可从古代家训中挖掘文化精粹。悠久的中华文明积累了深厚的家训文化,表现为以孝为先的家庭伦理观、俭以养德的家庭治理观、劝学为先的家庭发展观等。传统家训教化手段主要包括“重视修身,强调身教示范”“制定文本,福泽后人”等。新时代推进优秀家风培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重视个性化诉求,树立民主、平等的家庭价值观“”推崇读书进学,注重完善人格“”丰富家训教化手段,推动家庭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徐莉 《学语文》2021,(2):23-25
传统家训不仅可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其内容中也包含着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古代传统家训中的语文教育思想直接促进了古代的语文教育,研究、挖掘和继承传统家训中的优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此运用到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极大地促进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本文侧重探析“大语文”背景下传统家训中“应世经务”的语文教育作用、“修身力行”的语文教育目标以及“阅读、写作和言语”等语文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家训”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的基本方法 ,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后代的基本形式。中国古代“家训”包含有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教育 ,以勤俭为主的个人品德教育和以耕读为主的处事方式教育。其教育的方式采用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和训诫与引导相结合。封闭性、连贯性、传承性和双重性是中国“家训”的独有规律和特点。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积极因素对当代的家庭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训,作为古代社会中治家的规范和准则,到宋代达到了繁荣鼎盛时期,在继承前代家训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不仅数量上突破从前,内容也更加丰富,并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内容上,这一时期的家训在原先道德教化为主的基础上。新发展了专论生计问题的“治生”家训和专论家庭理财,节制用度的“制用”家训,表现了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宋人经济观念进一步开放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6.
方上周氏为湘潭望族,族内人才辈出,在数百年的光辉族史中,形成以“训十六、戒八”为主要内容的家训家戒,二十四条训诫可概括为“学”“礼”“勤”“正”四个方面。方上周氏子孙践行家训家戒,形成以“诗文世业,寒素自持”为核心理念的家风,并将其传承。方上周氏家训家戒虽然主要形成于明清时期,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做出的反映,但其精神内核在即将实现两个百年计划的中国仍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家训的发展历程中,司马光的家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对宋及其以后的影响是深远的。司马光家训中的“治家”思想主要包括:“以礼为先”的治家思想、以圣贤为范的立家思想、以教子为本的兴家思想、以勤俭为务的持家思想、以睦亲为上的齐家思想等内容。深入研究司马光家训的精华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对于推动当代家庭美德建设,强化家庭的教化功能,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需完善人文向度的职业伦理构建.家训文化是融通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典范.我国传统家训文化资源丰富,为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建构提供了丰厚精神本源.高校将家训文化融入辅导员职业伦理建设,发挥家训文化的启导价值,构建以“日常生活、实践诠释”为理性进路,以“爱的教育、价值关怀”为职业导向的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中国古代家训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家训与其他时代的家训一样,除以调整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外,更为突出的在于调适父子、夫妻、兄弟即“六亲”的关系,规范了家庭成员的本分,明确了家庭成员的职责,强调唯其如此,才可以实现家庭或家族的和谐,表现出鲜明的和谐因素。尤为重要的是,家训在调适“六亲”关系时,对家庭成员中的父子、夫妇、兄弟均有其相应的约束,而并非仅苛求其中的弱势一方。  相似文献   

10.
一、曾氏家训的内容和发展历史 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庭浩、家法等,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间的嘱托。总之,它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中国的传统家训源远流长,流传最早的家训可追述到流传甚广的周公、孔子等的口头家训。  相似文献   

11.
目下人们正在热议家风家训,突然想起了他——大卫·科波菲尔,想起了他的姨婆谆谆告诫他的三句话: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不知这段话能否算作大卫·科波菲尔的“家训”。  相似文献   

