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新闻梦     
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新闻,更不知道还有5个W,只是整天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的作文也能上报那该多么好呀!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放学后,突然有了写一篇作文寄到报纸上的想法,妈妈高兴极了,并答应帮我一块修改,那是一篇名叫《太阳花》的作文。我现在也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18岁那年,我高中毕业,怀着对部队的向往、对军人的崇拜走进了军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分部一名报道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学成才的故事。“一石击起千层浪”那名报道员的故事使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又重新萌发起写新闻稿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我孩童时代,穿一身褪色绿军装的父亲,常给我讲起他那充满激情的军营生活。从那时起,我就撞憬着整齐的方队和绿色的军装,“我长大了,要去当一名解放军叔叔”。听着我文理不通的话,父亲笑了……14岁那年,我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一所中专学校。新学期一开始,是一个月的军训。秋日的阳光虽然已不是那么毒辣,但连续的立正、稍息、齐步走,一会儿就是一身汗,同学们的新鲜劲儿没过两天就耗完了。而在我看来,那“一、二、一”的哨声是何等的美妙,多么富有韵律感!听到教官的口令声,我劲头十足,教官很快注意到我,夸我“像一只小老虎…  相似文献   

3.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核工业部所属的新疆一座铀矿工作。在那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父亲每天下班后总是拿着书和报纸看,看到高兴处,他就大声地念给我和妈妈听。渐渐地,听爸爸读报就成了我最快乐的事。从那时起我就想,长大了我也要写好多好多的文章让人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当过知青,干过铸造工、材料员、炊事员、缝纫工、管道工等等.工作很累,但动笔  相似文献   

4.
干新闻,是我的一个不死之梦。可是,如果不粉碎“四人帮”,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新闻对我将永在梦中。 1978年,我34岁,凭考试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此前没给人民  相似文献   

5.
我多次因故失去考学的机会,原本认为我的军官梦将要破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新闻与成才》帮我圆了军官梦,使我走上了新闻干事这个岗位。说起我和《新闻与成才》的故事,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我是怀着报考军校的愿望入伍的。我当新兵时就开始加紧复习文化课,准备参加军校考试,可事与愿违,1993年那一年,当我具备考军校的条件时,却因名额受限,未能如愿。这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极其残酷的。沉重的打击,使我感到前途渺茫。正当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前的时候,连队指导员对我说:“小李,听机关里的同志讲,新闻报道成…  相似文献   

6.
7.
在监狱服刑,喜欢文学而没有一点写作基础的我,看见其他服刑人员用写稿挣来各种不同的奖励,让我羡慕,使我心动。 我四处寻找切入点,同时用实际行动来争取写稿员资格。我的行动感动了我监新航报的编辑老师,他了解我没有写作基础,特将《新闻  相似文献   

8.
我是从来都不信命运的.天时不如人事,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事业上的成就,靠的是刻苦勤奋的积累,是心血汗水的耕耘.漫漫人生路,要靠自己顶风冒雨攀登跋涉.咬定青山,爬也要往前爬,倒也要往前倒.路,只有靠自己的双脚堂堂正正地走.生命的征途,就是一曲永不停息的乐章.  相似文献   

9.
我的记者梦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便对那些肩上挎个大挎包,胸前吊上个照像机的记者很感兴趣,看到他们在人群中穿梭,在重要新闻地点拍照、笔录、采访,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那时我便对他们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崇敬。 以前,父亲说做记者可以到很多地方,见很多世面。我明白他的话中话:做记者可以游山玩水。记得还有一位长辈说记者是很少在家吃饭的。我也明白他的意思:做记者甚至可以享用免费的午餐。然而我并没有抱着任何占便宜的态度和世俗的功利去向往这样的职业。在我看来,它是神圣的,是严肃的。 读过唐师曾的《我钻进了金字塔》和《我从战场…  相似文献   

10.
我的硕士梦     
1995年11月12日,是个平常的星期天,但于我却有特别的意义。那天,是我和两位学友(中国地质大学的贾晓青和武汉体育学院的赵蕴),以科技编辑方向在职硕士生的身份,圆满地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日子。答辩会上,专家们循循善诱的提问、中肯的评价、殷切的希望,至今铭记在心。三年的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都历历在目。也许.在职攻读学位,特别是科技编辑方向的学位,注定要多一些汗水,多几分付出。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家乡在丹东一个偏僻山村之中,1981年出生的我,童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虽然我家住在农村,母亲是地道的农民,但是因为父亲在公路养护站工作,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记得当时父亲的工资好像是三十几块钱。又因为父亲是非农户口,我们家在那时还能够吃上一点供应的细粮,因此在伙伴们的眼中,我是非常幸福的。然而,这一点细粮,母亲要精打细算,只有来客人时我才能跟着解解馋,平时根本不可能吃到。母亲说,在我上小学时,给我吃个鸡蛋,都要左思右想,下好大的决心。已经记不得  相似文献   

