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书刊广告是出版者向读者提供的最新出版信息,今天我们已司空见惯。但是,读了老出版家范用先生选编的《爱看书的广告》(三联书店出版),则令人眼界大开。这本书选收了70年前鲁迅、叶圣陶、胡风、老舍等作家亲拟的新文学书刊广告,近300篇。这些广告文字可谓异彩纷呈,不仅传达了书刊的销售信息,而且具有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2.
作家创作的广告比一般的商业广告更高明、有趣。笔者曾在1992年5月号的《语文知识》上介绍过巴金和叶圣陶撰写的书籍广告,这里再举几位作家为书刊撰写广告的例子。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先生生前曾多次为《未名丛刊》、《乌合丛书》等书刊的出版写过广告词,其中的一则广告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观念中,“作家”与“广告”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我国现代作家中,不少著名的作家都曾撰写过“书刊广告”,给后世留下了一批文质兼美的广告文学精品。30年代,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先生在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主持编写《未名丛刊》、《莽原》、《乌合丛书》等多种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撰写的广告或广告类文字有十余篇之多,都是关于图书出版的。这些文字,虽系广告,但绝非推销滞销商品的溢美言辞,也非出售个人私货的瞒天告白,而是向读者介绍书籍出版的真诚可信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一生都与美术有着无法割舍的艺术情缘,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民族艺术思想情怀。鲁迅先生对美术之爱是广博的爱,是大爱,是对民族之爱,对国家之爱,对人民之爱。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创作中,有一种画龙点睛的艺术,也就是在画龙的同时不忘点睛,使作品摇曳生姿,精神贯注。同样,在语文教学巾也有与之媲美的点拨艺术——对于关键内容,或轻拨,或重点,随文制宜,以引起学生注意,达到加深印象,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袁微子先生曾经亲自执教鲁迅作品《在仙台》,就注意运用  相似文献   

7.
鲁迅出版实践活动主要表现在出版自由、版权、稿酬、广告这几个方面。鲁迅的出版自由思想是伴随着言论自由、个体自由而来的;对著作权的自觉意识,不仅表现在与北新书局版税纠纷,还表现在对盗版书及选本盗印的清醒认识;作为自由文人,鲁迅受稿酬的影响更大,稿酬是鲁迅人格独立和思想独立的经济基础;运用广告推销书刊。  相似文献   

8.
纵观鲁迅先生的小说,有众多故事发生在冬季,这些小说里的自然环境描写是非常独特的,通过具体分析构建起鲁迅式的冬日印象,并探讨这些语言的艺术特色,对于理解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和品味鲁迅的文学作品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鲁迅的广告匠心独运,流光溢彩,特色鲜明。广告几乎与鲁迅的创作、编辑、出版生涯相始终,如影随形,成果璀璨,与其文学创作、翻译编著等共同构筑起鲁迅艺术的宏伟殿堂。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迅的广告实践、成果以及蕴含其中的广告思想、艺术,愈发显示其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一生使用过140多个笔名,这些笔名是鲁迅先生思想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通过考释鲁迅先生“宴之敖者”这个笔名的出典及其深刻寓意,揭示了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鲁迅的深沉的无产阶级情愫以及执着灵活的克敌制胜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 ,在艺术上也同样有着突出的业绩。他对于传播新的艺术形式不遗余力。他在书籍装帧、木刻、版画、连环画的发展上 ,起到了领航的作用 ,对于钢笔的倡导 ,鲁迅先生也是身体力行。在新的艺术观念上 ,鲁迅先生也同样和谐着新文化运动的节拍 ,指出了一条艺术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矿产志》畅销之广告艺术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具特色的广告艺术是鲁迅等编纂的<中国矿产志>畅销的重要原因.其所以畅销的广告因素,操作层面包括鲁迅重视广告、着力促销;艺术层面包括:广告形式实用、广告地域考量合理、广告组合得当、广告目标受众明确、广告文案创作卖点突出等.  相似文献   

13.
据说,有一次鲁迅去女师大上课,一进教室,里边吵吵嚷嚷地静不下来,一问,是讲义还没印出来。当时正值春光明媚,学生们在教室坐不住了。了解这些情况后,鲁迅先生不但没有发火,还亲自带他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并且做义务讲解员,结果学生们感到“胜过读多少书”。还有一次,一位青年学生在鲁迅先生家里朗读诗歌,朗诵到慷慨激昂时,他竟然跳到了桌子上,而鲁迅先生坐在一旁听得入了神,对此超乎寻常的行为并未见怪。仅此两件小事,足见鲁迅先生在学生面前,真正做到了如他所说的:“绝无傲态,和蔼若朋友然”,充满了深情厚意。  相似文献   

14.
“时有恒先生捐赠藏书之室”罕见书刊介绍武世俊时有恒(1905~1982)字于久,江苏铜山人。二十年代即投身革命民主运动。1926年因在《北新》杂志上发表杂文《这时节》,鲁迅先生写了著名的《答有恒先生》公开信。解放后,曾任徐州市一至七届政协委员,山东省...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在他的小说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果把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取名作一下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人物的取名也是鲁迅先生别具匠心创作的。他们有的有名有姓,有的借用丈夫的名字或姓来表明自己的身份,有的利用人物的外部特征代号,有的用人物个性特征取名。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称呼艺术是十分高超的,它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仔细品味,便会发觉其味无穷。一、称呼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爱国青年的无限尊敬之情。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先生“向来这样想,这样说”,但当她为革命英勇牺牲后,鲁迅先生不再称她为“学生”了,而是称她为“刘和珍君”,对她表示了极大的尊敬。出于同样的原因,鲁迅先生称与刘和珍同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在艺术上也同样有着突出的业绩。他对于传播新的艺术形式不遗余力。他在书籍装帧,木刻,版画,连环画的发展上,起到了领航的作用,对于钢笔的介导,鲁迅先生也是身体力行。在新的艺术观念上,鲁迅先生也同样和谐着新文化运动的节拍,指出了一条艺术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正> 鲁迅之所以有“中国的契河夫”之称,而鲁迅先生自己却并未接受(《鲁迅书信集》下卷第865页),原因何在?我以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直接比拟仅仅是以文学创作,尤其是他们的小说创作在艺术方面的相同与相似为依据的,而从总体上看,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家,实为契诃夫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在他的小说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果把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取名作一下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人物的取名也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论及魏晋文学时,他认为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1]而这里的“自觉”以及“为艺术而艺术”之文艺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疾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