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城市近期不断出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并展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给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广西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存在着应急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作、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及硬件设施不完善、应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提升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加强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协作、完善组织结构及硬件设施和提升应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对策,以期能够提升广西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期望已转向个人职业功能提升和职业发展需求层面,学校就业扶助工作的重心也应转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上来。本文从高校人才培养视角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通过对培养效果进行多角度评价,结合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以专业知识、就业能力、就业价值观三个就业核心要素为研究重点,构建合乎这个群体特点的多维度、全程化、交叉融合式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做好职业选择和决策,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习力:学习型社会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力是学习型社会里个体所应具有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能力.其构成要素可以从组成学习力的基本元素和个体学习力形成的层次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提升个体学习力的主要路径在于:保障学习权,建立学习型组织,重视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战略管理能力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能力结构包括战略管理资源、战略管理规划、战略管理决策、战略管理执行、战略管理评价、战略管理学习六个维度,并可划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战略意识、数据分析、组织、协调、推广、评价、控制、学习等16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能够转化为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能力评价促进我国地方高校战略管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是从基本生活保障层面度对低保边缘群体予以救助。然而低保边缘群体更多表现为能力和权利的缺乏。因此,低保边缘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健全完善应当从增能的角度出发,通过消除低保边缘群体的环境障碍、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拓宽其社会支持网络、鼓励其积极社会参与、促进其互动交流、提高其生存技能等方面来实现低保边缘群体个体能力、社会环境的支持能力的提升,从而促使低保边缘群体早日脱离困境。  相似文献   

6.
论县级电大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孙亚东在学校管理学中,学校领导群体结构,是指学校中按法定程序产生并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的集合体,反映领导成员的数量、年龄、专业知识、素质能力诸要素和个体相互关系的组合模式。领导群体的组合合理,就好比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种零件组...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沟通素养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然而,目前对于沟通素养的内涵及结构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本研究提出,沟通素养是一个包含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复合型素养,包含深度理解、有效表达和同理心三个要素。其中,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是沟通的两个重要过程,需要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共同参与,而同理心则是促进有效沟通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会情感能力。中小学是培养学生沟通素养的重要阶段,本研究构建的沟通素养结构模型有助于构建中小学生沟通素养的培养体系,为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助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是多方面的,它涉及人和自然、个人和群体、人和人以及社会和国家等多个方面。人和自然的和谐意味着,人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个人和群体的和谐意味着,自愿相互联合的个体和尊重个性的群体。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则要求社会各阶层必须相互开放,不得人为制造出知识和能力之外的障碍。公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和谐则要求:国家权力从公民社会中产生,而且后者对前者形成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以网络中有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报道为研究材料,考察了面对群体负面信息,群体认同与社会评价对群体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社会评价只影响低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强度。具体而言,正性能力评价和负性道德评价对低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具有促进作用;高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愤怒始终高于低群体认同个体。结果表明,高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不易受社会评价的影响;而低群体认同个体在受到负性道德评价和正性能力评价时,群体内疚体验更强烈;群体愤怒只受群体认同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对青少年早恋现象进行分析,发现青少年早恋的原因涉及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变化,家庭氛围、学校教育、同辈群体效应的影响,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等三个层面。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介入青少年的社会生态环境系统,针对其个体、家庭、学校、社区等开展实务工作,为青少年早恋问题的解决助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满意度的概念、层次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满意度是一个内涵丰富并且具有多重层次含义的概念。一般来说,它是指社会成员(个体、群体和组织)对于社会和社会组织是否满足其个人和群体的需要、愿望、目标。及其满足程度的一种关系认知与情感体验。广义的社会满意度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大基本层次。不同层次的社会满意度分别包含各自不同的结构要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6个省份13所高职院校的6357个有效问卷为样本,探讨了学校因素、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对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作用过程中通过个体自我管理的中介调节效应。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学校因素对提升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间接效果通过个体自我管理发挥中介效应。社会影响因素对提升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没有直接效果,但是通过个体自我管理发挥间接效用。个体自我成就感、自尊感以及人格特质对提升其通用能力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个体因素对提升专业能力没有直接作用,但通过自我管理发挥间接效应。高职大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提升其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3.
项目团队研训是将不同能力结构的教师组建成异质团队,承担以问题和困惑解决为主的项目,重点展开"提升研训技能的专题培训、增强经验积累的磨课研训、系统解决问题的课题研训"。强调目的和形式匹配的研训活动,使教师专业发展从个体取向转为群体取向,从技术理性取向转为探究合作取向,从被动受训转向主体参与、主动建构,营造良好的教师学习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现状,阐述了充分发挥地方本科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制约社会服务功能顺利实现的四大要素,并就如何围绕四大要素的完善来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的能力和价值,并针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实际,提出了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体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内化;既指人的个体素质,又指群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个人品德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需的动力性资源和目标任务。个人品德提升的要素极为复杂,既受社会制度、法律、教育等外在因素的深刻影响,也与公民个体身心发展、社会实践等变量密切相关,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因此,提升个体道德素质必须注重几个关键性环节,包括社会环境、个体内化和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17.
基层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新时代群众公共安全需要的必然选择。当前,社会治理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等问题突出,风险隐患集聚,对社会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基层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社会风险处理水平。针对社会治理视域下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对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路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情感能力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核心能力,影响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近十年来,社会情感能力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社会情感能力对不同群体发挥着不同的价值。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关系体,减少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其共情能力,实现育人育己;有助于留守儿童获得更多的依恋感与安全感,提升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参与度。社会情感能力研究在本土化、跨学科研究等方面还存在巨大的空间,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挖掘与拓展。  相似文献   

19.
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体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内化;既指人的个体素质,又指群体素质。它具有内在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后疫情时代,以在线、合作、开放为特征的在线协同学习已成为学习的新常态。群体动力是激发学习者产生强烈求知欲和引发在线协同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力,它不仅强调团队成员的个体投入,还特别重视团队成员之间的群体互动行为。群体动力与在线协同学习效果紧密相关,群体动力模型的构建是深度推进在线协同学习研究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基于群体动力理论和社会凝聚力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明确关键要素,从现实旨归、动力机制、空间形态和实践向度四个维度构建在线协同学习群体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创新思维及其培养方法》为例,从学习者个体的任务驱动和学习者群体的合作驱动视角进行案例设计。最后,提出了提升在线协同学习群体动力的策略,包括注重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营造在线协同氛围、提升教师情感与社会性支持服务、开展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