12.
我的记者梦     
记者,真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我萌发想当一名记者的“野心”,还是在参加工作不久。记得我和一位同事出差,从杂志上看到西北新闻刊授学院招生,我俩很激动,当天就寄出了报名表。后来终于盼来了封皮为墨绿色的“实习记者证”。第一次过把“记者”瘾,我激动得彻夜未眠。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中国梦     
<正>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的增长。无论从什么指标衡量,目前都是经济十分繁荣的时期。民众也逐渐过上了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精神文化灿烂多姿的幸福生活。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式的自我奋斗,依然面临着机会不公平、竞争不合理的问题,实现自我理想的文化也未完全形成,而且市场经济也在遭遇巨大的行政力量阻遏。进一步做大中国梦,则需要加快推进相关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认识杜秉如是在5年前读了《人民武警报》的一篇题为《幸运的孤儿》后,知道这位河北籍战士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往事。而真正见到他是前不久在武警鞍山市消防支队,那天他刚走下消防车结束了一次火线采访。肩杠上士军衔的代理宣传干事的杜秉如,原来是一个弃儿,他出生不到十天就成  相似文献   

15.
我没有技进高等学府的大门,当亲朋好友都在忙着为我选择道路时,路却选择了我。从此,牛仔服换上了庄严的军装,我告别了生我养我爱我的故园,踏上了征程。365里坎坷路途,365个忙碌晨昏,我长大了,再也不相信世上真的会有世外桃源,不再沉醉于过去那美妙的梦幻,生活使我懂得了追求与奋斗的真正含义。后来,老报道员交给我一台简陋的照相机,赠送我一支钢笔。从此,这台相机和钢笔伴我跋山涉水,走村串乡,苦苦追求新闻写作的真谛。我把目光对准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我不敢奢望成功的鲜花在等待着我,但那种不熄的信念之火从来也没有放弃…  相似文献   

16.
和《军事记者》的“一见钟情”是在10年前,那时我还是个肩扛一道杠的新兵。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班长那里看到了当时的《新闻与成才》,从此爱上了她。当兵的第二年就参加了军报的第七届新闻函授班。走进陆军学院成为一名学员后,仍用有限的津贴订阅《新闻与成才》。多少个夜晚,我翻开心爱的杂志,在字里行间追寻着自己的军事记者梦。真正走上兼职的新闻干事这个岗位是在两年前,从看新闻到写新闻的跨度太大了。实践后才知道,爱她还真是不容易。一次次投稿,一次次杳无音讯。在这孤独无助之时,我又重新拿起了与我相伴多年的《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17.
张建伟 《兰台世界》2004,(12):55-55
我出生在军人家庭,火热的军营生话。让我从小就萌发了强烈的愿望——当兵。因为我是父母的老儿子,两个哥哥巳从军。1979年对越反击战时,两个哥哥分别在南北边疆执行任务。所以母亲极不愿意我再走进军营,希望我上大学,毕业后留在他们身边工作。但是1979年11月,16周岁的我还是违背了母亲的意愿,踏进军营,圆了自己的军人梦。  相似文献   

18.
<正>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每个人自己小小的梦想都是中国梦,我也有一个梦想,从小到大,我就有一个兰台梦,我想成为一名兰台人,一名像司马迁一样的史官。十岁那年我跟着父母从乡下到了城里,住的地方就在泸州市档案局附近,每天当我路过档案局时,都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愁眉苦脸,急急忙忙地走进档案局,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关注就是社会的关注,急人所急,探寻从根本上救助弱势群体的方法,正是媒体的"道义"所在。记者承担的"道义"何在?我想,是担负"瞭望者"的社会责任,是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扩大影响,是传递社会的正能量。那么,不妨从我的财经记者梦说起。  相似文献   

20.
<正>我做过许许多多的梦,有些梦变成了现实,有些梦醒了就散了。在我十八岁,正值花季,怀着满腔热情步入工作岗位时一个在我脑中闪而即逝的梦,后来变成了现实,我成了一名兰台人。在儿时的记忆中,在电影中看到一排排的铁皮柜和一扇扇紧闭的大门便是对档案的最初概念,这种神秘也变成了脑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