12.
一几种重要的“家训”“宗规”“家训”“宗现”是地主阶级所名的第一手材料,露骨地暴露了封建宗法家庭的情况,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哲学和宗法思想。这种著作是研究封建社会的侧面史料之一,在某种意又和某种程度上,其价值超过一般史料。当然,地主阶级为了掩盖剥削、压迫的突质,必然要在这些著作里迸行歪曲和捏造。  相似文献   

13.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社会动荡、理学兴起、宗族组织迅速发展。虽然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但传统家训却进入了一个更为完善、定型并走向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家训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重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教育,仕宦家训大量涌现,更加强调家长率先垂范、治家公正,更加重视家风的传承;同时,“治生”、“制用”家训大大拓宽了家训领域,而全面系统、切于实用的居家指导型家训更是开了新生面。通过家族组织实施家训教化是教化途径的新变化。在教化方式等方面,则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更加注重可操作性和子弟品德养成培养;开明、平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训喻方式获得了发展;更强调以惩罚手段辅助教育;诗训教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一诺千金     
在我的字典里本没有“家风、家规、家训”这样的概念。一个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接受的都是朴无华实的教育。所以对于“家风、家规、家训”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我认为那是只有大户人家才有的事情,与我这样的小户人家是不相干的。然而,我的父亲,一个土生土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虽历千年仍光芒熠熠,其书中众多家庭教育理念至今仍堪为经典。“孩子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究竟应该从何时开始?”“身为父母,又该如何把握爱的尺度?”……这些困扰着当今家长们的种种难题,都可“溯本回源”,在《颜氏家训》这一“中国家庭教育之祖”中找到答案。无论是家长,还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当我们翻启这本经典家训,都可见其中的教育智慧熠熠闪烁于当代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八本”家训、“八字诀”和作诗练笔中蕴含着和谐文化思想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曾氏家族的教育、治军、处世之中,且长期坚持不懈、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2005年9月28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召开了“家规·家训·家风与公民道德建设”研讨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家规、家训、家风与公民道德建没的关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家训文学是封建官僚士大夫教诲其子孙后代立身处世的读物,它集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大多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注重以事证理,用简洁的语言阐明儒学经义.其中劝诫子女、兄弟、家人尊奉节俭、清廉、薄葬的思想内容是家训文学比较集中表现的文学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家训文化——“俭文化”,是家训文学宝库中着力渲染且极具特色的部分.本文归纳了家训文学中俭文化思想的具体体现:俭是立身之本、俭是为官之道,节俭办丧事,清白遗子孙等四个方面的准则.在国家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奢靡之风的形势下,俭文化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教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优秀的家训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朱子家训》便是这样一种优秀家训。《朱子家训》为清初朱用纯所著,集中体现了朱用纯治家教子思想。清代曾定为蒙学课本。它意深语浅,对仗工整,上口易记,通俗明白,在当时影响很大。在以后的岁月里又广为流传,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一篇名训。《朱子家训》内容丰富,涉及到日常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圈可点之处很多,现择其要者,略加陈述。(一)卫生整洁。“黎明即起,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天色微明的时候,就要赶快起床,整理屋子,打扫庭院。不论室内室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讲好个人、家庭卫生,有利于保护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在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卫生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做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就可以有效地抵御病菌、病毒的侵袭,使身体健康得以保证。父母要这样做,也要教育孩子这样做。“洒扫庭除”,贵在坚持。要让孩子天天坚持,养成习惯。(二)珍惜物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吃一顿饭、每喝一口粥的时候,都要想到粮食的珍贯,因为每一粒都是农民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粒粒绵辛苦”。就是看到半截线半截丝,也要经常想到其生产过程的艰难,应格外珍惜它。要让孩子增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28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召开了“家规·家训·家风与公民道德建设”研讨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家规、家训、家风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展开讨论。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家规、家训是一个家庭的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从家庭入手,通过确立既符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家规、家训、家风,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良好途径。本刊总编辑孙云晓研究员主持了研讨会。父母对儿童独立人格的尊重是必须的,但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